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廣播 云南印記
1950年3月4日,云南人民廣播電臺成立,人民廣播事業在云南翻開新的篇章。75年來,幾代廣播人忠實履行使命,傳承、發展、創新,云南廣播事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1951年,針對當時全省收音機少、群眾聽不到廣播的實際情況,云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建立收音站,培訓收音員,收轉中央臺和云南臺的節目。
在后來的一段歲月里,全省數千名收音員挑著裝收音機的擔子走村串寨。扁擔上的廣播站,把黨中央的聲音及時傳達到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中,讓各族群眾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
1952年,云南人民廣播電臺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試驗播出,用傣語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播放少數民族文藝節目。從1955年6月起,云南臺陸續開辦了西雙版納傣語、德宏傣語,景頗語、傈僳語、拉祜語4個民族5種少數民族語言的廣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云南人民廣播電臺勇立潮頭,積極參與解放思想大討論,報道全省各地改革典型。
1980年初,云南臺文山記者站記者翁文樑,聽到情況反映說,麻栗坡縣董干、鐵廠等鄉鎮有人搞“資本主義”。翁文樑下去一看,根本不是這么回事。他們搞了家庭聯產承包制,實際上有的地方79年就悄悄搞了,當年產量就翻了一番,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報道播出了,文山州委領導握著翁文樑的手說:“謝謝你,翁記者!一下就推開了,當時還在爭論姓社姓資,云南臺都報道了,就這樣干!”
2014年8月3日,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8月5日,在龍頭山鎮的危房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云南廣播電視臺開始了國家應急廣播在云南的第一次直播。
隨后的一段時間,應急廣播每天播出抗震救災新聞,為受災群眾提供尋親、報平安等服務,被災區群眾和救災人員稱為“最溫暖的聲音”。
進入新時代,云南廣播電視臺名牌欄目《金色熱線》煥發出新的活力,在加強問政力度和媒體融合兩個方向上不斷創新,從“能聽”的節目發展到“能聽能看”的融媒體節目,從“請進來監督”發展到“走出去問政”。
曾經用聲音記錄歷史、用聲音展現時代,如今,廣播人蛻變成為全媒體新聞工作者,廣播正以全新的面貌,與時代同行。
記者:江濤 張希熙
編輯:錢巖
一審:王宇
二審:位偉鋒
三審: 朱朝輝
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