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就能邁過月薪5萬的門檻,甚至達到百萬年薪,無疑已經進入精英的行列。
又又讀完理工科博士,進入一家芯片公司,各種福利加起來,年薪超過了60萬。業務不繁忙,甚至可以用輕松形容,和讀博的時候比起來,這簡直是“神仙工作”。
從北京某985高校碩士畢業后,偉同順利拿到了華為的offer,程序員起薪高,四五年之后,他就獲得百萬年薪。
在正確的時機進入好前景的行業,是接近高薪的捷徑。2005年從西班牙留學回來的艾米去了濟南一家國企,2007年被外派到海外,當時海外業務處于拓荒階段,熟悉外語的艾米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領導的位置,去年離職時,她的稅前年薪是70萬左右。
然而,在高薪而體面的工作背后,他們都出于對未來的擔憂,掙扎、猶豫,在辭職的邊緣徘徊。
“學不到東西”,高薪背后的成長焦慮
高薪不一定代表能力上的進步和成長,這是最容易被人不理解的地方。
又又的工作沒有太多挑戰性內容,雖然輕松,但她每天都焦慮自己的技術水平和職場工作經驗沒有提升。“摸魚摸到累”的狀態,讓她懷疑人生。
專業上的成就感和充實感不能得到滿足,高薪但不飽和的工作狀態,讓又又深陷自我成長的焦慮。
而已經工作二十多年的艾米,朝九晚五,周末雙休,幾乎不加班,大領導賞識她,因為工齡太長,公司輕易也不會辭退。然而自從前年空降到了生產線的管理崗位后,她作為業務骨干的角色就發生了變化。雖然并不抗拒挑戰和學習,但這個團隊的工作模式已經十分成熟,助手是公司有名的工作狂,大小事都愿意包攬,直屬領導比自己年輕,不過經驗豐富,對業務非常精通。
這里的運作系統已經根深蒂固,艾米發現,無論自己嘗試做什么樣的改善,都起不到實質性作用,她甚至有一種被架空的感覺,“我好像沒什么用”,閑到每天只能刷手機。工作表面上輕松、高薪、穩定,其實無法發揮價值的狀態讓艾米備受煎熬。
Ava是職場新人,也遇到差不多的問題。
從香港研究生畢業后,Ava誤打誤撞進入了家小外企,工作的完美程度讓她自己都意外:時間人性化、領導賞識,一年后年薪達到近40萬。
領導幾乎沒有對她的方案提過意見,對效果平平無奇的活動也并無不滿,工作中遇到的挑戰甚至還沒有實習時多。看著做過的項目,Ava不認為能對簡歷有什么加成。
學不到東西,成了職場上最不被人理解,但也真實存在的困擾。
行業危機,平等降臨每個人
盡管Ava現在的工作能夠維持較為舒適的生活,她依然為外企不確定的經營狀況擔憂。“外企在國內的形勢不太明朗,很多公司都直接裁掉了北京、上海的整個office。”Ava覺得自己所在的奶粉公司總有一天也會撤出中國市場,不如早做準備。
而看似高精尖的朝陽行業,個體也并不能獲得穩定長久工作的保證。
以又又所在的芯片行業為例,雖然人才培養周期長,行業壁壘高,有35-45歲是黃金年齡的說法,但行業內前幾年普遍大規模擴招,導致現在崗位數量縮水,如今招聘要求水漲船高。從2023年起,集成電路專業的應屆畢業研究生平均年薪從35萬降到25萬、甚至20萬。不少大廠早就開始優化三年以內經驗的新人,以致人人自危。
對比進入高校或事業單位編制的同齡人,才工作不到一年的又又覺得自己的前程充滿風險。這樣下去,一旦公司呆不住了,她在未來的就業市場就會失去競爭力,而拖到年紀稍大,作為最看重資歷的地方,高校的職位也將很難謀取。
艾米所在的國企規模龐大,從事的信息工程領域一直備受發展戰略重視。但如今海外拓荒的階段已經過去,各個業務都走向成熟,加上全球動蕩局勢的影響,偶爾還會受到政策的掣肘。對艾米來說,“時代紅利”已經過去。
百萬年薪,不如絕對“穩定”??
對在職場上小有成就的人來說,高薪早已不是一切。個人成長、穩定性、職業生涯的持續,都是放在天平另一端的選擇題。
有時長遠的職業規劃會與當下的高薪相悖,比如對于可替代性高同時依賴腦力和學習能力的技術工種來說,轉型是他們無法忽視的主題。
在偉同眼里,程序員就是吃青春飯,35歲之后,自己不如新人好用,就很可能會失業。盡管拿著百萬年薪,家庭條件也能作為后盾,他還是焦慮于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
一直在尋找轉型機會的偉同,很快跟著公司的技術骨干一起離職了,他先跳槽到一家互聯網公司作為過渡,隨后跟著領導一起進入了同行業的國企,轉為產品經理。盡管年薪降了30萬左右,但產品經理更加依賴工作經驗,國企穩定性也更好。程序員不能做一輩子,他只是提早將自己的職業道路轉向。
說到辭職的想法,周圍人都無法理解又又。有前景的行業、高薪的工作,還不用受到職場的摧殘。但與“多賺幾年60萬”相比,她更想盡快轉型,在高校“占坑”,她害怕自己失去競爭力,一旦離開這個公司,很可能連下家都找不到。
即使身處看似比別人高一個水平面的陸地,放在“一輩子”的尺度下,不知何時到來的潮水永遠是揮之不去的隱憂。在無常變幻的形勢下,穩定,并且是十足的穩定,才是又又和許多人心中最好的選項。
去年3月,艾米就向公司提出了辭職,盡管所有人都反對,父母覺得“再堅持幾年,退休的待遇會更好”,大領導也提出條件各種挽留,她還是決定暫時回歸家庭,抽出更多時間來參與孩子成長,休整過后,自己可能會開個咖啡店,或者選擇其他的創業項目,再去尋找新的道路。
采訪/撰文:Echo HYY
編輯:HY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