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大家伙說說,距離上一個孩子一躍而下的悲劇才過去幾天?
從湖北,再到今天,胖胖最近寫了太多關于學校體罰的事。
可每次只要沒發生悲劇的討論這個問題,總有人在評論區跳出來罵:
“那你說孩子犯錯咋辦?”
“錯了不懲罰,大了怎么辦?”
“適當的受罰還是要的,否則沒了這個意識,以后還得了。”
可一旦悲劇真的發生了呢?
當胖胖把結果擺在面前,那些曾經堅定支持體罰的人,突然就不吭聲了。
又是一起悲劇。
3月1日,據貓頭鷹資訊報道,在湖南岳陽,又有一名學生從29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為什么?
因為三年來,成績不好,被班主任辱罵、打壓,最終精神崩潰。
和母親談起此事時情緒失控,最終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來擺脫一切。
這已經不是第一起因學校霸凌或教育施壓導致的學生自殺事件了,不是嗎?湖北的孩子才走了幾天?
但問題的根源沒解決,那也絕不會是最后一起。
最讓胖胖割裂的是,每次發生任何事,總有人在評論區大談“受害者有罪論”,一副“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的語境,接著再甩出一大堆“我們小時候挨打更多,也沒見誰出事”的陳年舊賬。
可問題是,你真的“沒事”嗎?
如果你小時候挨打挨罵真的讓你變強了,為什么你長大后還滿嘴抱怨不公?
為什么你對體罰的回憶,不是溫和的理解,而是逢人就要證明“我們那時候都這樣”?
為什么當你看到孩子被欺負,第一反應不是去理解,而是說“這點苦都受不了”?
你經歷過痛苦,但你選擇相信“這是正常的”,因為如果你承認它不正常,那你就得面對自己過去的痛苦是白白承受的。
這事胖胖已經寫了四五次了,可依然想再寫。
因為每次悲劇發生,總有人問:“為什么?”
但真正該問的,不是“為什么”,而是——
“為什么還要等下一次?”
對吧?每次類似的事情發生,處理流程幾乎一模一樣:
家長痛哭流涕,學校推卸責任,教育有關部門打太極,輿論熱度一過,一切照舊。
根本問題呢?永遠沒人真正解決。
你說,孩子的生死,對這些人來說真的無關緊要嗎?
教育的意義,真的只是讓“優等生”站上金字塔頂端,剩下的孩子就活該被羞辱、被踩在腳下嗎?
胖胖看了一下,這次岳陽的悲劇,核心問題之一,還是那個熟悉的標簽——“成績不好”。
三年來,這個孩子因為成績不好,被班主任各種針對。
周五下午上體育課,別的同學沒考好可以重考,他去找班主任要求重考,結果被當眾辱罵:“你有什么資格?”
僅僅因為這句話,孩子回家跟媽媽提起這件事時,情緒徹底崩潰,轉身從29樓跳了下去。
成績不好,真的有錯嗎?
成績,本質上是個衡量學習效果的標準答案,但它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
一個孩子數學不好,可能文科好;
文科不好,可能體育好;
體育不行,可能手工技能強。
但在某些老師眼里,成績就是一切:
考不好就是廢物,甚至連爭取一次重考的機會都不配。
這種思維,本質上就是扭曲的“分數至上主義”——
只盯著分數看,不管過程,更不關心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可怕的是,這種畸形觀念不僅出現在老師身上,甚至整個社會都在默許。
你像每年高考一結束,鋪天蓋地的短視頻、新聞,都在瘋狂吹捧狀元的成功故事,好像考得好的人才是人生贏家,考得差的,就該被遺忘,被鄙視。
這種氛圍下,老師的“成績羞辱”變得理所當然,家長的“雞娃焦慮”不斷升級,孩子的“失敗感”被一步步放大,直到最終承受不住,走向極端。
而這里面最讓人憤怒的,是這個班主任不僅沒有幫助成績不好的學生,反而長期辱罵、打壓,甚至面對家長質問時,還一副強硬態度,沒有一絲愧疚和悔意。
這暴露了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當老師這個角色被濫用,誰來監督?
在很多學校,老師幾乎掌握著對學生的“生殺大權”:
座位怎么排、課堂發不發言、日常評語怎么寫、能不能重考,甚至孩子的心理狀況,都可能被老師的一句話左右。
但問題是,這個角色根本沒有得到有效監督。
很多老師覺得,自己是“為了學生好”,就可以隨意辱罵、打壓、羞辱學生,從不考慮后果。
這種行為,已經不叫教育,在胖胖看來已經是赤裸裸的霸凌。
更可怕的是,這類老師往往還能得到學校的保護。
一旦出了事,學校的第一反應不是追究責任,而是“息事寧人”。
家長去討說法,學校一句“我們會調查”,然后就沒了下文。
甚至有些學校還會聯合老師,對家長進行施壓,要求他們“不要鬧大”,以免影響學校聲譽。
試問,如果連最基本的公正都無法保證,孩子們還能指望在學校里得到真正的教育嗎?
在這起事件中,班主任的言語霸凌固然可怕,學校的冷漠更讓人不寒而栗。
一個學生因長期被打壓而跳樓,校長和老師連一句基本的安慰都沒有。
班主任被家長質問時,瞪著家長,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而這種冷漠,不是偶然,是不少學校的通病。
在某些學校眼里,學生只是成績的生產工具:
成績好的,是學校的門面;
成績差的,是被放棄的“廢料”。
當“廢料”出了事,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反思、不是愧疚,而是害怕事情鬧大,影響自己的名聲。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胖胖想到鄭燮的《新竹》里有一句詩: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教育,是老師像“老干”一樣扶持“新竹”,而不是把他們一棍子打死。
如果教育者連學生的生命都不在乎,他們還是“教育者”嗎?還配擔當“老師”二字嗎?
諷刺的是,很多學校在宣傳時,都打著“關愛每一位學生”的口號,營造出一副溫暖有愛的形象。
但真正的悲劇發生時,他們的冷漠、推諉、回避,卻暴露了他們的真實面目。
這種“兩幅面孔”,才是當前教育最令人絕望的地方。
可能有人會說:“并不是所有老師都這樣,不要以偏概全。”
確實,很多老師是盡職盡責的,但這并不能成為掩蓋問題的借口。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當前的教育,確實存在嚴重的問題。
這不是靠個別“好老師”就能解決的。
胖胖之前也說過,教育,不是把孩子變成考試機器,而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
教育,應該是引導,是鼓勵,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不是用成績給他們貼標簽,讓他們在痛苦中掙扎。
所以,問題的根源就在這——
竹子的根部都爛了,能長出好的新竹嗎?
如果一個學校既不關心學生心理健康,也沒有真正公平的規則,老師的角色又無人監督,孩子怎么可能感受到尊重?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悲劇只會一次次上演。
上次湖北,這次湖南,下一次又會是誰?
有些安插“受害者有罪論”侃侃而談的網友真的不怕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那個哭得撕心裂肺的家長嗎?
教育的意義,不該是讓孩子走向絕望
有些事情,胖胖也知道,也清楚,寫再多文章,可能也改變不了什么。
但還是想說,哪怕是自我感動也好,呼吁也罷,有些問題就是不能被漠視。
因為教育的意義,絕對不該是讓孩子走向絕望。
這個世界上,成績好的孩子,當然值得被肯定。
但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應該被踐踏嗎?
他們的人生就不值得被尊重嗎?
教育的本質,從來都不該是制造優等生的“勝利”,從來也不該是制造符合標準答案的機器,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擁有健康、完整的人格。
可現實是,很多孩子被教育逼到了絕路,而等他們真的走上絕路,那些曾經逼迫他們的人呢?
卻可以輕輕松松脫身,毫無愧疚地繼續他們的生活。
每一次這樣的悲劇,都會有人站出來說——
“太可惜了。”
“孩子年紀還小,不該這樣。”
“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但說完之后呢?
還不是該怎樣就怎樣,問題依然擺在那里,沒人真正去解決。
這一個個跳下去的孩子,真的換不來哪怕一點反思嗎?
如果他們的離去,能讓更多人意識到問題所在、推動改變,那至少,他們的遭遇不會毫無意義。
但如果依然選擇漠視,依然無視問題所在,讓類似的事情發生,那下一個悲劇,還會再次到來。
到那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