北京網絡職業學院
院長 曹景昭
當前,隨著“職教高考”制度改革深化,民辦高職院校如何突破傳統辦學窠臼,將實習實訓轉化為就業競爭力,成為萬千家庭關注的焦點。近日,教育頭條對話北京網絡職業學院院長曹景昭,就考生與家長關注的熱門話題進行解答。
在北京網絡職業學院,產教融合模式已催生出獨特的教育生態:軟通動力數字產業學院的教學案例直接來源于其正在研發的在線學習系統,天融信產業學院的網絡安全課堂的教案來自真實網絡攻防數據,數字影視億和產業學院的影視特效合成教學項目素材是熱映的電影電視劇原片視頻。當職業教育的每個環節都與產業脈搏同頻共振,那些關于“實訓含金量”與“就業保障力”的追問,自然有了更具象的答案。
曹院長您好!近期職業教育領域有個有趣現象——越來越多考生主動選擇高職院校。作為資深職教工作者,您認為這種轉變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這其實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產業升級加速,企業對“能立即上手”的技術型人才需求激增。然而,這一現象還揭示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和經濟變化。首先,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過去,職業教育可能被視為一種次選路徑,但如今,它已被廣泛認可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另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產業界的緊密結合是這種趨勢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包括我們北京網絡職業學院,都在積極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實際工作環境中的項目和挑戰,這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實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您提到的真實項目實訓很有意思。現在很多家長關心,職業院校如何保證教學與產業不脫節?
這正是職業教育的核心課題。我們有“雙導師動態課堂”,在實習實訓過程中,企業導師與學院教師形成雙導師制,共同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職業發展。比如與天融信共建的網絡安全實訓基地,企業工程師帶著真實漏洞案例進課堂,學校教師同步解析技術原理。這種“邊學邊練邊應用”的模式,使學生畢業后能夠迅速適應企業需求,成為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院還依托“中國電子京南信創產教融合基地”,建立了“校中廠”,將生產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與生產實踐的無縫接軌。
聽說貴校有“入學即入職”的培養模式?
這正是校企深度協同的成果。學院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就業保障。學院與企業就學生參加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和學徒培養,簽訂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協議,就讀于各產業學院的學生可在入學后可以與合作辦學企業簽訂就業保障協議,畢業后在該企業就業,實現“入學即入職、工學結合”。
家長最擔心的就業問題,學校有哪些保障措施?
我們的就業管理平臺會全程追蹤學生成長軌跡,學院與企業共同開展職業規劃指導、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培訓等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學院還定期舉辦雙選會,邀請合作企業進校招聘,為學生和企業搭建雙向選擇的平臺。學院堅持“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推廣書院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打造育人品牌,五育融合素養賦能。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2024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工作達到98.17%。更值得驕傲的是,2023屆畢業生按照規定推薦的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100%被錄取,這說明職業教育同樣能打開學歷提升通道。
對于正在擇校的學子,請問您有什么話想對廣大考生和家長們說呢?
擇校不僅僅是選擇一所學校,更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設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到未來的職業目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除了考慮職業目標外,考生的個人天賦和興趣愛好也是擇校時不可忽視的因素。一個適合你天賦和愛好的專業環境能夠讓你的學習過程更加愉快且高效。當你的興趣與所學專業相結合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這樣的學習體驗將極大地促進你的成長與發展,使你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也歡迎廣大考生及家長深入了解北京網絡職業學院,讓我們共同開啟這段充滿希望的教育旅程。
文字:李梓萌
編輯:苑培祥
校對:劉佩欽
美編:劉 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