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編譯
導語:
近期,特朗普政府在俄烏沖突中展現出顛覆性的戰略轉向:終止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威脅切斷星鏈衛星支持、縮減對歐洲的安全承諾,一系列舉措震驚了世界。在擁有強大實力的前提下,特朗普政府卻放棄使用傳統的“胡蘿卜加大棒”手段,而是采取戰略性投降的方式,其背后原因著實令人費解。在本文作者看來,美國這樣在俄羅斯未提供對等回報的情況下不斷讓步,顛覆長期以來的一系列基本立場,未必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也并不能讓美國變得更加安全。
本文編譯自英國際戰略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網站評論文章,原標題為《美國外交的戰略性投降》(America’s strategic diplomatic surrender),作者是國際戰略研究所俄羅斯和歐亞事務高級研究員奈杰爾·古爾德·戴維斯(Nigel Gould-Davies)。文章略有刪改,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思考,與公眾號立場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布魯塞爾、慕尼黑和利雅得的十天外交行動,充分展現其處理俄烏沖突的策略:在核心利益問題上迅速做出單方面的退讓來換取戰爭結束。這一策略也有一個既定的術語——戰略性投降。1957年,一項受美國情報界委托而開展的經典研究將“戰略性投降”定義為“有序的投降......以此來獲得某種政治讓步”。相較于“談判”,“戰略性投降”一詞更好地捕捉到了美俄會談的動態。上周在沙特利雅得啟動的美俄會談,預計將在莫斯科和華盛頓繼續進行。真正的談判應包含“胡蘿卜加大棒”策略:一方若同意預期結果,則給予獎勵;若不同意,則施以威脅。
▲ 當地時間2月18日,美俄高層在利雅得舉行會談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此次對話中,既未充分運用“胡蘿卜”,也未揮舞“大棒”。相反,美國政府接受了俄羅斯不斷升級的要求。除了承諾按照俄方條件結束戰爭,美國未提出任何對等交換條件,這一做法無疑顛覆了美國一貫的立場。在長期孤立和制裁俄羅斯之后,美國轉而尋求兩國關系的正?;?,探索新的貿易與投資機會。在對烏克蘭提供自衛的軍事和財政援助之后,美國又宣布停止援助,甚至威脅要切斷關鍵的“星鏈”衛星連接,并以嚴苛的條件向烏克蘭索要礦產資源。
美國曾保護歐洲長達八十年之久,如今承諾的保護范圍卻越來越小、越來越不明確,也愈發令人懷疑。美國副總統萬斯甚至提出了從歐洲撤軍的可能,而據報道這正是俄羅斯提出的要求。反觀俄羅斯,對于美國提出的少數幾項要求,幾乎是置若罔聞。當美國官員要求俄方在會談前暫停對烏克蘭能源設施的攻擊時,俄官員卻矢口否認。此外,俄羅斯還斷然拒絕了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關于在烏克蘭部署“歐洲和非歐洲軍隊”維和部隊的提議。
令人費解的交易緊迫性
美國當前表現出的極端且不加掩飾的緊迫感,正是戰略投降而非尋求終戰談判的顯著特征,這種做法無疑會進一步固化俄羅斯的立場。特朗普在自己《交易的藝術》一書中寫道:“交易中最糟糕的事情就是顯得急于達成交易,因為這會讓對方聞到血腥味,然后你就死定了?!倍@正是特朗普正在做的事情,其結果可能也正如他書里描述的那樣:俄羅斯將不斷提高停戰的條件。
普京十分清楚停戰的代價,他的目標遠不止讓烏克蘭部分甚至全部臣服,更在于按照俄羅斯的意愿,在歐洲安全新秩序中占據主導地位。2021年12月,俄羅斯向美國和北約提交的兩份條約草案,要求北約軍隊撤回到1997年的邊界,并要求美國將核武器撤離歐洲。普京設想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秩序......不同于人們過去所知的威斯特伐利亞或雅爾塔體系”。盡管美國無法直接參與結束一場自己并未參與的戰爭的談判,尤其是僅與戰爭一方進行談判,但它本可以嘗試扮演調解者的角色。而這需要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其妥協,并通過威脅采取不斷升級的制裁和對烏克蘭的進一步支持來對俄羅斯施加壓力。
其實,特朗普政府在上臺的第一周就采取過這樣的策略:通過威脅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和降低油價來對其施加經濟壓力。但如今特朗普政府卻采取了相反的行動:限制烏克蘭,明確拒絕提供或保護任何可能確保和平協議的力量,甚至暗示可能會放松對俄羅斯的制裁,并在堅決反對降低油價的沙特阿拉伯舉行美俄會談。
美國利益的難題
戰略性投降,通常是面臨全面失敗和國家被占領威脅的國家所采取的手段。然而,美國作為一個實力遠超俄羅斯且并未面臨此類危險的國家,采取這樣的策略確實令人費解。此外,還有三個因素也讓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第一,盡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迅速結束沖突,但并無跡象表明通過站隊俄羅斯來終結戰爭能夠得到美國民眾的支持,因為只有30%的人認為美國給予了烏克蘭過多的支持。
第二,特朗普政府并未明確闡述戰略性投降如何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特朗普將這場沖突描述為一場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可怕的戰爭”,一些高層也表示這場沖突“對美國不利”。但卻沒有人詳細說明,盡快結束這場對俄羅斯高度有利的沖突有哪些具體的好處。在美國政府的眾多政策中,這一決策缺乏明確的國家核心利益支撐。第三,這種做法可能會對美國的長遠安全構成威脅。它不僅會危及到美國最大的貿易和投資伙伴——歐洲,還可能會讓俄羅斯成為美國對手眼中更加強大、自信和有吸引力的盟友,從而一起聯合對抗美國。
對中國而言,情況尤為如此。有觀點認為美國可以采取“反向基辛格”策略,挑撥中俄關系。然而,這種類比既缺乏歷史根據,也缺乏戰略遠見。誠然,中美在1972年恢復關系來共同對抗蘇聯,但彼時的中蘇關系已經非常糟糕。相比之下,如今中俄關系正處于歷史高位。美國在歐洲對俄羅斯的讓步,并不會促使俄羅斯減少與中國的互利合作,反而可能使其在談判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從而在“中美俄”戰略三角關系中取得優勢。
通常情況下,國家在軍事力量處于極度弱勢時才會選擇戰略投降,而美國卻在擁有強大實力的情況下采取了這一外交決策。如果美國繼續這樣做,只會變得更不安全。美國采取這種方式的原因確實非常令人費解。
編譯:殷晨浠
編務:曾玉婷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