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國旗下講話
3月3日上午
我校在各班教室舉行線上升旗儀式
高二(3)班鮑達同學
以“陽春三月里 共沐文明風”
為題發言,引導同學們
將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讓文明成為自然
讓修養融入血脈
陽春三月里 共沐文明風
高二(3)班 鮑 達
YAN JIANG
鮑達,男,共青團員,校學生會主席、高二(3)班團支部書記。性格開朗,興趣廣泛,喜愛朗誦、書法等,曾獲校“優秀共青團干部”“學習之星”“十佳主持人”等榮譽稱號。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高二(3)班的鮑達。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陽春三月里,共沐文明風”。
三月,春光和煦,萬物復蘇。對于我們黃高學子而言,三月不僅僅是陽春之始,更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月份——黃岡中學文明禮貌月。
漫步在初春的黃高校園,綠樹成蔭,書聲瑯瑯,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和諧美好的景象。然而,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卷上,卻時有不文明的痕跡與之格格不入:進入教師辦公室不敲門,進出時也沒有把門輕輕帶上;前往食堂就餐時肆意狂奔沖撞、在隊列中插隊嬉笑、破壞公共秩序;同學之間的交談隨意過度,不文明用語聞之刺耳。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卻嚴重損害了黃高校園的文明形象。身為黃岡中學的一員,我們理應杜絕這些不文明行為,讓文明之風吹拂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那么,“文明”一語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
文明,體現在言語上。林蔭道上、樓梯間里、連廊書吧中,遇到了校領導、老師,不論認識與否問聲“老師好”,體現對師長的敬意;走廊里不小心碰到同學時,說聲“對不起”“沒關系”,展現出寬容與理解;與同學交談時注意用語分寸,既顧及他人感受,又樹立個人形象……以自發的文明之心對話,哪怕寥寥數語,便能讓校園充滿溫暖。
文明,也體現在行動中。跑操前將書包在場外整齊擺放,既避免糾紛又方便尋找;看到課桌旁的紙屑主動撿起;食堂就餐自覺排隊;自習課時,對低聲交談的同學善意提醒;課堂上專注聽講,辦公室內輕聲慢步……這些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點滴文明之舉便足以匯聚成磅礴的文明之力。
文明,更體現在思想認識上。一個文明中學生,不能僅僅在文明禮貌月中踐行文明行為,更應理解文明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將其內化于心,變成一種“不用人監督的自覺”。于個人而言,文明是自我提升的基礎,引導我們正確處事。文明的舉止和得體的談吐都能為我們樹立更加良好的形象,幫助我們收獲真摯友誼,助力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行穩致遠。于國家社會而言,文明禮貌體現國家形象,國民素質書寫國家面貌,只有遵循文明禮貌的為人準則,才能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荀子有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近可以提升個人修養,助力我們實現人生理想;遠可以致敬傳統文化,綻放禮儀之邦的璀璨光芒。文明禮貌月活動,正與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禮儀傳統與黃岡中學一百二十年的崇德基因一脈相承。她不僅是一個短期的活動,更是長期的行動號召,提醒我們時刻注意黃高學子的形象,讓文明之風吹得更動人、更徹底、更長久。
同學們,文明禮貌月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內涵,傳遞文明力量,讓文明之花在黃岡中學的校園里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姿,讓文明素養成為每一位黃高學子的人生摯友!
謝謝大家!
供稿 | 高二(3)班 鮑達
指導老師 | 周 斌
編輯 | 王 惠
審核 | 王建文 / 陳 劍
終審 | 劉伯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