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春,祁連山深處的一處煤窯旁,一名中年男子正彎腰背炭。他皮膚黝黑,身形瘦削,乍看與普通山民無異。但若細瞧,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掌,分明曾握過槍桿;那深邃的眼神中,藏著一股久經沙場的銳利。
此人名叫任廷棟,曾是紅軍西路軍的一員猛將。
12年前,他在一場慘烈戰役中與部隊失散,流落至此,隱姓埋名,娶妻生子。
然而,命運的齒輪在這一天悄然轉動——幾名狼狽的國民黨士兵突然闖入深山,為首的竟是他恨之入骨的仇敵:馬家軍將領韓起功!
“老天有眼,這血債該還了!”任廷棟攥緊了拳頭,一個蟄伏十余年的復仇計劃,就此展開了。
被俘出逃:韓起功你等著吧
1916年,任廷棟生于安徽霍山一戶貧農家庭,自幼便目睹了當地地主對百姓的欺壓,也就此生出了一團反抗的熱火。
14歲那年,紅軍來到了霍山,就此霍山人民迎來了救星,他聽著“解放人民”的口號熱血沸騰,于是參加了紅軍。
1936 年,此時我軍內對蔣介石“圍剿”,外對日寇侵略,為了能團結一切力量,獲取蘇聯的援助,紅四方面軍組成西路軍,踏上了河西走廊,試圖和蘇聯達成軍事聯系,任廷棟也在這支隊伍當中。
但這一路可比唐僧取經還要難,西北的馬家軍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就像一群惡狼,瘋狂地對西路軍展開攻擊。
西路軍的戰士們雖然悍不畏死,但敵人以逸待勞、裝備精良,這令西路軍損失慘重。
1937年,此時西安事變已經爆發,但馬家軍卻依舊在圍堵西路軍,其中以“青馬”的外姓將領韓起功最為瘋狂。
韓起功本是軍閥馬步芳家里的一個廚子,這人不僅有手上功夫,還有嘴上功夫,靠著溜須拍馬讓馬步芳非常喜歡他,任命他為了馬家軍300旅的旅長。
此時他正奉命在倪家營阻擊西路軍,靠著強大的火力和充足的補給,西路軍的陣型逐漸被沖散了,很多戰士都喪生在了韓起功的屠刀之下。
任廷棟也被馬家軍俘虜,和戰友們一起被關押在張掖縣城。
這里的牢房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腐臭的氣味。敵人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折磨,想從他們嘴里得到紅軍的情報。
皮鞭、烙鐵、竹簽、枷鎖、老虎凳…
一件件令人聞之色變的刑具被用在了西路軍戰士們身上,甚至還有剖腹挖心、活剝人皮這種反人類的獸行。
任廷棟也被多次拷打,身上傷痕遍布,幾乎沒有一處囫圇地方,多次昏死過去。
但他咬緊牙關,一個字也沒有說,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逃出去。
經過長時間的拷打,看守們也對戰士們放松了警惕,而任廷棟也發現牢房的磚墻并不連續,有一段是用木樁圍起來的,且因為前幾天下了雨,所以木樁底部的泥土被泡濕了,非常容易挖掘。
他和幾個戰友一商量,一個越獄計劃就這么出現了。
一天夜里,趁著看守值班時打瞌睡,任廷棟和戰友們見機不可失,用藏起來的幾只破碗小心翼翼地挖開木樁底部的泥土,然后將木樁拔出來從缺口鉆出,就這么逃了出去。
看著身后的牢房,任廷棟暗暗咬緊了牙:韓起功,你這畜牲,給我等著吧!
平凡愛情:煤窯里的煙火人間
任廷棟和戰友逃出張掖后,一路風餐露宿,終于到了甘肅臨洮縣的上營村。
這里地處偏僻,四周環山,是個相對安寧的小山村。任廷棟望著這個陌生而寧靜的地方,心中涌起一絲希望,他決定在這里暫時安頓下來。
面對村里人的詢問,他聲稱自己名叫林海濱,逃難至此,便被留在了村里的煤窯挖煤。
每天天還沒亮,任廷棟就跟著其他礦工下井。煤窯里又黑又悶,彌漫著刺鼻的煤塵,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他彎著腰,在狹窄的坑道里艱難地揮動著鎬頭,一鎬一鎬地刨著煤。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和煤塵混在一起,弄的他灰頭土臉。
休息的時候,他就坐在煤堆旁,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眼神中透著疲憊和迷茫。
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
他時常想念著遠方的部隊,想念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不知道他們是否還在戰斗,是否還活著。
在煤窯里,任廷棟結識了做飯的廚娘彭秀英,每天她都會早早地來到廚房,生火、做飯,忙得不亦樂乎,每次給任廷棟打飯時,任廷棟也只是接過碗憨厚著笑一笑,便算是道謝了,和其他與彭秀英嘻嘻哈哈開玩笑的煤工完全不同。
這樣的表現讓彭秀英對任廷棟非常感興趣,給他盛飯時總會勺子一抖多出一些,還會關切地問上一句:“大個子吃的完嗎,要不要再來點。”
任廷棟一開始有些不好意思,總是紅著臉接過飯菜,輕聲說一句:“謝謝。”
日子久了,兩人漸漸熟悉起來,彭秀英的笑容和關心,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進了任廷棟冰冷的內心世界。他開始主動和彭秀英聊天,講講自己在外面的見聞,彭秀英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一次在任廷棟下井出來后,彭秀英偷偷從懷里扔給他一張烙餅,這讓任廷棟非常感動。
這不是只有聽評書才會出現的朱重八和馬皇后的情節嗎?今天竟然在自己身上出現了。
彭秀英的母親看出了女兒的心思,也看這個“林海濱”憨厚老實,對他印象也很不錯。
在母親的支持下,任廷棟搬到了彭秀英家里,在這么一間普通的小屋里,他們舉行了甜蜜的婚禮。
沒有華麗的禮服,沒有豐盛的酒席,只有幾個工友的祝福,但他們卻覺得無比幸福。
婚后,他們過上了平凡而安穩的生活。彭秀英操持著家里的大小事務,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任廷棟則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讓妻子過上好日子。
他們還育有子女,孩子的笑聲,為這個貧寒的家增添了許多生機和歡樂。
任廷棟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足且留戀,然而命運的齒輪卻在不經意間再次轉動,一場意外的相遇,打破了這份平靜,也讓他塵封已久的記憶和使命,再次涌上心頭。
命運轉折:和敵人的關鍵偶遇
1949 年,解放戰爭的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勝利的天平逐漸向解放軍傾斜。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如同喪家之犬,四處逃竄。
而在甘肅臨洮縣的上營村,任廷棟依舊過著他平靜的礦工生活,對外面世界的巨變還渾然不知。
這一天,任廷棟像往常一樣,扛著鋤頭,準備上山出工,誰知剛到山腰,不遠處就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打破了山林的寧靜。
任廷棟心中一驚,停下腳步悄悄地躲到一棵大樹后面,只見幾個衣衫襤褸、神色慌張的國民黨兵,正朝著他這邊走來。
他們的槍隨意地扛在肩上,身上的軍裝破破爛爛,滿是塵土,一看就知道是剛經歷了一場大敗仗,狼狽逃竄至此。
“兄弟有水嗎,我們都快渴死了。”一個國民黨發現了樹后的任廷棟,也不驚訝,就這么有氣無力地喊了一聲。
任廷棟走了出來,看著這些疲憊不堪的國民黨兵,心中雖然充滿了警惕,但還是出于善良,帶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后,任廷棟給他們倒了水,還拿出一些干糧給他們吃,這些國民黨兵顯然是餓壞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吃著吃著,這些國民黨兵似乎放松了警惕,其中一個甚至落下淚來,幾人也任廷棟聊起天來。
交談中任廷棟知道了外界的情況,同時也聽到一個名字:韓軍長!
“我們是韓軍長的人,韓軍長的隊伍散了,只好帶著我們逃到山里來了。” 國民黨兵道。
“韓軍長?哪個韓軍長?”任廷棟追問道。
“韓起功軍長啊。”國民黨兵說。
聽到“韓起功”三個字,任廷棟的眼神瞬間變得冰冷,心中的仇恨如同一把烈火,熊熊燃燒起來。他怎么會忘記這個名字呢?
當年在河西走廊無數戰友倒下的一幕,在張掖縣城被俘戰士受刑的一幕…紛紛呈現在任廷棟眼前。
那些慘烈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你們韓軍長現在躲在哪里?”任廷棟強忍心中的怒火,盡量平靜地問道。
國民黨兵們并沒有察覺到異樣,其中一個人用手指了指西邊的大山,說:“就在那邊的山里,具體位置我也不太清楚。”
任廷棟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等這些國民黨兵吃飽喝足離開后,他獨自一人坐在院子里,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當年戰友們犧牲的畫面。
他握緊了拳頭,心中暗暗發誓:“韓起功,你這沒人性的屠夫,今天既然被我知道了你的下落,就絕不能讓你再逍遙法外,我一定要為死去的戰友們報仇!”
當晚,任廷棟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妻子彭秀英察覺到了他的異樣,關切地問道:“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任廷棟看著妻子,猶豫了一下,還是把事情和盤托出。
彭秀英聽后,輕輕握住任廷棟的手:“我知道你不是一般人,你要是決定了就去吧,我會在家里照顧好自己和孩子的,不管你是林海濱還是誰,我都等你回家。”
任廷棟感激地看著妻子,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任廷棟就悄悄地起床,告別了熟睡的妻子和孩子,朝著張掖城的方向奔去。
勸降敵人:活捉曾經的死仇
任廷棟馬不停蹄地趕到張掖城,找到了軍管會。
他站在軍管會的門口,心中有些忐忑,但一想到戰友們的血海深仇,便鼓起了勇氣,大步走了進去。
治安科科長范江海接待了他,任廷棟將自己的經歷,以及韓起功的藏身地點,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范江海聽后,心中十分震驚,他沒想到,眼前這個樸實憨厚的農民,竟然有著如此傳奇的經歷。
他立刻將這個重要情報匯報給了首長,首長們經過商議,決定采取勸降的策略,而任廷棟無疑是最合適的勸降人選。
“任廷棟同志,組織決定派你去勸降韓起功,你有信心完成任務嗎?”首長看著任廷棟,目光中充滿了信任和期待。
任廷棟挺直了腰桿,大聲說道:“首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他的聲音堅定有力,仿佛帶著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
1949年9月20日,任廷棟帶著軍管會的勸降信,和一位姓蘇的解放軍戰士,再次踏上了前往深山的路。
在得知有解放軍出現在山林中后,韓起功頓時嚇得臉色蒼白,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躲在這深山老林里,還是被解放軍找到了。
經過一番思索,韓起功派人將任廷棟二人帶了過來。
任廷棟看到韓起功,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燃燒起來,他死死地盯著韓起功,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剝了,但他還是記著自己的任務,沒有立刻發作,而是從懷里掏出勸降信,扔在韓起功面前:“這是我們解放軍給你最后的機會,希望你不要不珍惜!”
信中,我軍向他闡明了當前的形勢,指出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抵抗只會徒增傷亡,只要他放下武器,投降解放軍,就可以得到寬大處理。
韓起功看完信,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沉默了片刻,突然一抬頭:“我要是不投降呢?”
任廷棟向前走了一步,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韓起功,你不要執迷不悟了!現在解放軍已經解放了大半個中國,你們國民黨的殘余勢力,就像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你要是繼續負隅頑抗,只有死路一條!”
韓起功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他看著任廷棟:“我當年殺了那么多紅軍,你們真的會放過我嗎?”
任廷棟道:“只要你真心投降,解放軍是會既往不咎的,但如果你還想著反抗,那你就別想有好下場!當年你對紅軍犯下的罪行,血債累累,你以為能輕易逃脫嗎?但只要你現在回頭,還能為自己爭取一點機會。”
韓起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心中感到一陣恐懼。
他知道,自己已經走投無路了,如果不投降,遲早會被解放軍抓住,可是他又擔心自己投降后會遭到報復。
就在韓起功猶豫不決的時候,任廷棟繼續說道:“韓起功,你看看你現在眾叛親離的樣子,你再這樣堅持下去,還有什么意義呢?就靠你這山洞里幾條破槍?你現在連個山賊都不如!”
韓起功聽了,心中一陣悲涼,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韓起功終于低下了頭:“好吧,我投降。”
任廷棟聽了點了點頭:“這就對了,識時務者為俊杰。你放心,只要你遵守承諾,解放軍一定會遵守約定,給你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就這樣,任廷棟成功地勸降了韓起功。他帶著韓起功和他的部下,走出了山洞。陽光灑在他們身上,任廷棟的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他終于為死去的戰友們報了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韓起功投降后,任廷棟立下了大功,他的英勇事跡在部隊中傳開,得到了部隊首長的高度贊揚,被任命為張掖縣自衛軍營長,后來又擔任了八區區長,始終保持著一顆紅心不變色,為百姓們謀福利。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而韓起功在投降后被關押在臨夏軍分區,他在這里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不是擔心我們解放軍秋后算賬,就是會夢見以前被他殺害的戰士們來“索命”,好幾次試圖越獄。
1951年,在被移交甘肅河州監獄后,竟然還鼓動犯人們發起暴動,最后被依法執行槍決,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參考文獻:
任廷棟智擒敵軍長韓起功——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