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恐怖片長期困于“精神分裂+雙重人格”的窠臼時,臺灣導演徐漢強攜《詭才之道》橫空出世,以一場鬼界的職場生存戰,撕開了現實社會的荒誕真相。
這部融合恐怖、喜劇、溫情與社會批判的類型片,不僅豆瓣評分從點映時的7.4分穩步攀升至7.8分,更以“真實鬼魂”的大膽設定,成為近年來大陸院線罕見的異色之作。
它用荒誕的鬼界鏡像,映照出當代社會的績效焦慮、流量沉迷與成功學困局,讓觀眾在笑聲中脊背發涼,在驚悚里瞥見自己。
陰間升職記
影片的世界觀獨具匠心,描繪了一個充滿資本主義邏輯的陰間體系。
這里的鬼魂不再單純地飄蕩,而是得在一套績效評估中掙扎求存——想要避免魂飛魄散,就得考取“厲鬼證”,爭取那些像“金鬼獎”這樣的行業榮譽。
主角“同學” (王凈 飾) 是剛離世的新鬼,生前平凡無奇,死后仍默默無聞,一次意外,讓她不得不面臨為期30天的“魂飛魄散”危機。為了保住自己的魂魄,她必須讓自己在鬼界出名。
在此期間,她偶遇過氣鬼后凱薩琳 (張榕容 飾) 及其經紀人Makoto (陳柏霖 飾) ,三人結成同盟,試圖通過制造都市怪談逆天改命。
然而,這條“陰間升職路”充滿荒誕:凱薩琳的招牌“折腰嚇人”因新人潔西卡的流量打法黯然失色;Makoto的復古營銷屢屢翻車;“同學”的溫和性格與鬼界的“怨氣至上”格格不入……
那么,這場生存游戲究竟何去何從?
類型突破:恐怖喜劇的“反套路”實驗
作為一部恐怖喜劇,《詭才之道》的顛覆性在于對類型元素的解構與重組。
首先是恐怖元素的喜劇化處理。
傳統恐怖片中制造驚嚇的Jump Scare (突現驚嚇) ,在此被轉化為夸張的排練失誤與笨拙表演。凱薩琳的“折腰”需私加500組訓練,正式嚇人時卻因閃腰功虧一簣;鬼魂們手忙腳亂布置靈異現場,反而讓恐怖場景淪為滑稽鬧劇。
這種“恐怖后臺化”的敘事策略,消解了觀眾的預期恐懼,卻以荒誕反差制造笑點。
其次是鬼界設定的現實投射。
在《詭才之道》中,陰間不再是民俗中的幽冥之地,而是一個績效至上的資本社會:鬼委會如同人力資源部,中元節變成年會大賞,未達標的“冗鬼”被直接裁員。
鬼魂的業績不再是怨氣積累,而是流量與關注度——網紅鬼潔西卡靠恐怖短視頻走紅,活人觀眾看鬼片開三倍速,鬼界直播與真人博主的雙向流量爭奪,無一不是對社交媒體時代的辛辣諷刺。
最后是溫情內核的悄然滲透。
在搞笑與驚悚的表層下,影片始終流淌著對“被看見”的溫柔叩問。“同學”的死亡源于守護虛假獎杯,她的遺愿清單寫滿社會規訓的枷鎖;宅男鬼在游戲世界尋找存在感,凱薩琳為情自殺,男友卻未被審判……這些邊緣靈魂的困境,最終指向一個命題:平凡是否注定被忽視?
角色與表演:鬼怪皮囊下的人性之光
除了別具一格的敘事結構設定和對恐怖片元素的結構與重組,《詭才之道》的亮點還在于演員的表演。
王凈飾演的“同學”是影片的靈魂。她生前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死后仍困于“不夠嚇人”的自卑。王凈以細膩的表演刻畫出一個普通人的掙扎:面對Makoto的包裝,她的笨拙與真誠;得知死因真相時的崩潰與釋然。這一角色讓無數觀眾共鳴——我們何嘗不是“同學”,在社會的KPI中迷失自我?
張榕容也貢獻了全片最富張力的表演。凱薩琳的傲慢、焦慮與脆弱,被她詮釋得層次分明。
練習室中瘋狂加練“折腰”的偏執,與潔西卡對峙時的強撐體面,尤其是那句“做鬼怎么比做人還累”的怒吼,瞬間戳中打工人的集體痛點。
而作為唯一男主,陳柏霖此次一改“暖男”形象,飾演圓滑又機智的鬼經紀人Makoto。
他的復古造型、夸張唱跳充滿喜感,但角色內核卻是對過氣偶像的悲憫——生前因顏值被追捧,死后因“標準美男”失去市場。這種反差讓喜劇表象下的蒼涼更具沖擊力。
主題縱深:鬼界照見的現實癥候
作為恐怖片,《詭才之道》的真正恐怖,不在于牛頭馬面,而在于它用鬼界的荒誕邏輯,映照出現代社會的集體癥候。陰間的“嚇人KPI”直指績效社會對個體的異化——鬼魂們為生存瘋狂內卷,活人又何嘗不在升學、考核、升職中疲于奔命?
當存在感被簡化為數據,當成功被定義為流量,生命的價值是否只剩一場表演?
影片中的鬼界選秀、金鬼獎爭奪、網紅鬼的流量策略,無一不是對現實娛樂圈浮躁風氣的戲仿。
而更深層的諷刺在于,這種異化邏輯早已滲透陰陽兩界:活人博主為點擊率冒險探靈,鬼魂為熱搜頭條拼命嚇人,雙方共同淪為流量經濟的奴隸。
與此同時,影片以性別與身份的倒置,解構現實社會的規訓枷鎖。
鬼界中,女鬼的“悲慘人設”成為市場賣點,男鬼的顏值反成劣勢;現實中,女性仍被困于“柔弱”標簽,男性則被“陽剛”標準束縛。
這種荒誕的鏡像讓觀眾不得不反思:我們是否也在不自覺中,為迎合社會期待而扭曲自我?
而當“同學”最終接納平凡的自己,當Makoto說出“變成鬼最大的好處,就是再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影片完成了一次對內卷時代的溫柔反叛——它告訴我們,平凡并非原罪,接受“雖然無所成就卻真實自洽的自己”,或許才是對抗荒誕的最佳方式。
一次類型片的破局
導演徐漢強以《詭才之道》延續了其在《返校》中對類型敘事的創新。他巧妙融合臺娛文化 (如“名鬼會客室”模仿臺綜) 、都市傳說 (玉山小飛俠、辛亥三姐妹) ,構建出一個既奇幻又真實的鬼界宇宙。
視覺上,影片用高飽和色調與復古特效營造出漫畫般的荒誕感,血漿迸濺的場面既刺激又戲謔。
在大陸市場,《詭才之道》的引進本身即是一種突破。片名修改,結尾添加“全是虛構”的免責聲明,這顯然是妥協。但即便如此,它仍是近年來罕有的、能在院線呈現真實“鬼魂”的華語片。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勇氣,為類型片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當然,影片并非完美無瑕。其對“社會現狀”的探討僅止于個體覺醒,未能深入結構批判;結尾紅衣小女鬼的意外獲獎,雖顛覆了逆襲敘事,卻未解答“普通鬼如何生存”的根本問題。此外,部分喜劇橋段稍顯冗長,削弱了主題的銳度。
但正是這些未竟之處,才構成了《詭才之道》的珍貴之處——拒絕提供廉價的答案。它用鬼界的荒誕,照見現實的病癥;用恐怖喜劇的外殼,包裹療愈的內核。
或許,真正的恐怖不是牛頭馬面,而是我們早已習慣的生存邏輯;真正的救贖,也從不在于成為“最佳厲鬼”,而是能夠坦然接受那個看似毫無成就、卻真實完整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