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俄烏打了3年,打窮了3個國家,富了3個國家,為什么中國也在其中?
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年,俗話說戰爭前面是硝煙,背后是資金的流失,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了重大沖擊,在這場戰爭中,有三個國家陷入經濟困境,同時也有另外三個國家從中獲益,更令人意外的是,從始至終遠離這場戰爭的中國竟然也獲益了。
打窮的第一個國家是烏克蘭。
烏克蘭作為這場戰爭的主戰場,要是論經濟損失他們一定是最多的,國內大量基礎設施遭到摧毀,鐵路、公路、橋梁和機場等基礎設施被摧毀,嚴重影響了國內外的物流和運輸,連能源設施發電廠、輸電線路和天然氣管道也遭到破壞,基礎設施是居民生活的保障,能源無法正常供應的話,會影響到居民生活。
基礎設施的破壞同時也導致工業生產陷入停滯狀態,大量工廠和農場遭到損毀,生產設備被破壞,使得經濟嚴重衰退。
另外,因為戰爭國內含有大量的人口流離失所,許多流民流轉到異國他鄉,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目前已經有超過800萬烏克蘭人被迫成為難民逃離烏克蘭,這也間接讓烏克蘭少了一大部分勞動力,缺乏勞動力,經濟便很難重整旗鼓復蘇。
而且烏克蘭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糧食出口一直是他們主要的利潤來源,但是隨著這場沖突的爆發,烏克蘭國內的農業生產能力以及出口能力都隨著戰爭推進大幅度下降,最終導致全球糧食供應受到影響。
根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這場俄烏沖突讓本就不富裕的烏克蘭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光是2022年GDP就暴跌28.8%。
第二個被打窮的國家就是俄羅斯。
這場戰爭里,俄羅斯雖然是戰爭的發起方,可無論哪個國家,只要陷入戰爭的泥沼中,經濟必然會受到影響,俄羅斯經濟受到美國制裁,能夠出口的能源受到限制,貨幣貶值,國內通貨膨脹加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更致命的這場戰爭還讓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受到影響。
而且面對西方國家的制裁俄羅斯也會進行反制,這種反制更是加劇了全球經濟分裂,連帶著歐洲的經濟受到影響。
第三個被打窮的國家是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作為俄羅斯盟友,雙方關系密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更何況在這場戰爭當中白俄羅斯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俄羅斯遭到的經濟制裁也連累了白俄羅斯,出口受到限制,大量的外資從白俄羅斯撤離,經濟前景差。
那么在這場戰爭中經濟獲益的三個國家是哪三個呢?
第一個必然是美國。
有人或許會奇怪,在這場戰爭中明明是美國一直在為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花費了上百億美元,又怎么可能在這場戰爭中獲益呢?其實美國內部的軍工復合體就意味著這筆軍事援助的錢很難全部到賬烏克蘭。
表面上看起來是全部都支援了烏克蘭,實際上都到了美國自己手中,算是自己的錢自己用。
這件事之所以曝光還是得益于前段時間澤連斯基和美國的爭論,前不久澤連斯基想要拿本國的稀土資源去換取美國更多的軍事援助,但美國顯然不愿意再援助。
于是澤連斯基不滿了,他聲稱美國說給了1750多億美元,但是烏克蘭卻只收到了750億美元,對于這個問題美方并沒有發表態度,因此可以肯定這筆援助金額里有一大筆錢沒有進入烏克蘭的腰包里。
其實美國下發一筆援助金額后不會直接送到烏克蘭,而是會交給美國軍方,這筆錢會由美國軍方、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等機構一起處理,參與到這筆錢的機構多了,那么錢的去向必然也會出現問題,很多機構從中收取一部分來更新美國的裝備鞏固美國自身的軍工基礎。
美國不管嗎?當然不管,因為這是美國內部長期的一種利潤方式,所以這些援助不僅沒有造成美國經濟的損失,反而給美國帶來的利益。
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在這場戰爭中通過軍事援助和財政支持鞏固了他們在歐洲的地位,由于制裁了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美國自身的能源出口得到增加,從中代替了俄羅斯位置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獲益的第二個國家是德國。
德國一直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這次通過支持烏克蘭也提升了自身在歐盟內部的地位,德國的企業有部分參與到了烏克蘭的重建項目當中,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商業利益。
第三個國家就是中國。
我國遠離戰場,但是這場戰爭對于經濟的影響也涉及到了我國,俄羅斯經濟遭到制裁后缺乏合作伙伴,我國由于一直處于中立狀態,俄羅斯自然選擇和我國合作。
所以這場戰爭對我國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打開了在俄羅斯的市場,不僅如此,我國還參與了烏克蘭的重建工作,國內企業獲得了不少利潤。
盡管這場戰爭對我國有一定的惡劣影響,比如能源價格、供應鏈中斷、國際貿易受阻等,但是由于國內市場廣闊,再加上我國靈活的外交政策和經濟戰略調整,這些惡劣影響已經不足為懼。
不過這些從中獲益的國家其實都只是短時間內的,自從俄烏沖突進入2024年后,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經比最開始的時候更加復雜。
俄烏沖突進入2024年后,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比最初預期的更為復雜和深遠,涉足到了更多的領域,例如能源和金融市場等,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此還是希望能夠早日和平。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俄烏沖突三周年②:全球經濟影響持續動蕩與演化》
環球網《俄烏沖突三周年丨援烏資金進美方腰包 美烏礦產協議有何新動作?》
中國青年報《變身“兵工廠”是烏克蘭重振經濟的出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