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喜歡開特斯拉的阿偉打開直播,向觀眾說道:
“你知道嗎?2月25日,特斯拉面向中國車主推送了 FSD 系統更新了。讓我們試駕一下,看看馬斯克能給我帶來什么驚喜吧。”
不一會兒,阿偉驚喜地發現,他的特斯拉智駕連續闖了2個紅燈。
不僅闖紅燈,它還分不清公交車道和機動車道,瘋狂跟著公交后面跑。
體驗之旅比預期結束得更早一些,阿偉釋懷地笑了,他面向觀眾說道:“有了這個智駕,不用擔心分扣不完了。”
很難想象,這就是被稱為北美第一的特斯拉的智能駕駛系統——FSD。
但事實是,從昨天到今天的測試直播來看,目前的FSD的確是這樣的。
在全網的汽車媒體測試中,這個名字為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的系統一點都不自動。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它的聲量,現在,只要打開一個汽車媒體的直播,它肯定在直播測試FSD。
為啥?
馬斯克的背書,外網上各種絲滑的操縱視頻,上車設定目的地,下車自動泊車,一套絲滑的小連招,早就讓FSD成為了車友心目中最強的智駕之一。
但昨天FSD上線后,卻靠著反差感,成功奪取了大家的關注——現在的FSD好像讀不太明白中國路況。
目前想用FSD,門檻還挺高
現階段想要開通FSD,有兩個硬性要求:1,需要花費64000元購買 2,只支持搭載HW4.0以上的車型。
也就是說現在想要體驗FSD,只有煥新版的Model3,ModelY,以及24款的ModelY這三款才有資格。在北美,這個需求更寬松,條件改為HW3.0及以上,2020款以后的車型都可以。
車型卡在HW4.0上,讓不少特斯拉老車主喊冤。要知道特斯拉在2019年就開始向國內車主推出FSD付費選裝功能。當時一些車主在知道FSD是期貨的情況下,但出于對特斯拉的支持,還是選裝了。現在苦等6年后,終于落地FSD,已經不支持自己的車了。
但基于目前FSD只是小規模推送,待系統迭代與完善后,可能也會像北美一樣,給HW3.0的車型推送。
落地中國的FSD版本號為V13.2.6和北美最新的V13.2.8只差了2個小版本號。在功能上,FSD并不能像國產智駕一樣設置跟車距離,常用的設置有兩個:駕駛風格(輕松,標準,迅捷),最高速度的偏離值(超過規定限速多少)兩個。
版本號雖然新,但用起來跟國外差距可不小。
外來學生還做不了中國題
昨晚媒體們的直播開啟后,我挑了一個跟著看了全程。這家媒體主要測試了北京的晚高峰,全程1個半小時的直播,接管了6次,全都是被動的。
在今天在翻看直播切片中,發現問題比想的更嚴重。
比如前面提到的交通燈,在美國,車主唱著火鍋,吃著歌就過去了,根本不用人干預。在中國也一樣,只不過它不分顏色,綠燈,紅燈對于FSD來講,一樣過的很堅決。
同樣的,公交車到限行的時候,FSD追著公交車跑,勇闖自行車道等等各種騷操作,都讓FSD表演個遍。
所有的切片看下來,最常見的2個問題是很難識別公交車道和自行車道。
如果非要評價下目前版本的FSD,它肯定是無法進入,華為,小鵬等所在第一梯隊的,大概是個第二梯隊中上游的水平。
不過從頂著北美第一的FSD也有自己的刷子,操作絲滑,油門線性,不容觸發主動接管,都是它的優點。比如有一個切片讓人印象深刻——FSD雖然錯過路口了,但沒有任何減速,自己又規劃了一條的路線,愣是給車主送到地方了,只要你不管,它總能想辦法給你送到地方。
必須要守住的中國市場
在今年1月份,在特斯拉的電話會上,馬斯克就表示,目前的FSD入華有個很難的地方,就是中國不讓特斯拉把數據拿到境外訓練,美國又不讓特斯拉把模型拿到中國去訓練。
那現在的FSD是怎么搞出來的呢?今早在推特上,馬斯克透露了這一切的背后。現在的FSD能在中國上路,是因為采用了一些公開的網絡視頻和交通信號標志,用它們在虛擬環境中訓練FSD。
與直接收集油門,剎車,轉向等各種數據相比,這種方法的效率更低,在效果上也不好。
前面的闖紅燈,走錯道,現在也能解釋的通了。在沒有數據的前提下,想要把FSD遷移到在一個交通規則,駕駛習慣,信號標志不同的國家,比解開數學考試最后的壓軸大題還難。
看來,FSD想要快速升級提高效率,可能還需要找到一條能在中國境內訓練模型的方法。
不過既然沒做好,為啥著急上線?主要是馬斯克太想守住中國這塊市場了。
去年,特斯拉在中國賣出了65.7萬輛,同比增長8.8%,給出了一個十分亮眼的成績。但與此同時,特斯拉在中國的純電車型市場份額,已經從2021年的16.6下滑到了2024年的7.4%。
剩下的部分被誰拿走了呢?毫無疑問,就是國產自主品牌,尤其是去年。特斯拉不僅要面對極氪,比亞迪等同價位的多款車型,還要和直接和Model3對位的小米SU7進行競爭,20-30萬價位市場競爭太激烈了。
國產內卷不僅讓車主們有更多的選擇,也讓特斯拉的性價比進一步降低。而恰好中國,還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場,沒有之一。
去年一年,中國市場的銷量占了特斯拉總體接近4成,成了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場。而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持續下跌,今早還爆出來特斯拉在歐洲1月份的銷量下跌50%,直接讓特斯拉的股票跌了8個點。
如果馬斯克在守不住中國市場,那么特斯拉的股票將跌成什么樣,自然不必多說。關鍵是,目前特斯拉車型換代和推新很慢,目前好像只有FSD,才能先穩住市場,但面對六萬四千塊的價格,又有多少車主會支持呢?
64000還是貴了
要知道,即使是華為最貴的ADS3.0 買斷的價格也只有3.6萬,這還不算新車發售的一些優惠券,如果算上,價格一般都一萬到兩萬不等,就在內卷最嚴重的去年,智能駕駛的權益,基本上都是白送的。
比如去年智界R7上市后,購買頂配版本,是贈送3萬元的智能駕駛補貼,基本上等于贈送。去年上市的小鵬P7+,NGP隨車免費附送,同樣的,還有前一陣子刷屏的比亞迪,全系都將搭載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大部分車型都是加量不加價。
和這些相比,六萬四千塊的成本,屬實是貴了,要知道這個價格已經可以買一臺比亞迪海鷗了。如果FSD能像北美一樣,推出按月付費的訂閱制(99美元/月),相信應該會有更多的車主買單。
2019年,特斯拉的Model3進入中國,成為了攪動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那一條鯰魚,憑借著它超強的產品力,讓很多國產新能源廠商意識到和競爭對手的差距。
6年后,中國的新能源的競爭力不足早已褪去,即使放在國外,它的競爭力也是最高的一檔,同樣的,智能駕駛也在國內廠商之間的內卷中,成為了世界第一梯隊。現在的FSD入華,面對的不再是鯰魚攪動的沙丁魚,而是一群技術成熟,實力強大的鯊魚。
這讓我感覺,特斯拉FSD的入華,更像是一場遲到的考試,既檢驗著技術的本土化能力,也考驗著市場的耐心。
當北美引以為傲的“絲滑操作”遇上中國復雜的交通生態,這場技術遷徙的陣痛,暴露無遺。
64000元的高價、水土不服的路況解讀、老車主的權益爭議,無不成為特斯拉必須直面的現實考題。
而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更讓這場博弈難上加難:數據本土化的政策鐵幕、國產智駕的貼身肉搏,以及消費者對“性價比”的極致苛求,都讓FSD的光環略顯黯淡。
但這場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特斯拉如今面對一群“鯊魚”,答案可能藏在兩個選擇中。
要么放下身段,以更靈活的價格策略和本土數據合作打開局面。
要么賭上技術信仰,用一場漫長的算法進化重新定義規則。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