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會晤中,因著裝問題遭到美國保守派記者布萊恩·格倫的尖銳質問:“你為什么不穿西裝?你有西裝嗎?很多美國人對你不尊重感到不滿。”
大家要記住這一刻,這一刻,這名美國記者撕開了西方敘事最虛偽的遮羞布。澤連斯基身上的T恤,是拜登時代"新保守主義"的完美道具。通過將澤連斯基塑造成"與士兵同甘共苦"的草根領袖,美國成功將烏克蘭戰爭包裝成"自由對專制的圣戰"。
但特朗普團隊卻用"西裝禮儀論"揭穿了這個謊言——當澤連斯基穿著同一套工裝出現在達沃斯論壇時,西方媒體盛贊其"樸素務實";而當這身裝束出現在共和黨主導的白宮,卻成了"對美利堅的不敬"。所謂"民主價值觀",不過是強權政治隨時可以更換的戲服。
澤連斯基始終活在"民主大同盟"的童話里,以為軍綠T恤上的戰場硝煙能換來北約入場券。但現實是殘酷的:當他在白宮要求對等談判時,特朗普的回應是"你手里沒牌";當他借著《時代》年度人物光環爭取支持時,美國開出的卻是"50%礦產收益歸美資"的賣國條約。這種荒誕反差印證了約翰·米爾斯海默的論斷——烏克蘭只是大國博弈的"戰略緩沖區"。
更可悲的是,澤連斯基將美國2014年后的軍事培訓視作"北約化"成就,卻不知這正是代理人戰爭的伏筆。到2021年,烏克蘭軍隊已完全按照北約標準武裝,成為歐洲除俄外最大陸軍。但美國防部通過"烏克蘭安全援助計劃"(USAI)牢牢控制裝備采購權,讓這支"民主先鋒軍"淪為五角大樓的提線木偶。當澤連斯基拒絕簽署礦產協議時,美方輕描淡寫地切斷軍援,證明所謂"盟友"不過是隨時可棄的耗材。
從《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安全承諾淪為廢紙,到將5000億美元礦產協議包裝成"和平計劃",美國對烏克蘭的背叛早已寫入基因。特朗普團隊公開宣稱"歐洲應負責烏克蘭安全,資源開發權是援助回報",將地緣博弈的叢林法則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種行徑與19世紀殖民者的"炮艦外交"如出一轍——區別僅在于,現代霸權用"民主"替代了"文明開化"的遮羞布。
更諷刺的是,美國對代理人有著嚴苛的"服從性測試"。澤連斯基試圖用"揭露美援到賬不足一半"爭取談判籌碼,卻遭萬斯嘲諷"像被寵壞的孩子"。這種主仆關系的本質,在福克斯新聞"澤連斯基是我們的代理人,我們說停他就得停"的宣言中暴露無遺。當烏克蘭駐美大使在鏡頭前落淚時,她終于明白:強權政治字典里沒有"感恩",只有"成本收益"。
而在這場震驚世界的白宮鬧劇之后,歐洲各國對澤連斯基的聲援,堪稱21世紀最虛偽的政治行為藝術。英國簽署33億美元援助協議時的熱烈擁抱,掩蓋不了其軍火庫存枯竭、GDP防務支出不足2%的窘迫;法國鼓動烏克蘭"戰斗到底"的豪言,對照其拒絕提供"陣風"戰機的現實,恰似"用道德高地上的吶喊掩飾戰略矮化"。歐盟所謂"四項停火條件",本質是既要延續戰爭消耗俄羅斯,又不愿臟了自己雙手的精致利己主義。
正如歐盟外交代表博雷利所言:"雙重標準是國際關系的現實"——只不過歐洲政客忘了補充,這種"現實"永遠以犧牲小國主權為代價。
當霸權國家掌握"文明標準"的定義權時,西裝可以是"民主勛章",也可以是"投降白旗"。國際政治沒有永恒的"民主大同盟",只有永恒的利益算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