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導語
說話的藝術,說到底就是生活的藝術。
掌握好說話的方式,用令人感到舒服自在的方式與人交流,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1
耐心傾聽,尊重他人表達
一個人,會說話,可以贏得聽眾;
但只有善傾聽,才能贏得朋友。
在人際關系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數麻煩,并不是我們不會“說”,而是我們不會“聽”。
有時,你說得越多,對方越聽不進去,甚至越反感;但你聽得越多,卻越容易獲得好感。
傾聽時的沉默,比千言萬語更能打動人心,因為它是將心比心,代表著接納和理解。
當你給別人更多時間和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時,也更容易靠近和親近他人。
傾聽的本質,是你愿意去了解別人。沒人愿意跟一個只想去表現自己的人交流,但大多數人都愿意,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交朋友。
2
說話圓融,化解他人困境
《史記》里記載了一個故事:
楚莊王有一匹愛馬因病而死,為了悼念,他決定以大夫之禮將馬下葬。此舉遭到朝臣強烈反對,認為于禮不合。許多大臣以死相諫,但楚莊王仍堅持自己的想法。正當群臣搖頭嘆息之際,侍臣優孟突然嚎啕大哭。
楚莊王吃了一驚,問他:“愛卿,因何事而哭?”
優孟擦著眼淚,說:“堂堂楚邦大國,有何事辦不到?大王將愛馬以大夫之禮下葬,不但不過分,還嫌輕視。我請大王以國君之禮葬之,這樣諸侯們也會知道大楚的威武?!?/strong>
群臣聽到優孟的這番話,頓時嘩然。
楚莊王卻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他說:“是我有欠考慮,為馬下葬一事,就此作罷?!?/strong>
在同樣的事實面前,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剛正不阿固然可貴,但若言辭過于直接,不顧及他人感受,不僅會傷害別人,也容易招致對方的反感,甚至引發爭論與沖突。
相反,說話時兼顧場合,方圓結合,既能讓讓別人感到舒服,也使自己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3
巧用自嘲,周全彼此關系
自嘲并不丟人,而是一種高級的自信。
馮驥才的《俗世奇人》中有個故事:
楊七、楊巴在天津賣茶湯,有一次,李鴻章到天津,楊七、楊巴聽從知府安排獻上茶湯。
誰料李鴻章剛捧上茶,就看到碗中有黑色臟物,氣得把茶碗摔翻在地。
楊巴頓時明白,中堂大人之前沒有喝過茶湯,不知道上面漂浮的是壓碎的黑芝麻。
于是靈機一動,一邊叩頭,一邊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說完又是一陣響頭。
李鴻章聽后,明白了其中緣故,心生歡喜,還賞了他100兩銀子。
簡簡單單一句話,既給了別人面子,也洗脫了自己的罪名。
給別人臺階下,本質上是給自己留后路。
不動聲色給別人搭一個順勢而下的臺階,保全彼此的體面,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4
真誠贊揚,提供情緒價值
每個人都有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越能給其他人帶來舒服、愉悅和穩定的情緒,他的情緒價值就越高。
“說話”就是一個提供情緒價值的過程,它會直接影響溝通的效率和效果。
一個高情商的人,懂得用恰到好處的贊美,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他們不會空洞地夸贊,而是善于捕捉細節,用具體而真誠的語言表達欣賞。
很多時候,一句真誠的贊美或鼓勵,就能成為一個人前行的動力。它像一束光,照亮他人的內心,激發他們的自信與潛能。
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別人、贊美別人、鼓勵別人,這不僅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更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余生,愿我們都學會說話,讓人生繁花似錦。
Photo by Val Vesa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