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調的滴滴自動駕駛業務似乎迎來了新進展。
近日,彭博社消息,滴滴自動駕駛部門正在尋求新一輪數億美元融資,融資完成后,該部門的估值可能達到約5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滴滴正與包括一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基金在內的潛在投資者進行磋商,以評估投資者的興趣。所得款項擬用于繼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并加快無人駕駛出租車的量產。
報道也指出,上述討論仍在進行中,滴滴仍有可能決定不進行交易。
此前滴滴自動駕駛業務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最新一輪為去年10月,完成C輪2.98億美元融資,由廣汽集團領投,滴滴參與。
而針對此次融資消息,滴滴方面沒有進行回應。
01
放棄造車后,押注自動駕駛
早在2016年,滴滴就開始了自動駕駛的規劃。
不過,很快滴滴將更多注意力轉到了探索造車的可能性上,曾先后嘗試與理想汽車、比亞迪等企業展開汽車相關業務合作,甚至在后期考慮過獨立進行汽車制造,但這些嘗試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直到2023年8月,滴滴將智能電動汽車資產出售給小鵬汽車后,業務重心才明顯轉向了Robotaxi和無人駕駛卡車等領域。
2023年8月滴滴與小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3年4月份,滴滴舉辦自動駕駛公開日,正式發布了RoboTaxi概念車DiDi NEURON,以及行業內首個自動駕駛運維中心慧桔港。
新車是滴滴第一款面向自動駕駛的定制化車型,從中也可以看出滴滴對于自動駕駛的構想:希望它能夠像人類司機一樣,具備服務意識。
這款概念車在智能化硬件方面搭載比較夸張,全車設置了21個攝像頭、8顆激光雷達和6顆毫米波雷達,奔著L4、L5級自動駕駛能力去的。
它在設計上也比較有特色,例如取消了駕駛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間。在車輛總長度不變的前提下,相較普通網約車內部空間提升50%,腿部空間提升86%,乘客甚至可以在車內“一鍵躺平”。
在功能方面,Neuron獨創了車內機械臂,是無人駕駛時代的“管家”,可以為用戶通提供提行李、遞水、叫醒等服務。車內搭載大屏交互系統,設計了會議、游戲、影音、街景介紹、氛圍選擇等模式。車外創新性用智能交互五聯屛代替了傳統車燈,能更為直觀、便捷的地顯示車輛轉彎、到達、充電等狀態。此外,頂翼門+側滑門的設計,在提升開關門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上下車舒適度。
DiDi NEURON概念車
除了具備全棧的軟件算法外,感知硬件、計算平臺,以及整車定義,是支持自動駕駛車輛規模化量產的最核心硬件部分,這些滴滴也有一定的積累。
感知硬件方面,滴滴開發了“北曜Beta”激光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北曜Beta是2K圖像級高精度激光雷達,擁有每秒300萬高點頻、超512線、橫向120°及縱向25.6°的超大視場角等性能特點。
計算平臺方面,Orca虎鯨是滴滴自動駕駛研發的行業量產化三域融合計算平臺,將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和網聯域三域融集成至一體。
此外,滴滴還開發的“城市泛化引擎”,幫助自動駕駛車輛解鎖更多復雜城市場景。通過搭載了一系列作用于感知、預測、規劃決策等多個技術模塊的前沿技術方法,能針對區域擴充時所遇到的復雜車流以及長尾場景做定向優化,大幅提升魯棒性,加強技術的可泛化性。
落地方面,2023年初,滴滴自動駕駛在國內率先推出了24小時無間斷自動駕駛服務。著眼于大規模的網約車運營場景,滴滴自動駕駛打造了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慧桔港,能自動化滿足車輛在運營過程中的需求,自動出車、接單、回港,機器人還可智能化地對車輛進行沖洗、充電、檢測、維修、保養,停放等,全流程自動化率已達90%。
除了載人業務,滴滴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擴展至干線物流貨運領域,推出了KargoBot自動駕駛貨運服務。早在2023年,KargoBot已在天津和內蒙古之間開展常態化試運營。
據悉,滴滴的自動駕駛車隊規模已經達到200多輛汽車,已在北京、廣州和上海進行測試。
02
自動駕駛深度合作伙伴:法雷奧與廣汽
除了技術和運營方面的進展,滴滴也很早就和國際零部件供應商和頭部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合作。
2023年5月29日,滴滴自動駕駛與法雷奧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意向書,法雷奧將對滴滴自動駕駛進行戰略投資,并共同開發針對L4級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智能安全解決方案。
根據規劃,雙方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基于各自技術和資源優勢,面向L4級無人駕駛共享出行場景,攜手打造能獨立運行的、滿足車規級要求的、高性價比的安全冗余系統以及相關技術。這套定制化的智能安全解決方案將在軟件及硬件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冗余系統的維度和標準;同時,針對共享出行的特定運營場景,進行專項安全設計。該技術能在無人駕駛主系統遇到突發故障時,依靠獨立的感知套件,接管并提供冗余系統的規劃控制,確保出行安全。
據悉,該智能安全解決方案將率先應用于滴滴自動駕駛的L4級無人駕駛出租車。
車企方面,滴滴與廣汽的合作更是長久且深度的合作。
早在2021年,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與廣汽埃安達成戰略合作,在智能汽車領域探討合資、合作模式,并計劃共同推出一款L4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車;2023年5月,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埃安簽訂深化合作協議,共同發布無人駕駛新能源量產車項目——“AIDI計劃”,并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
在2024年4月,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埃安聯合宣布,雙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廣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工商執照。根據公告,廣汽埃安與滴滴自動駕駛各持股安滴科技的50%,董事長由廣汽埃安副總經理張雄擔任,總經理由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擔任。
根據規劃,安滴科技首款商業化L4車型今年實現量產。據悉,這款車型定位為跨界SUV,將基于廣汽埃安的AEP3.0高端純電專屬平臺和星靈高端電子電氣架構進行打造。同時,它還將搭載滴滴自動駕駛的全套無人駕駛軟硬件技術方案、安全冗余系統,以及最新一代專為無人化出行服務設計的座艙娛樂系統。
滴滴曾表示,該量產車將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可以說,自動駕駛領域已然成為滴滴未來重要的新增長點。
不過,市場方面留給滴滴的時間并不太多了,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在不斷更新迭代技術和解決方案,百度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無論是自動駕駛技術,還是商業化落地都進展迅速。滴滴則是相對緩慢,需要在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創新和政策協同等方面加快步伐,以應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