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沖刺上市到第三次成功上市,茶飲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蜜雪每一次確實都交出了相當可觀的增量。
作者 | 窄播
第一次上市沖刺
2022年9月,蜜雪冰城的A股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擬募資近65億元人民幣。圍繞其提交的招股書,我們刊發了文章《理解「蜜雪冰城」的四個關鍵問題》。
當時,茶飲市場增速迅猛,被視為先進行業的代表,如我們曾在《新茶飲的「中場戰事」|超級品類》中提到,在茶飲之前,從未有過任何一個餐飲行業細分,強社交、強創新、強品牌力、以小門店居多、看重數字化,且主動擁抱并獲得足額的資本助力。
在這個千億規模以上體量的市場當中,蜜雪冰城又選擇了10元以下的極致低價路線,占據最為大眾化的下沉區域,因此成為國內餐飲品牌萬店連鎖中邁入萬店的時間最晚、現有門店數量卻最多的一家。
基于此,我們認為理解「蜜雪冰城」的四個關鍵問題包括:
1、蜜雪冰城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以蜜雪冰城更偏向于「現制小甜水」的定位,其競爭對手相比于其他門店數量有限的茶飲品牌,不如說是銷售瓶裝水/飲料的小超市與夫妻小店更貼近一些。
2、在如此低的客單價下,蜜雪冰城如何賺錢?
除收取少量的加盟費、管理費、培訓費等,蜜雪冰城并不向加盟商收取與單店營業額直接相關的抽成或流水費用,而是向其出售食材(如奶茶粉、各類果醬等,貢獻收入的72%)、包裝材料(如杯子、吸管等,貢獻收入的16%)、設備設施(如冰淇淋機、制冰機等,貢獻收入的5%)等商品,作為營收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說,蜜雪實際上是個供應鏈公司。
3、如果低價是最大壁壘,那么蜜雪冰城要做哪些工作?
核心是對于供應鏈的成本控制,以及原料供應的規模優勢。
4、如果要維持低價模型的運轉,核心是去哪里找到規模增量?
由于茶飲已經高度內卷,再加上不同品類之間的柔性擠壓,國內茶飲市場的想象空間所剩不多。出海項目和咖啡子品牌幸運咖能不能長成第二曲線,將會成為決定蜜雪發展空間的關鍵點。
第二次上市沖刺
等到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轉戰港交所,其再度更新的招股書,證明了蜜雪的威力(在現制飲品行業,蜜雪冰城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企業,僅次于全球門店數量約3.8萬家的星巴克;在飲料行業,蜜雪冰城已經排名第五,前一名是可口可樂中國)、加盟模式的威力(加盟商撐起茶飲行業92%的連鎖門店)、茶飲行業過去幾年瘋狂擴張的態勢。
但茶飲行業已然進入下半場,充分顯示了茶飲行業低入場門檻、低產品壁壘、低時間壁壘的紅海屬性,以及所有茶飲品牌都要迎接咖啡即將反超茶飲的大變局。當時,蜜雪的第二曲線幸運咖已經以2781家的規模,排名行業第五。
第三次上市
3月3日,蜜雪集團正式上市,首日大漲43.2%,市值沖破千億,打破新茶飲(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上市首日破發的「魔咒」。其在港股上市前公開發售環節認購倍數超過5200倍,認購金額約1.82萬億港元,超過2021年快手上市前1.26萬億港元的融資規模,創下港股IPO認購額新紀錄。
這一次,茶飲行業高飽和、同質化和低增速已是行業共識,這也是古茗、茶百道等相繼破發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蜜雪冰城憑借在門店數、市場占有率、營收、利潤等各方面指標的遙遙領先,以及在10元以下價格帶里的獨霸鰲頭,在下沉市場的深耕和在海外市場的擴張方面的神速進展,疊加港股制度改革、市場回暖以及提振消費的政策優勢,創造了現象級的IPO。
至少在東南亞,蜜雪已經驗證了其在海外規模化尋找市場增量的能力。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開設海外首店,邁出出海第一步;2020年,進入印尼市場。到2022年3月,蜜雪冰城有約300家印尼門店、250家越南門店。但在兩年半之后,到2024年9月,蜜雪冰城的印尼門店超2600家、越南門店超1300家,增速之快令人驚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