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簽下投降書,二戰也基本結束,為了拿到足夠多的利益,雅爾塔體系橫空出世,其中的諸多規定讓戰敗國感到頭疼。
然而,這一招美國曾經也想用在中國身上,只是在計劃還未成型時,就被中國用了三年時間打破。
那么,中國是怎么做到的?又是誰在關鍵時刻給了中國意見?
解放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已經在炮火中堅持了許久的中國終于迎來了一段和平的日子,中國人民似乎也能夠就此過上穩定的生活,不用再為了戰火而選擇背井離鄉。
表面上雖然是如此平靜,但實際上卻并不是如此,國民黨一直都想要對我黨下手,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蔣介石一直都記得,所以在日本投降之后,蔣介石依舊沒有放棄安內的想法。
不過,在一開始時蔣介石并沒有直接動手,這倒并不是因為蔣介石的問題,而是當下有更加重要的利益,那就是關于世界格局的劃分。
二戰參與的國家不少,作為戰勝國的國家其實也不少,但是真正有能力在戰勝國里面獲得利益的國家卻是少之又少。
中國也算作是戰勝國之一,但是由于是“被解放國”,再加上中國的各方面都比較落后,所以在第一,劃分中并沒有中國的份兒,反而是因此中國又失去了不少權益。
但是蔣介石卻并沒有意識到中間的問題,反而是選擇答應了下來,這是以另外一種形式讓中國的利益損失,而這也讓中國人民感到格外的憤怒。
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人民的看法并沒有國家在意,就連蔣介石也是如此,甚至在得到美國的支持之后,蔣介石還對我黨悍然發起進攻。
隨后解放戰爭爆發,三年時間,我黨解放了全中國,蔣介石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后,最終選擇退守臺灣。
日本的泡沫經濟
在很多人看來,解放戰爭是一場內戰,但是也并不僅僅只是如此,這也是中國捍衛自己主權的一場戰爭。
其實這一點從日本的經濟發展就能夠看得出來,二戰結束之后,美蘇提出了雅爾塔體系,這個體系其實主要針對的也就是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
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成為了美國的小弟,在美國的幫助之下,雖然經歷了各種利益的劃分,但是日本還是用最快的速度喘過氣來,并且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無論是在經濟發展又或者是在科技發展上,日本都成為當之無愧的強國,這些全部都只是表象而已,畢竟日本能夠發展到如此程度,這中間離不開美國的幫助。
可是美國想要的不過是小弟,日本經濟壯大的同時,美國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因此開始對日本暗中施壓,最終日本的經濟變成了一場飛灰,而這帶給日本的是更大的傷害。
但是日本想要改變的話并不容易,一方面美國的幫助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方面,想要獨立的話就必須得斷開美國的幫助,這對于日本而言幾乎是非常大的傷害。
另外一方面日本雖然承受著這樣的經濟壓力,但是對于美國的幫助依舊是非常具有希望的,畢竟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的經濟就可以再次騰飛。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穩穩被美國拿捏,哪怕是已經過去多年,日本依舊不能夠脫身。
受制于人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是日本將自身的發展命脈太過于依賴美國,最終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出現。
中國這些年來陸陸續續受到美國的制裁其實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拿捏住中國命脈的地方卻始終沒有出現,這就和解放戰爭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解放戰爭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態度,在主權問題上,中國人民是絕對不會有絲毫的相讓,所以中國才擁有了自己的主權完整。
在這一點上面,無論是在面對美國又或者是蘇聯,或者是其他國家,中國的態度永遠都是一視同仁。
而提出解放戰爭的人就是毛主席,也正是因為解放戰爭,盡管當時的中國還在困苦之中,各方面都比較落后,但是依舊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力量和決心。
而中國雖然又經歷了三年戰爭,但是中國的發展卻可以由自己做主,如今我們的經濟還在高速騰飛,主動權也比我們自己牢牢掌握,不必受制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