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市場上各類AI培訓課程也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從短視頻平臺到知識付費社區,"7天掌握AI繪畫"、"月入三萬的AI變現秘籍"等廣告語不斷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似乎此時已站在風口,翻身致富成了一件唾手可得的事。然而在這場全民AI狂歡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實:AI課程并不是天上掉餡餅,看似美味的餡餅背后往往隱藏著意想不到的陷阱。那么,當我們急切地想搭上AI快車時,應該如何避免成為他人鐮刀下的韭菜?
四類經典割韭菜套路
天價課程的定價幻覺是首要陷阱。某知名大廠前員工創立的AI培訓機構將基礎Prompt課程定價3980元,而課程的實際內容僅相當于國外慕課平臺的免費課程。更隱蔽的是"知識分層"策略,機構將公開資料重新包裝,拆分成青銅、黃金、鉆石套餐分別售賣,不同套餐之間差價高達十倍。消費者被課程高昂的價格和套餐名稱所吸引,相信著著“一分價錢一分貨“,卻悄悄落入商家精心設計好的圈套之中,而當他們發現“貨不對板”試圖退費或尋求解釋時,卻會被各種理由推諉,陷入維權困境。
虛構的就業承諾最具誘惑力。某學員花費高價購買購買"AI商業接單課程",簽約時承諾的高額回報,最終變成低價的機械標注工作。"先就業后付款"的噱頭看似有保障,實則不然,機構會通過苛刻的考核標準規避責任,而學員們則面臨工作內容與預期相差甚遠的困境。
新瓶裝舊酒的內容把戲防不勝防。一些知識社區將視頻剪輯教程加上了"AI"前綴然后提高價格,更專業的機構還會采用"模塊重構"的方式,把Python基礎課包裝成"AI工程師必修課",好像只要貼上了“AI”的標簽就能改頭換面。他們利用大眾對AI技術的盲目追捧和認知不足制造出“技術焦慮”,又打著AI的旗號將一些早已過時或隨處可見的內容重新包裝,實則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焦慮驅動的社群營銷形成閉環。從"35歲失業預警"到"AI取代倒計時",AI時代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對失業的恐懼讓一些AI課程精準擊中職場人的軟肋,最終落入營銷的陷阱。
五步拆解優質課程
面對AI課程亂象,在選擇課程時消費者需要建立系統的甄別體系,時刻用理智武裝頭腦,以下"五步驗證法"可以作為拆解優質課程的參考:
第一步選擇優質課程,查驗課程師資的真實項目經歷。在選擇課程時我們應優先從知名大學、官方機構或具有良好聲譽的組織發布的教程和課程來學習,關注開源社區和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資源,如Google、微軟和開放AI等;
第二步分析課程大綱。優質課程除有清晰的"理論-工具-案例-實戰"結構外,其課程內容還應符合我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而不是僅僅追逐熱點或炒作概念;
第三步看用戶評價。要辨別刷單評論,真實學員往往提及具體的課程細節、學習體驗和實際學習效果,而刷單評論往往只是籠統地夸贊課程“非常好”“效果顯著”;
第四步體驗試聽課。重點觀察是否傳授AI底層邏輯,可以在參加技術論壇、開發者社區或社交媒體群組分享試課感受,獲取專業人員推薦和建議;
第五步警惕絕對化承諾。凡聲稱"包教包會"的多半是陷阱,要避免聲稱能夠快速掌握復雜技術的高價課程,AI是具有深度和廣度的領域,需要時間和實踐來學習。
在付費的課程之外,免費的資源往往被低估,B站上的免費課程,社交平臺被免費分享的資料,工信部"全民數字素養提升平臺"收錄的200+小時AI精品課,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材料。
三大防割實操指南
在這場AI教育亂象中,破局者往往掌握著三大核心認知。
建立正確的學習預期是首要防線。
AI不是點石成金的魔術,AI課程也不能讓我們突然之間擁有了別人多年的努力后的成果,與其追逐"一夜暴富"的幻影,不如在實踐中積累真知,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我們可以制定階梯目標,在深入復雜或收費教程之前,通過閱讀免費資源、學術論文或者免費的在線課程學習AI的基礎知識,并逐漸嘗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小項目中,增強對AI技術的理解,再探索創新可能。
善用工具進行反向驗證,利用技術反制技術。
天眼查可以核查機構資質,辨別"國際AI認證中心"是真的認證中心還是注冊資本為10萬的個體戶;ChatGPT能化身照妖鏡,往往能戳破AI課程夸大其詞的泡沫;更精明的學習者會跨平臺比對,將Coursera、edX、YouTube等平臺上的教程進行比較,找到真正的優質內容。
維權保持理智,講求策略很重要。
當我們真的遇到AI課程的欺詐時,要保持理智和鎮靜,不要輕信機構的內部處理承諾,應立即收集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證據進行維權。
此刻,或許該重溫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的告誡:"AI時代最稀缺的不是算法,而是獨立判斷的能力。"當我們以批判性思維為盾,以實踐精神為劍,那些揮舞鐮刀的投機者,終將失去滋生的土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