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想打工,打工的時候想讀書。
——今天的編輯 吹風
身邊的人離職之后,根本沒有一個人重新找工作——
有的在小島上,開了一間民宿;
有的旅著游,突然潑天的流量就來了;
有的決定去留學;
有一天,工作群里突然召集吃飯,說@赫 已經賣了房,準備離開成都,心想辭職之后的消耗確實很大,把人打回原形。
結果,@赫 根本不是回老家河北,而是去了南邊:愛爾蘭。
當大部分三十歲的人,仍然按部就班在結婚生子的傳統軌跡里,卻有很一小撮人,按下暫停鍵,開啟自己的較大齡留學生活。
身邊的人都是家庭美滿事業有成,而個別人卻打開多鄰國背單詞。
但留學,跟三十歲箍牙不一樣,里面的門路、風險、困難接踵而至。
看似是一條出路,可能走上了一條絕路,以為是發財致富,也許血本無歸,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個中滋味,請看VCR。
印象中,@赫 一直都是執行力很強的人,他跑遍成都地鐵的盡頭,騎著一輛共享單車環繞天府綠道,花費九個小時。
但當他提出要去留學的時候,八卦現場依然熱鬧——
“那你的妻子怎么辦”,
“辭職了一起去”。
“你在成都的房子怎么辦”,
“賣了當學費”。
每一句都簡短干練,但每一句都振聾發聵,像一個爽劇里的男主角,非常輕而易舉,但實際上背后的拉扯,信息量大。
三十歲決定留學,一定是想得很清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泰國留學的@小鬼 趁著學校放假,緊急回來跟妻子領了結婚證,然后繼續回去讀書,他說等到六月放假才能辦席。
讀三年,每一年兩個學期,學業愛情兩手抓,“為了拿文憑”。
他在藝術院校工作,其實按道理,去歐洲學習的氛圍會理想一點,但困難的點在于不容易畢業,泰國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他第一次留學是去的新西蘭,學了六年,才回國工作一年,就開啟了第二次留學,第一次是實踐,第二次是科研能力。
屬于是被迫性留學,“因為太卷了”,“最近招的人都是清華博士”。
@赫 決定去留學的原因,一是找不到舒服的工作,二是想玩。
他幻想留學的生活,放學后找個草坡看夕陽,周末就去附近旅游,把英語學好,學門技術,掙錢,挑個喜歡的地方定居。
結果,“愛爾蘭的留學簽證哪里都去不了,北愛爾蘭都不行”。
反而是在法國的@包子 實現了游山玩水,他銷聲匿跡一年,幾乎每一周都在環游世界,“但一年后留學失敗了”。
他一開始甚至都瞞著父母,后來才坦白,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趕快回來,“注意安全,有沒有錢,反正爸媽沒有錢給你”。
三十歲留學,@包子 有能力且有底氣,“我花自己的錢”,因為工作跟感情遇到了一些挫折,所以想換一種方式生活。
需要花多少錢?
準備工作第一步,@赫 就是賣掉了房子,一部分還給了父母,剩下用于留學,聽起來沒有退路,實際上并非孤注一擲。
他給我算了一筆賬:
學費20000,一學期八個月,主要是學語音,房租9000一個月,居留卡是2200,前期準備的話,人均三萬,還行。
他說什么都不干一年躺在家也要十萬,為什么不去新西蘭躺起。
@包子 算不清細則,但一年多的時間總體花費了30萬,“一個月生活費一萬多”,主要的開銷是旅游,學費其實不貴。
性價比較高的泰國,@小鬼 說學費是2-3萬,一共6個學期,租房加能源差不多7000左右,生活費就很便宜,2000。
他讀的是全國人的班級,24個同學,幾乎都來自國內的高校,他給我看了一張班級的合影,“不止大齡,甚至是高齡”。
高齡不會說英語怎么辦,他說專門有翻譯,主打一個同聲傳譯。
大齡不稀奇,@赫 說他有一位巴西的同學,四十多歲的男大,聽別人說,“別的班甚至有母親跟孩子一起讀的”。
畢竟申請學校,門檻其實不難,尤其是本來就要過去學語言的,主要是看資產,像@赫 的學校,“至少有10萬就可以”。
如果是拿文憑,像@小鬼 ,“就要作品集,研究生的畢業證書”。
課程不多,差不多一周就兩天課,但像@包子 的公辦學校課程就比較密集,幾乎每一天都有課,早上九點到下午一點。
對@包子 本來就有從業經驗的人來說,還是比較得心應手。
雖然記憶力不如二十歲的年輕人,但是人情世故、社會經驗、舉一反三的能力強,不懂就問,不會內耗,效率會非常高。
@赫 就是完全回到了高中時代,從語言開始,“一起講英語”。
小班教學,圍桌而坐,大家根據一個主題進行發散、討論、游戲,以前是被迫學習,現在是每一分鐘都是錢,心痛。
但花了錢確實有用,“現在能用英語生活,有時候說英語更順”。
為了省錢,@赫 在抵達愛爾蘭的第十天,就找到了一份兼職,在超市收銀,晚上11點到凌晨2點,然后關門補貨、拖地。
休息到6點半,開火煮小米粥和熬豆漿,8點結束,工資的話,一天90歐,一周三到四天工作,換成人民幣兩個月存了一萬多。
唯一不好的是,全是現金,“感覺活在2000年”,不方便。
雖然工資可觀,但在異國他鄉打工挺難,“上班會碰到小偷”,而且是光明正大在你眼皮子底下,扛著一大袋大米走。
有人直接把燒酒裝在口袋里,“他的口袋淺到漏了半個瓶子出來”。
我說你報警,“報了警,警察第二天才來”,他把監控發來看,小偷看起來確實兇神惡煞,“他們走遠了我才敢罵”。
@包子 的不適應是看病,他沒想到在法國看病需要先約家庭醫生。
每一個家庭醫生都有自己的配額,要過搶,然后要提前一周預約,他說他鉆進了一個很偏僻的小樓里的一個房間,“很歪”。
經過家庭醫生的診斷,才能去醫院,超復雜,“可能病都好了”。
大齡留學,不等于重啟人生,確實有風光靚麗的一面,但偶爾忍氣吞聲。
每一天都有新鮮事發生,@赫 會約著蒙古的同學喝酒、爬山,@包子 有在當地date,@小鬼 到處參加音樂節、藝術節。
三十歲決定出來留學的人,大部分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
極端的氣候、難啃的食物、不理解的文化,都可以泰然處之,@赫 說愛爾蘭的大米,干燥且無彈性,就當貓砂吃進去。
喝慣了熱水的@小鬼 ,現在每天喝冰水,而且因為課間休息是coffee time,為了合群,“現在一天可以喝5杯咖啡”。
@包子 在法國過中秋節,突然就有了儀式感,在家里不喜歡吃的月餅,居然讓朋友給他寄過去,甚至要自己發面捏包子。
當年輕人都沉浸在花天酒地的世界,三十歲的牛馬早就未雨綢繆。
沒有了物欲,“因為網購不方便”,沒有了夜生活,@小鬼 說晚上八點就睡覺,一早就去健身房,“凌晨4點就有人在練”。
練完直接穿上西裝上班,我說這么卷嗎,“但是下午4點就下班”。
我問他拿到博士文憑之后,會有什么直接的回報,“有了博士文憑才有資格評職稱,其二是課時費會增加,更自由”。
高校的博士有一筆安家費,“每個學校標準不一樣”,但很可觀。
對于正在學語言的@赫 來說,目前沒有什么回饋,但他想得很清楚,會繼續學專業,“考雅思申請碩士,或者搞個工作簽”。
@包子 留學失敗,是因為疫情時候的不確定性,“一直在延遲開學”。
包里的彈藥不斷減少,讓他有了一些危機感,加上必須要在三十五歲之前回來,于是主動中斷了留學生活,回來做牛馬。
他說他都沒有把這段經歷寫進簡歷,“但是不后悔,還是值”。
可能,攢一筆錢之后,他會重新去留學,人生需要多一些嘗試,“我很適合留學或者旅居,一個人也可以很好的活下去”。
過年,跟一個親戚聊天,他才從上海離職,不知道何去何從,他爸唆使他回成都,威逼利誘地表示,給他打點好了工作。
掰起手指給他數,花了很多錢,送了多少禮,彎了多少次腰。
父愛如山,聽起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法,但他非常清醒,“我沒有讓他花這些錢,他應該把這些錢投資在我身上”。
今日編輯 | 吹風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一些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