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們連吵架的DNA都是復制的嗎?”
當顧云蘇指著鏡子里與自己眉眼相似的青年吳儷梅怒吼時,熒幕前的觀眾猛然驚覺:這個扎著雙馬尾的倔強孕婦與戴著棒球帽的暴躁女兒,竟是同一位演員用演技演出來的不同時光啊。
她是《180天生命重啟計劃》里的女兒顧云蘇,她又是年輕時期的媽媽吳儷梅,她更是演員周雨彤。
《180天生命重啟計劃》開播當晚,#周雨彤一人分裂式演技#火速登頂熱搜。劇中,她以“基因級”精準度穿梭于兩個時代,讓觀眾見識到她的精湛演技。
01
當女兒顧云蘇(周雨彤飾)因失業又失戀的雙重暴擊回家準備啃老的時候,70年代的媽媽吳儷梅(吳越飾)上演著“孤勇孕婦”,頂著48歲的高齡和孕肚,與命運對賭,讓顧云蘇崩潰不已。
180天的共同生活,這對母女每天都上演著“熱吵式互懟”,在慢慢的磨合中,相互治愈著彼此,成長了彼此。
當觀眾還在跟著母女倆心情起伏不定的時候,一段拍攝花絮曝光——監視器前的周雨彤正以低倍速復刻吳越的翹嘴微表情、習慣動作,彈幕瞬間炸鍋:“這是把表演拆解成分子級的學術現場!”
這場演技的大糾纏,始于導演李漠的瘋狂構想:讓29歲的周雨彤同時飾演叛逆女兒與年輕母親,與52歲的吳越形成“過去與未來的時空折疊”。
拍攝現場,吳越用樂器哲學為角色注入靈魂:“顧云蘇是大提琴,要全然松弛;吳儷梅是鋼琴,每聲都帶脆響”。
而周雨彤將這種抽象比喻具化成肉眼可見的表演:從青年母親方言尾音的顫抖,到當代女兒摔門時的肢體拋物線,每個細節都是對“演員”二字的硬核注解。
更具戲劇性的是,當觀眾都在感慨周雨彤的高超演技的時候,可曾還記得,三個月前她因真人秀爭議被貼上“人設崩塌”標簽;三個月后,卻用顧云蘇扔掉工牌喊出“這次我要為自己活”的鏡頭完成絕地反擊。
正如觀眾所言:“當她把精力從真人秀的‘真’轉移到角色的‘真’,才是真正的演技重啟。”
02
這些年來,周雨彤身上收到過無數網友給貼的標簽。起初,她因獨特的穿搭風格走紅網絡,以至于不少人疑惑:“周雨彤是演員嗎?她演過什么作品?我還以為她只是網紅博主呢。”
于是,她用一部部的作品回答網友,更因多部熱播劇里完美詮釋上班族的累死累活的“社畜班味”,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天選打工人”,也有網友送她“內地娛樂圈松弛感的代表”的雅稱。
對于這些紛至沓來的標簽,周雨彤全盤接受,她表示:“我從不排斥外界對我的任何評價。比如之前大家認為我是穿搭方面的博主,問我介不介意,我的回答依然是不介意。”
在周雨彤看來,因為那是自己被大家所認識的起點。不能否定那些曾為自己帶來肯定的事物。否定它們,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過往。
周雨彤不僅不抗拒標簽,也從不給自己設限。在那些標簽之下,她是閃閃發光的存在,散發著更加鮮活、細膩且充滿溫暖的魅力,這是一位極具生命力的演員。
03
小時候的周雨彤從來沒想過自己長大后要做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高考前他很迷茫。
于是,當朋友說北京有個考前集訓營輔導藝考的時候,她抱著試試的心態去參加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完全不適合當演員。
可是有些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的巧合,高考文化課的失誤,讓她與第一志愿失之交臂,而第二志愿的表演系托住了她。于是,她成為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表演系的一名新生。
學表演的日子,周雨彤上臺緊張,甚至會崩潰大哭,曾有老師跟她的媽媽建議讓她復讀一年,別再為難孩子了。
時隔十年,周雨彤每次談起這個“橋段”,還是會苦笑一番。好在她是幸運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她慢慢地適應了舞臺。
舞臺是適應了,可是性格的膽怯依然沒讓她生出自信,以至于在校期間錯失了很多做女主的機會。
好在她的基礎條件足夠優秀,等來了知名經紀人常繼紅,帶著她一步一步走進了娛樂圈,開啟一片她不曾想過的天地。
04
初入行的時候,周雨彤沒有什么選擇劇本的機會,但是她不會放過每一次觸碰表演的機會,哪怕是網劇。而在無戲可拍的日子,她又會保持著每天看四五部經典電影的狀態來為自己充電。
“那時的我各方面的閱歷都很有限,只能靠書和電影來填補自己的空白,因為看書和看電影是成本最低的旅行方式。”周雨彤回憶當時的情形時如是說。
在保持精神旅行的一年多的時間里,周雨彤了解到了什么是好的表演,好的作品,好的臺詞,她眼中的世界也逐漸變得開闊了起來。
慢慢地,她也會用影視作品的方式將自己生活中感受的痛苦和壓抑呈現出來,讓觀眾在影視作品中感受到或悲傷或喜悅的能量釋放。
《180天重啟計劃》里,顧云蘇歇斯底里的摔工牌辭職的橋段,被網友笑稱妥妥的“離職模板”。
周雨彤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當談到這段被網友熱議的“辭職發瘋戲”時說,“其實我拍的時候沒有覺得很爽,我拍完頭疼了很長的時間。人若能體面的話,誰不想體體面面的,誰愿意發瘋呢?”
周雨彤認為這段戲演出了大家的生活,演出了大家的痛點,所以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當下許多年輕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影視作品中的“發瘋”情節,恰好能為他們提供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她覺得這才是演戲的意義。
周雨彤沒有一套固定的表演模式,有的是兢兢業業,片場的劇本不離手,以及認真揣摩與學習。
在《180天重啟計劃》出演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對她來說既是挑戰,又是突破。
她會在細節方面盡量學習吳越的講話節奏,手勢,嘴型等等,努力做到神似,讓觀眾感受到自己的誠意:“我覺得這可以挖掘我身上另外一種可能性。”而身份轉換帶來的驚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05
采訪中,周雨彤坦言,自己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制定計劃的人,她更傾向于走一步看一步,隨遇而安。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遭遇,她總是選擇先去感受,無論是喜悅還是痛苦,她都全盤接受。
曾經被問及“作為演員,我究竟在追求什么”的時候,周雨彤想起了自己最迷茫的那段日子。那時,她總是一遍遍地觀看《老友記》,從中尋找慰藉。
所以,周雨彤會想,如果自己也能創作出一部像《老友記》那樣的作品,能在無數個不眠之夜,為人們的內心帶去一絲溫暖和光亮,那或許就是作為演員最大的意義所在。
如今的周雨彤經歷過褒獎,也經歷過口碑跌落,但是無論如何,觀眾們期待的是她能夠少參加些“真人秀”,多出演些“真角色”。
畢竟,當演員將精力專注于人物而非人設時,藝術生命才會更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