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英偉達股價再次暴跌將近9%。
表面上,導致英偉達繼續大跌的原因,是訂單調整和產能預期的變化。因為最新的摩根大通供應鏈調查顯示,英偉達的客戶把2025年CoWoS訂單的預期給下調了,大概降了 8%到 10%,英偉達的產能預期也因此下調了大概 4 到 4.5 萬晶圓。雖然英偉達說這不是需求的問題,是客戶一開始的預期太樂觀了,可這消息還是讓投資者擔心英偉達未來的業績。不過很快長期跟蹤英偉達的分析師郭明錤就出來辟謠,說這些傳言很可能只是市場對英偉達生產戰略的誤讀。
郭明錤說,很多人其實高估了臺積電在CoWoS上的產能,還把英偉達從B200系列GPU快速過渡到B300 系列 GPU 這個事兒,錯誤地理解成訂單減少的表現。郭明錤認為,英偉達在臺積電今年的CoWoS 訂單大概有 37 萬片,而且臺積電的 CoWoS 擴張計劃沒變化,目標是到 2025 年 12 月每個月能產出差不多 7 萬片。
臺積電一直對產能擴張特別小心謹慎,郭明錤的觀點是,除非短期內行業出現特別大的反轉,要不然市場不太可能看到英偉達大幅減少訂單的情況。
之后,黃仁勛也出來辟謠說,不會削減 CoWoS 封裝訂單,數字有變化只是因為轉向 Blackwell 生產。因為 Blackwell 用的是 CoWoS-L 技術,這就意味著行業正在轉向新的生產線,所以產量才下降了。
所以市場真的只是擔心英偉達現在這些問題么?
有一則消息或許值得關注,據《華爾街日報》說,為了躲避美國的出口管制,不少企業通過境外實體從馬來西亞、越南和臺灣這些地方的公司買英偉達服務器。這些海外公司有數據中心運營商和英偉達的授權客戶,他們買服務器不光自己用,還把一部分轉賣到內地。而英偉達明確說,會查每一份可能被轉賣的報告,然后采取合適的行動。
英偉達原本對這些生意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現在之所以要采取直接行動,顯然是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壓力來自哪里自然大家都很清楚。未來這種壓力只會加大不會減少。
另外一則消息更加值得關注,周末Deepseek公布了驚人的545%利潤率,要知道如果Deepseek真的用了幾千張卡服務了幾千萬的DAU,這種能效比真的是OpenAI以及美國七巨頭所不能想象的,所以之前買了那么多卡的微軟、谷歌、亞馬遜確實要好好反思了,OpenAI更是融不到錢去買卡了。
這一反思,英偉達的遠期期望自然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雖然目前需求依然爆棚,但轉折點其實已經很明確的出現了,只是市場還在用“質疑Deepseek的真偽”等等煙霧彈,來掩護這種預期的撤退。
所以市場環境變了,再加上前面說的那些因素,投資者的情緒變了,對英偉達未來業績的期望變得非常非常小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