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猹”這種動物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魯迅筆下《故鄉》中出現的一種動物,每每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腦海中都會想到閏土拿著鋼叉在月色下的樣子。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猹”這個字是魯迅自己造出來的,在作品《故鄉》沒有出現之前,根本沒有這個字。
在魯迅先生在1929年5月4日給舒新城的信中有提到,說“猹”這個字是他根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大概就是獾。
獾在我國有很多種,有豬獾、狗獾、鼬獾,不知道魯迅指的是哪種。后來一些學者根據文章的故事背景以及獾類在我國的分布情況,最終推測是狗獾的概率極大。所以后來人們普遍認為,如沒有特指的話,猹一般就是狗獾。
近日,吉林延邊安圖縣的一處垃圾處理場里面的一個污水垃圾池里面就發現了一只狗獾,由于池子比較深,加上周圍池壁光滑,它被困在池子里面無法離開,只能向人們求救。
垃圾處理場的工作人員在場區內進行作業的時候,發現一個雨水處理池里面有異樣,并且時不時還會發出一些動物的叫聲,于是他們趕忙過去查看,只見一頭林麝就困在池子里面。
而在距離這個雨水處理池約100米左右的另一個污水處理池里面,也有一只動物困在里面,但與此前發現的林麝不同,這只動物有明顯的利爪,而且也要兇猛得多,工作人員猜測應該是某種食肉動物,于是撥打了相關部門的電話。
林麝的救援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另一只動物的救援工作就相對困難許多了,不僅僅是因為池子更深的緣故,更重要的是這只帶有利爪的動物攻擊性要更強。一旦人們下去救援,極有可能會被它攻擊。
在經過一番商量之后,人們決定不能采取救援林麝的方式救援它,而是利用梯子、繩子等物品,伸到池子里面去,讓這只動物自己爬上來。
經過多次嘗試之后,這只小動物最終抓住了梯子,順勢爬了上來,之后便瞬間穿過圍欄空隙,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
后來經過反復辨認,這只兇猛的動物應該就是狗獾,它可能是在覓食的過程中不慎誤入垃圾處理場,意外掉落到池子里面去的。
狗獾也叫歐亞獾,是鼬科、狗獾屬的一種動物,在鼬科家族里面,它的體型算是比較大的一類,看起來也比較肥壯,成年之后體重為5-10公斤,一些較大的個體甚至能夠達到15公斤左右。
狗獾的頸部粗短,身體肥壯,體背處的毛發主要為褐色和白色或乳黃色混雜。
它的腦袋中間從吻部到額部、顏面兩側從口角經耳基到頭后,各有一道白色的縱紋,在3道白色縱紋之間,又夾著2道黑褐色的縱紋,看起來與豬獾很相似,但是狗獾的更加規則和邊界分明。
區分狗獾與豬獾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看鼻子。顧名思義,狗獾的鼻子像狗,而豬獾的鼻子則像豬鼻。
別看狗獾長得一副很臃腫的模樣,但如果你憑此認為它們行動緩慢的話,那就錯了。狗獾的四肢雖然較短,但卻很健壯,在田野間,狗獾行走的速度很快,一般人還真攆不上它。
狗獾雖然跑得相當快,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下,就會變得很緩慢。
比如在出洞時,它們會先慢慢試著從洞口伸出腦袋,然后左看右看,沒有危險之后才緩緩地出來。在回洞的時候,也是突然降速,然后在洞口清理一下腦袋和爪子,之后才會緩慢進入洞穴。
眾所周知,鼬科里面的動物大多數都是“狠角色”,比如“金剛狼”狼獾、“平頭哥”蜜獾,那都是出了名的兇狠。狗獾作為鼬科家族里面的成員,自然也繼承了家族兇猛的特性。
不過狗獾是個聰明動物,本著“不主動惹事,但事來了也不怕”的原則,只要不招惹它,它幾乎不會主動攻擊人或者牲畜。
但如果你激怒了它,就另當別論。當狗獾被逼急了的時候,會挺起前半身,張開自己的爪子,齜牙咧嘴的同時,還發出“哺、哺”的警告聲,以彰顯自己的實力。
狗獾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在多種類型的環境下生存,常出沒于森林、灌叢、田野里面。它們的食性很雜,無論是魚蟲蝦蟹,還是植物的根、莖、果實,幾乎是來者不拒。
在一些草原地帶,狗獾還會經常留意狼群的動向,待狼群進食過后離去,狗獾會跑過去撿食狼吃剩的食物。
狗獾具有夜行性,大概在晚上8、9點鐘的時候,它們就會出洞覓食,到了早上4點鐘左右,就回洞里休息。
狗獾是一個挖洞高手,它們的前爪非常適合挖掘,它挖出來的洞道有些長達幾米,有些甚至長達十幾米。尤其是冬眠時候居住的洞穴,內部支道縱橫,有主道、側道、客廳、臥室,堪稱豪華別墅級別。
狗獾分布于亞歐大陸大多數地區,在狗獾的一些棲息地里面,有一種動物需要格外提防,那就是貉。
貉是一種犬科動物,長得跟小浣熊差不多,但比小浣熊體型大,體重大概是狗獾的一半左右??删褪沁@樣一種動物,把狗獾欺負慘了。
在白俄羅斯中西部的納利波基森林里面,就共同生活著貉跟狗獾。正常情況下,一對一貉肯定不是狗獾的對手,但貉不講武德,它仗著自己群居的優勢,經常成群結隊欺負狗獾。
白俄羅斯科學院專家瓦迪姆·西多羅維奇在2018年3月份進行生態研究的時候,就發現了兩只貉一起對付狗獾的現象。狗獾一路打一路退,兩只貉就一路打一路追。
不過想想也覺得合理,畢竟狗獾體型和戰斗力擺在那,貉二打一也不太算欺負它。另外,種間競爭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如果說二打一不算欺負人,那么接下來貉子的操作就有點不地道了。貉跟狗獾都需要冬眠,但貉自己卻不擅長挖洞,于是它就盯上了狗獾的“豪華別墅”,來個拎包入住。
狗獾要比貉更早地進入冬眠,而且它們一家子往往睡在洞穴的盲端,也就是臥室里。于是貉子就會趁狗獾熟睡之際,也進入洞穴,在人家客廳里面冬眠。
初春來臨之際,貉率先從冬眠中醒來,走出洞穴的它,看見狗獾一家子仍在睡覺,于是心生一毒計,用爪子扒拉泥土、樹葉等,將狗獾洞穴口堵住。毫無察覺的狗獾,隨著洞內空氣越來越渾濁,最終被悶死在里面。
2005-2011年期間,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動物學家們共進行了711次調查研究,就發現了3例類似的現象。
狗獾在我國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動物,南方和北方諸多省份里都有分布,生存狀態也比較樂觀,種群分布不零散。不過大家也需要知道的是,狗獾已經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里,嚴禁捕殺、買賣和食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