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20歲考上大學,覺得自己是范進;
畢業后發現自己是孔乙己;
30歲覺得自己像駱駝祥子,起碼有車有活計,能湊合過日子;
40歲才發現自己活成了阿Q,全靠精神勝利法撐著;
50歲猛然醒悟,原來自己是閏土,給“地主家”辛苦干活一輩子;
60歲回頭一看,發現自己連人都不是,我就是地里那顆最傻的瓜。
這個是網上一個段子,流傳很久了,很多人看了哈哈一笑,轉頭繼續低頭搬磚。
像胖胖寫文章,一些朋友在評論區呢,喜歡調侃自己是“當代祥子”,覺得日子苦哈哈地過,靠自己一點點掙口飯吃。
但胖胖想潑個冷水,祥子,首先是北京戶口!對吧?
祥子自己攢錢買車,想拉就拉,不用給任何人交份子錢。
你現在用自己車跑個網約車試試?不交平臺抽成能活嗎?
祥子靠勤勞,6年內自己買了兩次車!你辛辛苦苦干6年,能買幾輛?
祥子在北京有房,全款的!你呢?100萬的房子,貸款40萬,房子爛尾了還得照樣還貸。
祥子年輕輕輕就結婚,老婆是租車公司老板的女兒,嫁妝換算下來得幾十萬。
很多人呢?別說娶大小姐了,連婚戀市場的門檻都夠不著。
祥子一個人拉車,能養活一家八口,你一個人上班,能不能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當然,這里說的每一點也包括胖胖。
所以啊,這年頭,很多人自嘲是當代祥子,現實是我們連祥子都趕不上!
現在的就業環境,根本不是祥子的時代了,甚至連混口飯吃都越來越難。
就拿最近的事來說,胖胖看到據貓頭鷹資訊報道,3月1日,江蘇南京某師范學院掛出了一則招聘啟事:
月薪4000,招碩士,干勤雜工。
對,你沒看錯,勤雜工崗位,要求碩士學歷,還必須是應屆生!
這工作是干啥的?值班、保潔、安全保護。
要求呢?碩士畢業,必須應屆!
這事放在10年前,誰敢信?一個4000塊的雜務崗位,竟然需要研究生學歷,這對普通人還有活路嗎?
合理嗎?大家心里都有數。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胖胖也有很多弟弟妹妹,仔細分析了一下,無非就是學歷膨脹。
學歷越來越不值錢了。
以前考研是精英路線,現在成了大學生就業的“緩沖帶”。
本科畢業找不到好工作?考研!
于是碩士越來越多,崗位就越來越卷,最后連掃地的工作都要拼學歷。
這可不是崗位要求變高了,而是極度內卷下,碩士的價值變低了。
當然不止碩士,很多學歷都在貶值。
說白了,反正高學歷一大把,隨便用唄。
這就跟一些地方小學老師要求博士、社區工作人員要求研究生是一個標準:
你不干?沒關系,有的是人愿意干!
而且從單位的角度來看,他們招個本科生,可能還得多審核、多衡量,怕人干不了或者干兩天就跑;但要求碩士呢?最起碼能保證,讀過幾年書,基本的理解能力有;
能聽懂指令,安排啥干啥,不會出大亂子;
所以呢,胖胖覺得這些用人單位玩的其實就是“學歷濾網”。
他們不一定真心覺得“掃地必須要碩士”,但用這個門檻篩掉學歷更低的求職者,確保最后留下來的都是他們覺得“合適的廉價勞動力”。
這么一來,他們就能用最低的價格,拿到最好的勞動力,物美價廉,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很多年輕人的困境。
像本科生找不到工作?考研!
碩士畢業發現還是找不到工作?先隨便找一份干著?
博士畢業連碩士的崗位都搶不過?要不考個公?
胖胖就覺得,現在的就業環境已經卷到離譜,學歷越來越高,工資卻越來越低。
更諷刺的是,高學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就業市場呢,并沒有給他們提供與專業相對應的崗位。
你辛辛苦苦讀完碩士,以為終于能找個體面的工作,結果現實告訴你:
“對不起,你能做的工作,本科生也能做,甚至??粕寄茏觥!?/p>
但問題是,有些市場上的用人單位偏偏就要碩士學歷,哪怕只是個勤雜工。
所以,這到底是教育的勝利,還是教育的失?。?/p>
像每次胖胖寫這類文章,就有朋友在評論區說:
“這不就是供需關系嗎?碩士多了,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人才市場是買方市場,供過于求,價格肯定走低。
但真正的問題不在于“學歷貶值”,而是就業市場,環境沒有為他們提供好的、適合自己的出路。
像我們過去幾十年,我們的教育和就業市場是怎么變化的:
擴招后,本科不值錢了,于是大家都去考研;
研究生也越來越多了,于是大家又去考博;
結果博士也多了,很多人轉而去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
公務員和事業編也內卷到離譜,也開始有Ai崗取代,最后大家發現:
好像無論怎么卷,工作還是那么少,工資還是那么低。
于是,年輕人陷入了一種絕望的惡性循環:
要么是高學歷,低工資,以前上大學是為了改變命運,現在上大學是為了“延遲失業”。
要么是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待遇卻越來越低,以前是低學歷者被淘汰,現在是高學歷者也只能拿低工資。
所以這個整個環境的認知錯位,一邊是學歷高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邊是低學歷的人覺得自己連掃地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年輕人眼高手低,而是社會的發展根本沒跟上年輕人的受教育水平。
如果只是碩士打掃博物館,可能還不至于讓人炸鍋。
畢竟胖胖一直覺得,勞動不分貴賤,干掃地活不丟人。
真正的問題是,讀了這么多年書,父母供了這么多年,結果連一個體面的機會都沒有。
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工作崗位卻沒有匹配,學歷“倒掛”成了一種荒誕現實。
我們培養了大量的高學歷人才,卻沒有足夠的適合崗位。
年輕人拼命讀書,最后卻發現自己可能比不上過去低學歷的人,能獲得的社會資源反而更少。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無解”的命題,甚至連低端崗位都開始變相“學歷歧視”,是整個環境的用人邏輯已經開始走向荒誕,是整個社會問題的縮影。
高學歷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就業市場呢,并沒有相應地創造更多適合他們的崗位。
于是,學歷越來越“貶值”,而工作門檻卻越來越高,“學歷倒掛”的怪象也越來越嚴重。
這屆年輕人拼命讀書,到頭來發現,自己的學歷只配“貶值”,而不是“增值”,你說,如果在繼續地內卷下去,會不會發生這么一幕?
小學老師要求博士,工資3500;
小區物業經理要求碩士,工資4000;
博物館講解員要求博士,工資4500;
那既然學歷已經不值錢了,年輕人到底還要不要繼續內卷?
還是說,未來的社會,到底應該如何合理分配學歷與崗位的匹配關系?
這是時代要回答的問題,避免不了的一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