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肥胖日,但許多人尚未意識到:肥胖不僅是體態問題,更是引發多種疾病的“元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
全球超10億人受肥胖困擾,每年因肥胖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400萬。
在中國,60歲以上人群中超重率高達38%,肥胖已成為中老年群體健康管理的“第一大挑戰”。
許多人誤以為“年紀大了發福正常”,從而忽視了背后的健康危機。
中年發胖背后的危機
1
代謝功能衰退
肌肉量隨年齡增長每年減少1%-2%,基礎代謝率下降約10%。
即使體重相同,中老年人體內脂肪比例更高(尤其是內臟脂肪),更容易引發胰島素抵抗、動脈硬化。
2
疾病疊加效應
三高共存:肥胖者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概率是非肥胖者的3-5倍。
關節負擔加重:體重每增加1公斤,膝關節壓力增加4公斤,加速骨關節炎和腰椎病變。
癌癥風險上升:肥胖與結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癌癥發病率顯著相關。
中老年人減重常見誤區
誤區1:“千金難買老來瘦”
過度消瘦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骨質疏松等問題。
健康目標:BMI控制在22-24之間,腰圍適當減小即可。
誤區2:完全戒斷主食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長期不吃易引發低血糖、記憶力減退。正確做法是用糙米、燕麥等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每日攝入量不低于200克。
誤區3:依賴保健品減肥
市場上多數減肥藥含利尿劑、興奮劑成分,中老年人服用可能引發心悸、失眠。
減重應通過飲食和運動調整,必要時咨詢營養科醫生。
誤區4:忽視睡眠質量
睡眠不足會導致饑餓激素(胃饑餓素)分泌增加,使人食欲亢進。正確的方法是保持每天7-8小時睡眠,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
科學減重的“黃金公式”
01
認清“隱性肥胖”
不是只有“大肚腩”才算肥胖!用BMI指數和腰圍綜合判斷:
·BMI計算公式:
體重(kg)÷身高(m)2
o正常范圍:18.5-23.9
o超重(24-27.9)/肥胖(≥28)
·腰圍警戒線:
o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即使體重正常,腰圍超標也需干預)
02
飲食管理:吃對比少吃更重要
控鹽限糖:每日鹽攝入<5克,添加糖<25克(約1瓶可樂)。
優質蛋白:增加魚、豆制品、瘦肉比例,減少紅肉和加工肉。
膳食纖維:每天攝入300克蔬菜+100克低糖水果(如西蘭花+蘋果)。
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熱量。
03
運動方案:循序漸進防受傷
有氧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太極拳)。
抗阻訓練:每周2次力量練習(如靠墻深蹲、啞鈴操),預防肌肉流失。
靈活性訓練:每日10分鐘拉伸(如頸部、肩部),改善關節活動度。
04
心理調節:避免極端減肥
中老年人代謝能力弱,快速減重易反彈,甚至引發營養不良。
健康的減重速度是每月2-4公斤(體重的1%-2%),避免過度節食。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健康心血管”公眾號
全面工作
傳播矩陣
FOLLOW US
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電話:0512-68295918
郵箱:info@ccahouse.org
網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水坊路36號姑蘇會平江館心臟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