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巴托曾經是大清朝蒙古喀爾喀部的政治中心,并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設置了大清辦事大臣駐地。
然而,蒙古在1911年宣布獨立,1921年推翻了北洋政府在蒙古的統治,1924年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并最終在1946年得到了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獲得了獨立地位。
數百年來,正如蒙古國一直不停推動獨立進程一樣,今天的蒙古國也在不停的離中國越來越遠。
在蒙古國領導人群中刻意對中國進行排斥,蒙古國每每在大選之時,便有候選人高舉“中國威脅論”大旗,引發蒙古國民族主義擔憂,進行所謂“要警惕中國”的宣傳。
2017年,蒙古國民主黨各候選人包括哈勒特馬特意說明蒙古國經濟收到“某南部國家”的威脅,意指中國。
而當時的蒙古人民黨候選人米耶貢布由于對所有外國投資持開放態度,在競選中竟然被有心人以其具有“中國血統”而進行攻擊。
更有甚者蒙古人民革命黨候選人賽呼更是胡編亂造,說中國有大量有毒食品出口到蒙古國。
而且除了2017年的鬧劇外,蒙古國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政治領導候選人屢見不鮮,在2020年以及2023年的大選中分別出現。
蒙古國的經濟主要依賴礦產儲藏出口,包括煤炭、銅、金礦等,中國作為蒙古的毗鄰國家,也曾是蒙古國最大的經貿伙伴。
蒙古國向中國的大量礦產出口一度使得中國成為其礦產資源的主要買家。
從過往的歷史數據來看,中國一直是蒙古國礦產品投資的大戶,而入籍加拿大、新加坡等以及一些其他西方國家逐步滲透到了蒙古國的礦業投資領域,使得蒙古國在礦產領域對于中國的依賴日漸減少。
除經貿領域外,蒙古國所謂“泛蒙古運動”、“藍色蒙古”和所謂“白色納粹黨徽”等極端民族主義組織不斷出現。
這些民族主義分子經常對中國人發起挑釁、攻擊甚至采取暴力行為。
2015年在蒙古國不兒罕山,我國多名游客收到極端組織人員的人身攻擊和侮辱,被迫下跪在雪地上低頭。
2019年蒙古國烏蘭巴托,發生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幾名中國人被極端組織成員襲擊。
2020年蒙古國與中國邊境口岸,蒙古國民眾自發攻擊中國貨車司機的事件仍然歷歷在目。
除了上述蒙古國政治領導人吹風,經濟要擺脫依賴以及蒙古國極端民族主義外,蒙古國對于中國的文化認同感也越來越低。
甚至在2020年,當中國在內蒙古地區推行雙語教育改革時,蒙古國烏蘭巴托民眾還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行動,要求內蒙古保護蒙古語和蒙古文化。
甚至認為中國不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這從側面凸顯了蒙古國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感下降到了一個非常低的等級。
然而如周總理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上,面對諸多質疑時提出求同存異一樣,國與國之間存在理解差異的認識是正常的。
只要雙方保持開放態度,真誠溝通,總是能夠找到合作的契機,并且共同合作,共謀福祉的。
關于蒙古國與中國越來越遠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