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中心醫院新院區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門診樓、住院樓、感染性疾病樓等主體建筑巍然矗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勾勒出新院區的雛形。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內部裝修和配套設施安裝,工程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
這座總投資9.52億元、占地面積約11.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醫療綜合體,是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點工程。為強化后勤保障基地建設,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按照“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優化功能、完善服務”的原則,規劃實施了“東營港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項目”,致力于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升和均衡布局,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讓居民在“家門口”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目前,新院區一期工程穩步推進,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內部裝修完成90%,院區醫療設備、智能化導診系統、房間內的新風系統和空調等的安裝調試正在同步推進。”項目執行經理郭允鐸向記者介紹。走進新建的住院樓,頗具現代氣息的嶄新大樓映入眼簾,大廳寬敞明亮,樓層分布合理,功能科室齊全,設計上注重患者就醫體驗,在大廳顯眼處設有門診服務中心和科室分布圖、就診流程示意圖,營造方便快捷的就醫環境。
“今天來醫院復查,順道過來看看新院區,新樓真敞亮!”居民王女士因慢性病需要定期到醫院復查,已在醫院就診多年,見證了醫院的歷史變遷。她對新院區滿懷期待,“以后在家門口看病更方便了,不用跑市里,就能享受同樣的治療。”
“將‘三甲’醫療服務搬到職工群眾家門口,是我們當前的重要目標。”仙河鎮人大主席、城市更新項目分管負責人李慶元介紹,這一目標的提出,源于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經濟飛速發展的迫切需求。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中心醫院的前身是勝利石油管理局濱海醫院。多年以來,作為黃河北岸的一家二級甲等醫院,濱海醫院為仙河鎮及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原來僅需服務鎮上2萬人口,隨著開發區的快速發展,目前開發區職工和居民已超過8萬人,現有的醫療資源已難以滿足需求。
“新院區建設按照‘三甲’醫院的標準打造,設計床位550個,其中住院樓床位就達到444個。住院病房溫馨舒適,醫用氣體管道、呼叫系統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郭允鐸介紹。為改善醫療條件,提升服務水平,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中心醫院醫療設施全面升級,除了升級硬件設施外,新院區還新設置了多個科室,能夠開展例如頭、頸部冠狀靜脈造影等相對復雜的特種檢查;新增腹腔鏡手術;新增口腔科種植牙;兒科在現有基礎上,增設病房滿足本地就醫住院需求;新增感染病疾病樓;增設醫用物品物流傳輸;增加電子化、自助化收費掛號功能,優化分診就醫流程,提供更加全面、安全的健康保障。
二期工程是新院區高效運轉的重要支撐。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項目二期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垃圾處理站和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已初具規模。新院區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垃圾處理站、污水處理站、液氧站、空調機房、食堂等配套設施建設,以及部分老院區的修繕改造。垃圾處理站采用先進的焚燒技術,能夠實現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站則通過多重過濾和消毒工藝,確保排放水質達到國家環保標準。
“新院區注重綠色節能設計,采用高效節能設備、雨水回收系統等技術,切實提升醫院的環保水平。”郭允鐸告訴記者,新院區力爭打造一座“綠色醫院”,建成后實現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污水達標排放、供氧系統智能化管理,進一步完善醫院配套功能,提升服務能級,建立更加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
“我們正在和北京的知名醫院溝通,積極引入國內頂尖的醫療資源,引進國內一流的醫療人才和管理模式,切實提高開發區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把病治好,享受到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李慶元告訴記者,“我們全力推動新院區建設,目標是今年12月底完成新院區交付,明年正式接診。”
聚力集中攻堅,奮勇趕超爭先。從“一紙藍圖”到“實景畫卷”,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中心醫院新院區建設正以“加速度”推進。這座現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現代化醫療綜合體的建成,不僅將改寫開發區的醫療版圖,更將為區域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健康福祉。未來,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將以新院區為依托,以更加現代化的設施、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配置和服務,繪就百姓生活幸福底色,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筑牢健康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