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的爭吵,帶來的深刻影響還在不斷發酵,可以確定的是美國不會再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也不會承擔烏克蘭安全保障。現在大家關注的是美國會不會退出北約,畢竟特朗普多次說要退出北約,馬克龍也有“北約已經腦死亡”的言論。那么特朗普真的會退出北約嗎?北約對歐洲到底意味著什么?
北約是二戰后于1949年成立的跨大西洋軍事同盟,當時的主要對手是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兩大陣營針鋒相對,直到冷戰結束。蘇聯的解體實際上已經大大減少了歐洲的安全威脅,北約的存在價值也相應下降,解散北約的呼聲一直不斷。但在后來的發展中,北約的實際作用不僅沒有削弱,反而越做越大。
美國的盤算是想通過北約在軍事上控制歐洲,而歐洲的心思則是想依靠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來減少軍事開支,這就形成了一個相互利用的關系。不過俄羅斯的虛弱讓美國和歐洲的胃口越來越大,追求所謂的絕對安全,就是讓北約不斷東擴,成員國越來越多,控制的地域越來越大。按照這樣的做法,美國出的錢自然也是越來越多,而歐洲國家為了支撐社會高福利,在國防費的投入卻是越來越少,這讓以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大為不滿,并對北約的態度出現重大反轉。
一方面,特朗普認為,俄烏沖突的責任不僅是普京,拜登和澤連斯基也要負責任,是澤連斯基堅持要加入北約,沖撞了俄羅斯的底線,是北約惹的禍。
另一方面,特朗普認為,維持北約需要巨大經費,保障了歐洲安全,可是美國卻什么好處都沒得到。所以,特朗普的要求也很直接,北約國家要增加國防經費,要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也就是說,歐洲要出錢來買美國的軍事服務,要根據安全的服務保障程度,來確定支出的軍費,想要什么級別的安全就要付出相應的經費。很明顯,特朗普這是把安全當成了生意。這對長期依附于美國的歐洲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眼淚清楚地表明了歐洲人是多么的失落和恐慌。
很顯然,特朗普的做法使得北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一方面,美國在歐洲的軍事部署規模可能會縮小,這使得北約的軍事力量布局發生變化。北約雖在紙面上仍然存在,但如果美國拒絕為其盟友提供集體防御保障,那么,北約將失去自1949年以來,作為集體防御組織的核心意義。另一方面,歐洲人開始抱團取暖,搞戰略自主,但卻難找到沒有美國的替代方案,想要發展歐洲一體化的防務產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認為,隨著美國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承諾動搖,北約可能即將走到盡頭,這一觀點無疑為北約的未來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隨著馬克龍、斯塔默和澤連斯基到訪美國無果而終,特朗普對待歐洲的態度已經很明確,那就是歐洲的安全必須要由歐洲人自己來保障。歐洲希望美國不要拋棄歐洲,所以歐洲還會滿足特朗普的要求,以達到挽留美國的目的。馬克龍的歐洲戰略自主是要與美國構建平等的伙伴關系,而不是現在的主仆關系。然而,目前的歐洲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離不開美國。當然,美國也不會完全放棄自己一手打造的北約,雖然是個包袱,但還有利用價值,特朗普會改造北約,在指揮權力上有收有放,駐歐洲的北約部隊會更多的讓歐洲指揮,美國將把更多的武器裝備和兵力重點投入到印太。
總的看,特朗普對北約這個怪胎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不會完全退出北約,他必然會改造北約,將其打造成一個服從服務于美國利益的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