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續編(全一百冊)
編著者:廣州大典研究中心 編;陳建華 主編
ISBN:978-7-5013-8009-1
定價:80000元
裝幀:精裝 正16開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
內容簡介
本項目是《廣州大典》(民國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報文獻作為極其重要的廣東地方史料文獻,對其進行整理匯編,能夠凸顯地方文獻的特殊價值,同時也有助于全面帶動民國時期廣東地方文化資源的整理與保護工作,有助于彰顯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本書收錄廣東省出版的各級公報 40余種,包括省級的《廣東省地政公報》,以及番禺、茂名、新會、澄海等各縣市的公報。民國時期的很多法規、章則、會議錄、例行公文只在公報登載,不另行文,故極具文獻價值,具有鮮明的檔案性質。
作者簡介
廣州大典研究中心于2015年1月經廣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4月正式掛牌成立,同時掛廣州古籍研究保護中心、廣州民國文獻研究保護中心、廣州大典編輯部牌子,與廣州圖書館合署辦公,下設文獻整理研究部、學術交流與科研管理部。
廣州大典研究中心設名譽主任一名,由《廣州大典》主編,廣州市原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建華擔任。主任由廣州圖書館館長兼任,常務副主任兼任廣州圖書館副館長,全面主持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工作。
前 言
“公報”之名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羅馬公報》(Acta Diurna),之后演變為“Gazzette”或“Bulletin”,翻譯為中文即“公報”。晚清時期,“公報”出版發行漸多,并制度化。宣統年間,改革官制,實施責任內閣,下設制誥、敘官、統計、印鑄四局。其中統計掌統一計表,刊行年鑒,印鑄掌編輯官報。民國時期出版發行了大量政府公報,承唐宋邸報之遺續,接清末官報之一脈,外受西方政府公報之影響。民國時期的政府公報是由政府機關發行的出版周期相對固定的刊物,以法律、命令、布告、公文、批示、函電、通告、判詞、附錄等為主要刊載內容,是政府進行法令宣傳、記載各項行政事務的匯編性質連續出版物。很多法規、章則、會議錄、例行公文等只在公報登載,不另行文,故具有極高的檔案文獻價值。中央政府以外,各級地方政府也出版發行了大量公報。民國時期,廣東是政府公報出版發行大省,除省級政府公報外,下屬道、區、市、縣均發行公報。
一、編纂緣起
《廣州大典》是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策劃并組織研究編纂,旨在系統搜集整理和搶救保護廣州文獻典籍、傳播廣州歷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獻叢書。二〇〇五年以來,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廣州圖書館等眾多單位的鼎力支持下,廣州大典編輯部歷經十年,完成了《廣州大典》的出版。全書共五部五百二十冊,依經、史、子、集、叢分類,系統收錄了一九一二年以前,清代中葉廣州府范圍內,廣州人(含寓賢)著述、有關廣州歷史文化的著作和廣州版叢書,著者近兩千位,文獻計四千零六十四種。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廣州大典》一期(古籍編)基本完成。
二〇一五年四月,在廣州大典編輯部基礎上新成立的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后文簡稱“中心”),繼續開展《廣州大典》文獻整理編纂研究工作,包括推進本來屬于一期集部、后來單獨出版的《廣州大典·曲類》四十三冊,推出《廣州大典總目》《〈廣州大典〉概要》以及“《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廣州大典研究》集刊等系列出版物。目前,《廣州大典書志》《廣州大典序跋集》等也在積極推進中。與此同時,根據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省文化廳《關于支持〈廣州大典·民國時期嶺南文獻〉編纂出版工作的通知》(粵宣通〔二〇一七〕九號),中心文獻整理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民國廣東文獻的搜集、整理方面,以適應當前學術研究和文獻保護工作的需求。這項工作即《廣州大典》一期的延續,可以視為二期,又稱為《廣州大典》(民國編)?!稄V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是此項工作的開篇,二〇二一年九月完成出版?!稄V州大典·第一次國共合作廣東文獻匯編》《廣州大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民國廣東檔案文獻選編》《廣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續編》等各編纂出版項目相繼展開?!稄V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續編》立項最晚,但該項目前期文獻調查較為充分,文獻征集較為順利,進展較其他幾個項目更快。項目于二〇二三年二月完成招標,到二〇二四年三月份已完成文獻目錄的編制和基本文獻的征集。到該年六月,完成全書一百冊清樣稿審核。我們又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進行文獻編目、補配、審校等出版前的各項工作。
近代以來,政府公報是記錄各級政府決策的重要載體,它涉及民政、財政、軍政、建設、實業、文教、交通、司法、郵電、保安、銓敘、醫療、救濟等諸領域,不僅是政府施政范圍內的工作情況之記錄,也是當時社會各個領域基本情況的反映,可謂對民國時期的社會發展變遷做了無間斷的動態記錄,提供了考察民國時期社會概況的基本線索,是研究民國史以及地方史的重要依據。
據統計,目前已出版的公報類資料既涉及國家政府層面(包含偽政權資料),如《臨時政府公報(一九一一—一九一二)》《北洋政府公報》《國民政府公報(一九二五—一九三一)》《北平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等;又有中央政府及偽政權相關機構的專門性公報,如《內務公報》《民國時期內政公報三種》《民國教育公報匯編》《海軍公報(一九二九—一九三七)》《商標公報(一九二三—一九四八)》《民國審計院(部)公報》《考試院公報》《司法公報》《社會部公報兩種》《國民政府監察院公報》《國民政府立法院公報》《華北政務委員會公報》等;還有各省政府相關公報資料,如《河北省政府公報(一九二八—一九四八)(外一種)》《浙江省政府公報(一九一二—一九二七)》《浙江省政府公報(一九二七—一九四九)》《山東省政府公報》《廣東省政府公報》《江西省政府公報(一九二七—一九四八)》《民國江蘇省政府公報》等。此外,一九三二年偽滿洲國在日本扶持下成立,先后在東北地區發行《奉天省公署公報》《吉林省公報》《新京特別市公報》《奉天市政公報》《錦州省公報》《康平縣公報》《本溪縣政月報》《雙城縣縣政月報》《安東縣政月報》《多倫縣公署月報》《阿城縣月刊》等,收錄于《偽滿洲國地方政府公報匯編》中。
上述整理出版的各種公報文獻,均為專題性政府公報出版物。此外,還有收錄在綜合性文獻匯編中的政府公報。一九二七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后,南京市政府先后編輯發行《南京特別市市政府公報》《南京特別市市政公報》《首都市政公報》《南京市政府公報》《市政公報》,南京傳媒出版集團(南京出版社)和南京市檔案館合作開發,對上述民國南京市政公報資料進行系統整理,納入《金陵全書》(檔案編)。民國時期少數市縣級政府所發行的《西昌縣政半月刊》《中山縣政年刊》《遼陽縣政府公報》等,其整理影印本散見于各類資料匯編中。
從以上項目的整理出版情況可以發現:(一)公報文獻作為民國時期官方出版物,其史料價值和檔案性質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各省檔案館、圖書館早已陸續開始了相關文獻的整理,并有相當數量的成果問世;(二)公報文獻作為地方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地方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有將其系統梳理的必要性,以促進地方文獻與地方文化的保護及傳播工作;(三)已出版的公報成果中,一方面多集中于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層面,對于基層政府及相關機構的關注較少,一方面多為大型單一文獻及其延續文獻的整理匯編。因此,深度整理史料、系統整合資源是做好編纂出版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民國時期廣東地區的公報整理出版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一九八七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南方政府公報》,該書收錄三種在廣東發行的公報,即《軍政府公報》《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檔案館合編的《廣東省政府公報》收錄《廣東公報》《廣東省政府公報》《廣東行政周刊》《廣東省政府周報》,于二〇一六年問世;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檔案館合編的《廣州市市政公報》(包括《廣州特別市市政公報》《廣州市政府市政公報》等)于二〇二二年八月完成出版。上述工作為我們此次開展民國時期廣東地域范圍內發行的公報類文獻的編纂出版提供了借鑒。
二、編纂歷程
二〇一五年,《廣州大典》完成出版后,廣州大典研究中心組織專門力量,對民國時期廣東地區政府公報的整體狀況進行了系統調研分析。一是摸查當時文獻的編印發行情況,二是排查當下文獻的存藏分布狀態,三是掌握近年來文獻的影印種類數量。我們參考《民國時期總書目》《全國中文期刊聯合目錄(一八三三—一九四九)》《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檔案史料選編》等相關工具書及學術著作,搜集公報目錄,并對文獻館藏情況進行了地毯式摸查調研,涉及單位主要有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廣州圖書館、梅州市劍英圖書館、汕頭市圖書館、中山紀念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以及中山大學圖書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此外,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臺、中共黨史期刊數據庫、中國歷史文獻總庫、瀚文民國書庫、大成故紙堆數據庫等,也為我們查詢公報線索提供了幫助。
通過系統摸查,我們發現:
(一)民國時期廣東公報刊物種類繁多、規模宏富,廣東省政府及各直屬機構、各下屬道(區、市、綏靖公署、督察區等)、縣級政府及其相關機構均有相當數量的公報文獻發行,其中有些規模頗巨,雖然受到政權更迭的影響,或更改出版部門,或有所間斷,但整體來看仍貫穿了整個民國時期,有些雖只是特刊、年刊、短刊、斷刊或者專號,但保留了極其重要的政府統計、調查圖表與相關文書,同樣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二)公報作為政府出版物,不同于普通民國圖書或報刊,其發行量很少。民國時期因長期戰亂,有所存藏者也因政府機構更迭和遷徙頻繁而損失嚴重,保存情況不容樂觀;民國時期印刷品出版時采用的紙張材料粗糙劣質,加之嶺南地區氣候潮濕,致使底本出現不同程度的損毀,如紙張破損、酸化嚴重、部分字跡的油墨變得模糊不清。我們今日可見的民國時期發行的廣東公報資料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這些資料當前基本上僅在檔案館及圖書館系統和少數博物館有所收藏,且收藏均不完備,個別刊物甚至是孤本,再加之散藏于各地,讀者難以兼顧,查詢不便,嚴重制約了學界的利用。從文獻保護、文獻研究和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影印出版民國時期的廣東公報文獻刻不容緩。
(三)除典型的以“公報”為題名的文獻外,刊載工作計劃、工作報告、政策法令、人事任免等官方文獻的政府特刊、年刊、月刊、旬刊、周刊等,它們無論是發布主體還是具體內容,都符合政府“公報”的概念范疇,故而我們在前期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也將其納入進來。
二〇一八—二〇一九年,中心開展文獻調研和文獻目錄整理工作,并征求專家意見,形成《〈廣州大典·民國時期廣東公報叢編〉整理出版概述》和《〈廣州大典·民國時期廣東公報叢編〉出版方案》。二〇一九年,中心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委托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保存至今的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年間的廣東省、各市縣政府及機構公報文獻,按照不同的層級進行整理選編。二〇二一年,完成《廣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總計一百冊,收錄十三種公報文獻)的出版。同時,我們也完成了《廣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續編》的文獻目錄整理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前述已出版面世的《南方政府公報》《廣東省政府公報》以及《廣州市市政公報》等資料,本叢編不重復收錄。
三、文獻特點與價值
根據目前已經整理出版的民國時期廣東公報和所征集文獻來看,《廣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及《續編》具有顯著的文獻特點和較高的文獻價值:
(一)層級清晰,體系完整。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行政區劃多次進行調整。一九一七年,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同北洋政府形成對立之勢。一九二一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一九二五年七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國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為省、行政區、市和縣,實行委員制。廣東省政府下設廣州、北江、東江、西江、南路、瓊崖六個行政區,每區設一行政委員,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區事務。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廣州,廣東省府退到粵北(今連州市),為適應戰時需要,全省設四個行署。一九四〇年全省改設九個區(包括淪陷區)以及海南行政區,到一九四一年,復改設九個行政督察區。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把行政督察區分為省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兩種。省府直接督查的有南海、番禺等十二個市縣,專署行政督察區則分為十一個區,共轄八十八個縣。各級政府均出版有公報,旨在迅速傳播政務情況,刊載有關政治、教育、建設、財政、公安、司法等方面的細則、規定、布告、通令及有關各案等各類行政公文。省級文獻包含《廣東省政府特刊》《廣東省政府年刊》《廣東省參議會月刊》《廣東民政公報》《廣東財政公報》《廣東教育公報》《廣東建設公報》等;下屬市級文獻包括《汕頭市市政公報》等;縣級文獻主要有南海、番禺、中山、順德、新會、恩平、潮陽、揭陽、澄海、陽春、電白、茂名等地區的公報類資料,如《番禺縣政公報》《中山縣政府公報》《揭陽縣政府公報》《潮安縣政府公報》等。
(二)文體多樣,記錄翔實。本叢編所收公報主要包括各級政府機構在從事各項公務活動中形成的各類文書,包括命令、章則、文牘、函電、批示、計劃、綱領、統計、會議錄、報告書、決算書、告諭、判例、案例等,其中有獎懲褒恤、人事任免的各類信息和各級各類機關的辦事細則及附錄,有關于財政經濟、金融稅收、工礦農商、交通航運、文化教育和軍事邊防等方面的資料,有民國政府與各國的往來照會、公文函電、條約協議等文件,有關于南方地區生產生活狀況、水旱災情的材料,還登載有關經濟、司法、教育等的研究資料。
(三)內容豐富,兼具文獻和學術價值。不僅匯輯了民國時期廣東省各級政府機關的官方公報、政府文書,同時也系統收錄了財政、教育、建設、實業、司法等機構的專門性公報,比較系統地反映了民國時期廣東經濟發展、政治變遷、司法革新、賦稅改革、市政建設、文化教育等的演變軌跡和發展脈絡,對于研究這一時期廣東經濟、社會、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為研究孫中山政治思想、中國國民黨史、中華民國史、北洋軍閥史、西南軍閥史、中國近現代史以及國共第一次合作等重要課題提供了文獻支撐。各級政府、不同機構、各類主題的公報資料構成系統、完整的體系,完整記錄了廣州國民政府締造之經過以及廣東各地區政府機構的運行狀況,既有宏觀的政府決策記錄,又有微觀的政策執行資料,對于研究當代政治、外交、法制、軍事及文教問題亦是不可或缺的參考。
《廣州大典·民國廣東公報叢編續編》所收文獻,系民國時期廣東境內各級政府的官辦出版物,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政治立場的不同,部分文獻或有落后觀點和錯誤言論,叢編基于存史資政的原則,影印中一律保持文獻原貌,不做刪減,望讀者批判性地閲讀,對于其中一些受時代背景限制所產生的言論、觀點進行細致甄別。鑒于經驗和水平所限,文獻編輯過程中難免存在疏漏,部分文獻館藏分散,雖多方搜求,仍只得暫缺,敬請各界專家學者指正。
內頁欣賞
總目錄
第一冊
廣東省參議會月刊 第一—四期 廣東省參議會秘書處編 廣東省參議會秘書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二冊
廣東省參議會月刊 第五—一〇期 廣東省參議會秘書處編 廣東省參議會秘書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三冊
廣東省參議會月刊 第一一—一五期(缺第一三期) 廣東省參議會秘書處編 廣東省參議會秘書處,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一
廣東省臨時參議會公報 創刊號 廣東省臨時參議會公報編輯委員會編 廣東省臨時參議會公報編輯委員會,一九三九年鉛印本 四三三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一七年第四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一七年鉛印本 五三九
第四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一七年第五—八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一七年鉛印本 一
第五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一七年第九期—一九一八年第五期(缺一九一七年第一〇期—一九一八年第一、三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鉛印本 一
第六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一八年第六—八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一八年鉛印本 一
第七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一八年第九期—一九一九年第八期(缺一九一九年第一—六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鉛印本 一
第八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一九年第九期—一九二〇年第一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一九—一九二〇年鉛印本 一
第九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二〇年第二—九期(缺第七、八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二〇年鉛印本 一
第一〇冊
廣東財政月刊 一九二一年第七—八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二一年鉛印本 一
廣東財政廳月刊 一九二一年第九—一一期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廳編輯處,一九二一年鉛印本 二二七
廣東財政廳月刊 一九二二年第七、一一期 廣東財政廳總務股編 廣東財政廳總務股,一九二二年鉛印本 四八五
廣東財政月刊 第八卷第一冊 廣東財政廳總務股編 廣東財政廳總務股,一九二四年鉛印本 七一一
第一一冊
廣東財政月刊 第八卷第二—五冊 廣東財政廳總務股編 廣東財政廳總務股,一九二四年鉛印本 一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財政月刊 第一期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四九五
第一二冊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財政月刊 第二—五期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一三冊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財政月刊 第六—九期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一四冊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財政月刊 第一〇—一一期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編 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編輯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廣東財政 第一期 (偽)廣東省財政廳編 (偽)廣東省財政廳,一九四二年鉛印本 三二五
廣東財政月刊 第三三—三四期 (偽)廣東省政府財政廳編 (偽)廣東省政府財政廳,一九四二年鉛印本 四五三
第一五冊
廣東財政月刊 第三五—四一期 (偽)廣東省政府財政廳編 (偽)廣東省政府財政廳,一九四二年鉛印本 一
第一六冊
廣東財政月刊 第四二—四五期 (偽)廣東省政府財政廳編 (偽)廣東省政府財政廳,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一
廣東教育行政周刊 第一—一〇期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編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二九三
第一七冊
廣東教育行政周刊 第一一—四一期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編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一九二九—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一八冊
廣東教育行政周刊 第四二—五八期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編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一九冊
廣東教育行政周刊 第五九—六五期 廣東教育廳編輯股編 廣東教育廳庶務股,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廣東教育廳月報 第一卷第一—四期 廣東省教育廳編輯股編 廣東省教育廳庶務股,一九三八年鉛印本 四三三
第二〇冊
廣東教育廳月報 第一卷第五—七期 廣東省教育廳編輯股編 廣東省教育廳庶務股,一九三八年鉛印本 一
統計匯刊 第一—三期 廣東省政府農工廳統計科編 廣東省政府農工廳統計科,一九二六—一九二八年鉛印本 一九九
第二一冊
統計匯刊 第一卷第一—五期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編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二二冊
統計匯刊 第一卷第六—一〇期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編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二三冊
統計匯刊 第一卷第一一期—第二卷第八期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編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一九三〇—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第二四冊
統計匯刊 第二卷第九—一二期合刊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編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統計匯刊 第一號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編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五一
統計月刊 第一卷第一—三期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編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庶務處,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五一七
第二五冊
統計月刊 第一卷第四—一二期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編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庶務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二六冊
統計月刊 第二卷第一—九期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編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庶務處,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一
第二七冊
統計月刊 第二卷第一〇期—第三卷第二期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編 廣東省調查統計局庶務處,一九三六—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一
廣東統計匯刊 第一期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統計室編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第二科,一九三九年鉛印本 三九七
第二八冊
廣東統計匯刊 第二期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統計室編 廣東省政府秘書處,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一
廣東統計季刊 第一期 廣東省政府統計室編 廣東省政府統計室,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四三三
第二九冊
廣東統計季刊 第二—三期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編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一九四二年鉛印本 一
廣東統計月報 第一卷第一—三期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編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二四一
第三〇冊
廣東統計月報 第一卷第四—六期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編 廣東省政府統計處,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一
廣東地政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廣東省地政局廣東地政編輯委員會編 廣東省地政局,一九三八年鉛印本 四四一
第三一冊
廣東地政季刊 第一卷第二—三期、復員后第一期 廣東省地政局廣東地政編輯委員會編 廣東省地政局,一九三八—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一
廣東省地政公報 第一、五號 廣東省地政局地政公報編輯室編 廣東省地政局,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四〇七
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 第一卷第一—一四期 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編輯委員會編 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社,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四四七
第三二冊
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 第一卷第一五—三二期 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編輯委員會編 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社,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一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周報 第一卷第三三—四二期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編譯室編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編譯室,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三五五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半月刊 第一卷第四三期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編譯室編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編譯室,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五六一
廣東北區善后委員公署月刊 第五期 劉德聞編輯 廣東北區善后委員公署,一九二八年鉛印本 五九五
第三三冊
廣州市市政公報十八年新年特刊 廣州市市政廳總務科編輯股編 廣州市市政廳,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一
廣州市市政公報十九年新年特刊 廣州市市政府第一科編輯股編 廣州市市政府,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二一七
廣州市市政公報二十年新年特刊 廣州市市政府第一科編輯股編 廣州市市政府,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四五五
第三四冊
新廣州 第一卷第一—五期 廣州市市政府秘書處第一科編輯股編 廣州市市政府秘書處第三科會計股,一九三一—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第三五冊
新廣州 第一卷第六期 廣州市市政府秘書處第一科編輯股編 廣州市市政府秘書處第三科會計股,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番禺縣政旬刊 第一—六期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二七九
第三六冊
番禺縣政旬刊 第七至九期合刊—第一三至一五期合刊(一)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三七冊
番禺縣政旬刊 第一三至一五期合刊(二)—第一九至二一期合刊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三八冊
番禺縣政旬刊 第二二—三〇期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三九冊
番禺縣政旬刊 第三一—三六期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三—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第四〇冊
番禺縣政旬刊 第二卷第四—二一期(缺第二卷第一六—一八期)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第四一冊
番禺縣政旬刊 第二卷第二二—二四期合刊 番禺縣政府教育局編 番禺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番禺縣政紀要 第一期 番禺縣政府總務科編輯處編 番禺縣政府總務科庶務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六九
第四二冊
番禺縣政紀要 第二—四期 番禺縣政府總務科編輯處編 番禺縣政府總務科庶務處,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一
第四三冊
番禺縣政紀要 第五期 番禺縣政府總務科、番禺縣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編 番禺縣政府總務科庶務處,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一
番禺縣政公報 發刊號 (偽)番禺縣行政專員公署編 (偽)番禺縣行政專員公署,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五三一
第四四冊
番禺縣政公報 第四—八期(缺第五、七期) (偽)番禺縣政府編 (偽)番禺縣政府,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一
第四五冊
番禺縣政公報 第九—一七期(缺第一〇—一三、一五期) (偽)番禺縣政府編 (偽)番禺縣政府,一九四〇—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一
第四六冊
番禺縣政公報 第一八—二一期 (偽)番禺縣政府編 (偽)番禺縣政府,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一
第四七冊
番禺縣政公報 第二二、二四期 (偽)番禺縣政府編 (偽)番禺縣政府,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鉛印本 一
第四八冊
番禺縣政公報 第二五—二六期 (偽)番禺縣政府編 (偽)番禺縣政府,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一
第四九冊
番禺縣政公報 第二七期 (偽)番禺縣政府編 (偽)番禺縣政府,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二六—三〇期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編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鉛印本 二五五
第五〇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三一—三六期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編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一九二八年鉛印本 一
第五一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三七—四〇期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編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一九二八年鉛印本 一
第五二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四一—四二期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編 汕頭市市政廳總務科,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四三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四三九
第五三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四四—四五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政公報 第四六—四八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三四三
第五四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四九—五一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一
第五五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五二—五五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五六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五六—五八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五七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五九—六一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五八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六二—六四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〇—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第五九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六五—六七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第六〇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六八—七〇期合刊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政公報 第七一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三五七
第六一冊
汕頭市政公報 第七二—七五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第六二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七六—八〇期合刊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第六三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一—八二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三期(一)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五〇一
第六四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三期(二)—第八四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五期(一)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四三九
第六五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五期(二)—第八六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六六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七期—第八九期(一)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六七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八九期(二)—第九一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六八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九二—九四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六九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九五期—第九七期(一)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三—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第七〇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九七期(二)—第一〇〇、一〇一期合刊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第七一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一〇二、一〇三期合刊—第一〇四至一〇七期合刊(一)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第七二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一〇四至一〇七期合刊(二)—第一一五至一一八期合刊(一)(缺第一一二—一一四期)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七三冊
汕頭市市政公報 第一一五至一一八期合刊(二)—第一一九至一二一期合刊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編 汕頭市市政府秘書處編輯統計股,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七四冊
汕頭市政府公報 第一—七期 (偽)汕頭市政府秘書處編 (偽)汕頭市政府秘書處,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一
第七五冊
汕頭市政府公報 第八—一九期(缺第一四—一七期) (偽)汕頭市政府秘書處編 (偽)汕頭市政府秘書處,一九四一—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一
第七六冊
汕頭市政府公報 第二〇期 (偽)汕頭市政府秘書處編 (偽)汕頭市政府秘書處,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一
汕頭市政府公報 第一—二期 廣東省汕頭市政府編 廣東省汕頭市政府,一九四七年鉛印本 八五
澄??h政匯刊 創刊號 澄海縣政府匯刊編輯處編 澄??h政府匯刊編輯處,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六一
第七七冊
潮陽縣政公報 第一期 潮陽縣政府編 潮陽縣政府,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一
南海縣政季報 第一期(一) 南??h政府編輯處編 南海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三六一
第七八冊
南??h政季報 第一期(二)—第二期 南??h政府編輯處編 南海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二九—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七九冊
南海縣政季報 第三期—第四期(一) 南??h政府編輯處編 南海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八〇冊
南??h政季報 第四期(二)—第五期(一) 南??h政府編輯處編 南??h政府編輯處,一九三〇年鉛印本 一
第八一冊
南海縣政季報 第五期(二)—第六、七期合刊 南海縣政府編輯處編 南海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〇—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一
第八二冊
南海公報 第一—二〇期 南??h政府編 南海縣政府,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鉛印本 一
南海公報特輯 特一號—特二號 南??h政府編 南海縣政府,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鉛印本 八一
順德公報 第二、八期 伍澹公編 一九一一年鉛印本 八七
順德縣事月刊 第二—四期 順德縣縣事委員會編 順德縣縣事委員會,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二三五
第八三冊
順德縣事月刊 第五—六期 順德縣縣事委員會編 順德縣縣事委員會,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一
三水縣政月刊 第一期 三水縣政府編輯處編 三水縣政府編輯處事務股,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四〇一
中山縣縣政匯刊(一) 中山縣政府編 中山縣政府,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五四一
第八四冊
中山縣縣政匯刊(二) 中山縣政府編 中山縣政府,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第八五冊
中山縣縣政匯刊(三) 中山縣政府編 中山縣政府,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中山縣縣政季刊 第一期 廣東中山縣縣政府編 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四一
第八六冊
中山縣縣政季刊 第二期—第三期(一) 廣東中山縣縣政府編 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八七冊
中山縣縣政季刊 第三期(二)—第四期 廣東中山縣縣政府編 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八八冊
中山縣縣政季刊 第五期—第六期(一) 廣東中山縣縣政府編 一九三三—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第八九冊
中山縣縣政季刊 第六期(二) 廣東中山縣縣政府編 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一
中山縣政府公報 第二號、第四號(一) (偽)中山縣政府宣傳委員會編 (偽)中山縣政府宣傳委員會,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二一七
第九〇冊
中山縣政府公報 第四號(二)—第五號 (偽)中山縣政府宣傳委員會編 (偽)中山縣政府宣傳委員會,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一
新會縣政月刊 第一期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編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四四三
第九一冊
新會縣政月刊 第二—四期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編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二年鉛印本 一
第九二冊
新會縣政月刊 第七—九期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編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九三冊
新會縣政月刊 第一〇期—第一三、一四期合刊(一)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編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九四冊
新會縣政月刊 第一三、一四期合刊(二)—第一七、一八期合刊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編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第九五冊
新會縣政月刊 第一九、二〇期合刊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編 新會縣政府編輯處,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
恩平公報 第四年第二六—三四期(缺第三二—三三期) 一九二五—一九二六年鉛印本 一六五
第九六冊
恩平公報 第五年第三—二六期(缺第四—七、九—二五期) 一九二五—一九二六年鉛印本 一
茂名縣政季刊 第三期 茂名縣政府縣政季刊編輯處編 茂名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二六九
第九七冊
茂名縣政季刊 第四期—第五期(一) 茂名縣政府縣政季刊編輯處編 茂名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九八冊
茂名縣政季刊 第五期(二)—第六期(一) 茂名縣政府縣政季刊編輯處編 茂名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第九九冊
茂名縣政季刊 第六期(二)—第七期 茂名縣政府縣政季刊編輯處編 茂名縣政府庶務處,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一
電白縣政年刊 電白縣政府編 電白縣政府,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四六五
第一〇〇冊
揭陽縣政府公報 第一卷第七、八期合刊 揭陽縣政府秘書室編 揭陽縣政府秘書室,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一
防城縣政月刊 第一—二期 防城縣政府編 防城縣政府,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五一
合浦縣政月刊 第八—一六期(缺第一一—一三期) 合浦縣政府編輯處編 合浦縣政府,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一八九
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民國文獻編輯室
供稿 | 王娜 編輯 | 楊洋
監制|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