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綠水蜿蜒,巍巍青山連綿。重慶森林資源豐富,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城市。去年4月25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重慶市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行動方案》,為全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建設清晰規劃了前行路徑,明確了“施工圖”。
彭水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重慶市森林資源大縣之一,林地面積高達39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62%。近年來,彭水抓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機,充分發揮全縣森林資源本底優勢,力求將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
以探索完善森林經營股份制為突破口,緊扣“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的原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2024年,彭水林農分紅收益達330萬元,奏響了富民興林、綠色發展的樂章。
創新林權改革舉措
釋放林業發展活力
▲阿依林海度假區
2024年春天,一場大風讓彭水雙龍鄉50多畝林地受災。人保財險彭水支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借助無人機,在兩天內完成查勘定損,隨即快速理賠。這樣的案例,在彭水并不鮮見。截至今年1月,彭水森林保險投保面積達230萬畝,實現39個鎮街全覆蓋。
保險為林業發展“兜底”是彭水著力深化林權改革的一個縮影。通過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為林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開辟出一條惠民利民的綠色發展之路。
彭水縣委、縣政府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改革工作專班,高位推動林改工作。系統謀劃改革篇章,編制《彭水縣落實重慶市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行動方案工作計劃》。
堅定秉持“三化”理念:即林權登記“數字化”,筑牢改革數據根基。聚焦新承包到戶和新流轉的集體林地,精心搭建起一套完備的承包、流轉合同管理臺賬。目前,已完成登記11.5萬冊。不僅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還為后續的林權管理、糾紛處理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成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堅實數據基石。
金融支持“常態化”,破解林業發展資金難題。為了讓森林資源“活”起來,彭水與民泰銀行等商業銀行攜手,簽訂綠色金融支持協議,創新構建“政府搭臺、銀行貸款、保險承保、收儲兜底”的綠色金融運行機制。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流,有效盤活了森林資源。在試點鄉鎮,110萬元綠色金融資金補助精準“落子”,帶動全縣完成林權抵押貸款8.1億元。
流轉交易“信息化”,優化資源配置促發展。依托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彭水全力打造并完善全縣統一的林權交易平臺。平臺不僅制定了系統的交易規則和管理辦法,還強化了對林權流轉交易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實現了林權交易的平臺化、信息化運作。2024年,全縣新增流轉林地面積8.8萬畝,流轉金額達3900萬元。
拓展森林康養版圖
打造生態文旅高地
2月18日,彭水舉行2025年一季度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共簽約19個重點招商項目,總投資154億元。其中,苗鄉科教文旅綜合體項目是一大亮點。該項目投資1.2億元,擬在摩圍山水庫及周邊地區打造集科研、教育、休閑于一體的綜合基地。項目的建成將極大地豐富彭水的文化旅游資源,提升旅游品質。這也是摩圍山森林康養基地近幾年又一個依托環境優勢推出的文旅項目。
摩圍山景區總面積為391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85%以上,2022年就曾獲評“中國森林康養基地”“重慶市首批森林康養基地”,更是先后獲得“國家級森林公園”“重慶市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環渝地區最受網友歡迎自駕游目的地”“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全國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等稱號。
近年來,彭水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放活經營權入手,通過林地經營權流轉,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摩圍山森林康養基地充分展現自身優勢,通過“國有林場+公司+集體+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24年,摩圍山森林康養基地累計接待游客87.02萬人,收入3319.67萬元。
這樣的“蛻變”不僅發生在摩圍山。彭水通過林地經營權流轉,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利用馬巖山,將以前的礦區打造成為阿依林海景區,讓當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彭水通過鼓勵林地流轉,引進企業統一經營,建設阿依林??叼B旅游度假區。著力破解經營難題,保障業主權益。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設施,建設游客接待中心等,提升游客體驗,同時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此外,還推動校企合作打造科技產業園,帶動村民發展農家樂,盤活閑置農房。
截至目前,阿依林海已被確定為國家AAA級景區,輻射帶動當地農戶2800余戶,實現人均增收超過4500元,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前提下,采取“公司+科研機構+農戶”模式,推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盤活用好森林資源,持續帶動林農增收致富。
據彭水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彭水將繼續做精做旺以森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為重點的林業第三產業,圍繞摩圍山景區、烏江畫廊沿線等重點區域,積極招引有實力的森林康養企業到彭水投資。以阿依林海景區為林旅農旅融合發展范例,合力打造大坪蓋鄉村振興聯片示范區。
緊抓林權改革契機
深挖林下經濟富礦
來自浙江的徐志強在彭水注冊成立了重慶郁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注種植生產白茶。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已成為集種植、加工、銷售茶葉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企業,擁有清平社區富家茶場、大堂茶場、溪口茶場3大種植基地,種植面積1.1萬余畝。
徐志強介紹,通過發展“公司+村集體+農戶”產業化模式,除了每年支付工人工資200余萬元外,還給農戶固定分紅。采茶季,茶園最大用工量達到3000余人。
徐志強的故事,是彭水發展白茶產業的一個縮影。該產業是彭水深化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向大山要“飯碗”,力求讓“林庫”變“錢庫”的重點產業之一。以桑柘鎮的東風村和易家村為例。該鎮通過將林地經營權依法依規流轉給林業龍頭企業,采用“公司+集體+農戶”的模式建設桑柘鎮優質白茶示范基地,逐步開展以白茶為主的非木質化資源開發利用,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潛力的特色經濟林基地。
截至目前,該鎮已建設優質白茶示范基地總面積達277.1畝。預計全鎮白茶種植面積可達到3000余畝,5年后每年集體經濟增收180萬元,農戶因林地經營權流轉收益可達78萬元,村民還可獲得勞務形式的勞動報酬約450萬元。
彭水不僅是全國林業科技示范縣,還是全國首批100個油茶基地重點縣和全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除白茶產業外,彭水林業部門還大力推進在諸佛鄉青靈村和復興村開展馬尾松林改造油茶試點。通過采伐馬尾松栽培油茶,探索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該項目實施馬尾松改培油茶619畝,采伐松木2000立方米,銷售產值達80萬元;在“公司+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模式下,10戶農戶獲流轉收入達47.2萬元,后期還能多渠道增收;集體經濟組織預計項目期增收21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
下一步,彭水將繼續發展壯大林業產業,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引進大型央企、國企深度合作開發建設全縣儲備林項目。以國家大力發展油茶和全國油茶百強重點縣政策為契機,助推油茶種植產業發展。到2027年底,建設高標準油茶示范基地6萬畝,全縣油茶生產基地突破30萬畝,油茶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20億元。
同時,做大做強以林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的林業第二產業。進一步提高林產品儲藏、保鮮、烘干、分級、包裝能力和水平,培育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強院縣合作和林業實用技術指導,加快林下種植中藥材、油茶等有較大種植規模林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和營養功能成分提取技術,全力推進森林食品品牌建設。
?。▌⒚瘚?彭光瑞 賴婧 圖/趙勇)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