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凝聚院校合力,共同推動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的深度融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下稱浦東法院)于2024年10月28日掛牌成立了汪世榮教授工作站()。為進一步發揮教授工作站賦能“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作用,不斷梳理、提煉、助推“浦法新楓”品牌建設,2月24日至28日,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汪世榮教授一行蒞臨浦東法院,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院長馮衛國教授、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褚宸舸教授、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朱繼萍教授,杭州師范大學數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京春教授,西南大學王文玉副教授等隨同調研。浦東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鄭天衣,黨組成員、副院長毛海波,審委會專職委員童凌陪同調研。
這里的“楓景”
彰顯著民生底色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迪士尼樂園成為中外游客紛紛慕名而來的地標性景點,涉文旅糾紛化解成效如何?為此,調研團隊特別將首場調研安排在川沙法庭。據了解,川沙法庭借助人大代表聯絡站,聯動園區管委會、派出所等部門,全力推動涉園區糾紛就地快速化解。同時,依托法官工作室開展法治宣傳、巡回審判等,將優質司法資源下沉至基層社區。
周浦法庭是浦東法院第一個探索“三所一庭”機制的派出法庭,安排干警駐居村法官工作室值班、引入調解中心工作站點等舉措,受到群眾普遍歡迎。連續十余年編寫的《小上海·周浦》法律專欄,更是不少居民的“法律指南”,給調研團隊留下了深刻印象。
惠南法庭在打造“惠楓和暢”品牌的過程中,聚焦解決指定監護人及認定民事行為能力中流程過長、費用較高等問題,聯合相關部門合力探索集中申請、鑒定前置、費用減免等便民措施,相關創新舉措有望被復制推廣。獲知情況后,汪世榮教授點贊道:“很高興看到你們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創建工作?!?/p>
臨港新片區是目前上海開工建設最為集中的區域,僅主城區建筑工地就有100余處,南匯新城法庭以需求為導向,特別打造“建筑工友”法律服務平臺,為涉建筑工友勞務糾紛、人身傷害糾紛等進行重點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六里法庭打造“星期六我為你值班”項目,掛牌成立“春風六里”社區法官工作室,聯動各街鎮開展調解員培訓,發布涉老審判白皮書等一攬子舉措,則顯著增強了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這里的“楓景”
與時代發展同頻
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是全國首個專門服務于自貿區建設的專業法庭,探索的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超過2500件案件。作為基層立法聯系點,還參與了多部浦東新區法規及管理措施的制定工作。鄭天衣副院長向調研團隊介紹道:“自貿區法庭與其他人民法庭有顯著不同,但同樣承擔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任務,相關工作兼有政治性、創新性、專業性三個特點。”
“在這樣高樓林立的區域貫徹‘楓橋經驗’,很有必要!”在陸家嘴法庭,當得知該庭在上海中心、新國際博覽中心等都掛牌成立樓宇法官工作室之后,馮衛國教授由衷感慨道。除了跑出就地解紛的高速度之外,陸家嘴法庭為區域糾紛進行“畫像”、建立三級預警機制等做法,成效也不斷凸顯。
外高橋法庭著力打造的“高西楓景”品牌,不僅保障轄區街鎮萬人起訴率保持著低位,而且建立了類案審理的“快車道”,涉保稅區企業糾紛調撤率高達80%以上,為護航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浦東,“楓橋經驗”也惠及眾多外國友人。金橋法庭攜手金橋鎮,圍繞與國際社區外國人日常生活相關的高頻主題,開展《走遍金橋——外國人生活法律指引》系列涉外宣傳工作,已成為“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除了“8+1”家法庭外,調研團隊還參觀了滴水云廳、陸家嘴樓宇法官工作室、陸家嘴金融城黨群服務中心、東明路街道紅梅調解工作室、周浦鎮司法所、張江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等地,實地觀看和感受“浦法新楓”建設成果。
這里的“楓景”
離不開多元共治
作為系列調研活動的重要一站,2月28日上午,浦東法院召開汪世榮教授工作站“浦法新楓”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調研座談會。汪世榮教授、朱繼萍教授應邀參加,區委政法委政法指導處副處長包蔚薇,區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副處長張燕,上海市公證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張江公證處主任張磊,東方調解中心理事、商調部部長宋晗參加座談并作交流發言。
座談會上,朱繼萍教授對浦東法院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各項工作表示認可,并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加強源頭治理。要依靠黨委和政府,重視矛盾糾紛的預防,推動各行業監管到位。二是注重社會自治。要借助居民自治、行業組織自治等機制,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三是強化法治宣傳。要通過典型案例、巡回審判等方式開展法治宣傳,將法治送進人民群眾心中。
汪世榮教授對浦東法院踐行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各項舉措表示肯定,并對后續工作提出建議:一是加強協調聯動,形成更大合力。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合作,努力形成“1+3+N”多元共治格局。二是堅持預防優先,減少矛盾產生。要堅持“抓前端,治未病”,從預防矛盾糾紛上下功夫,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幸福感。三是融入社會治理,貢獻審判智慧。要基于審判主責為社會治理提供思路、建言獻策,發揮典型案例引領示范作用,做到“審理一案,治理一片”。
“衷心感謝調研團隊為‘浦法新楓’建設把脈開方,我們將進一步強化‘三所一庭’聯動、推進‘庭企聯動’、完善‘庭網聯動’,增強品牌牽引力?!泵2ǜ痹洪L表示,“我們還將努力構建‘預防-調解-訴訟-修復’全鏈條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同時積極探索法官能力綜合化工程、實現調解員職業化發展、助力多元解紛智能化轉型、依托教授工作站實現協同化治理、提升國際化水平,提升品牌驅動力,讓‘浦法新楓’不斷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新動能?!?/p>
調研會后,汪世榮教授還應邀出席“浦法講堂”,就“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為干警們作了精彩授課。
據悉,在圓滿完成本次調研任務之后,汪世榮教授工作站后續還將在課題研究、理論調研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實現審判工作與法學研究深度融合,推動院校形成“理論同學、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良好局面。
線索來源丨民事審判庭、政治部
素材提供丨楊敦毅
本文作者丨陳衛鋒
本版攝影丨徐靜文、董雪皓
責任編輯丨陳衛鋒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