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關門式宰客”膽咋這么肥?
文|清哲木
最近,一位江蘇小伙陪父親云南跟團游的糟心經歷,直接把#云南旅游被關購物店洗腦#送上熱搜。六天五個店強行洗腦,廁所門口有人盯梢,這哪是旅游?分明是沉浸式“蹲局子”。3000塊團費換來的不是詩和遠方,是五天關小黑屋、一天趕行程的魔幻體驗。網友辣評:云南游不叫游,叫"贖身",得先買夠玉石乳膠才能出門!
據報道;小伙周先生本想帶70歲的老爸體驗云南風情,沒想到全程成了“購物特訓營”——導游一路把他們往翡翠店、乳膠廠里塞,門一關就開始洗腦式推銷:標價136萬的翡翠手鐲、吹上天際的“治病銀碗”輪番轟炸,連上廁所都有店員盯梢,生怕游客“逃單”。周先生氣得當場懟人:“我們是來看風景的,不是來聽乳膠理論的!
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直指云南旅游亂象“屢禁不止”。壓力之下,涉事旅行社湖北心途國際和云南鑫瑞眾順連夜認慫,不僅全額退還周先生3000多元團費,還搞了一個鞠躬道歉一條龍表演。當地文旅局也緊急通報,鎖定涉事購物店“璀璨珠寶”和“中膠蘭璟乳膠”,表示要“嚴肅處理”。
云南旅游屢屢曝光出來的宰客亂象可謂罄竹難書,地方文旅局表態幾乎年年有,但是年年犯,屬于屢教不改。這一現象不僅暴露了云南旅游市場的深層問題,更折射出云南文旅部門監管的乏力與不作為的深層次問題。
游客花費3600元報名云南6日“純玩團”,行程中卻被連續兩天帶至銀器店、玉器店強制消費,導游甚至威脅“不購物就別聽課”。類似案例中,旅行社通過虛假宣傳吸引游客,實際行程與合同嚴重不符,景點游覽時間被壓縮,大量時間耗費在購物店。在西雙版納翡翠店被限制人身自由長達3小時,店員禁止拍照、監視如廁,甚至以“不買別走”威脅。部分導游更直言:“不買東西就是占便宜”,將消費金額與服務質量掛鉤,形成心理壓迫。
云南旅游的“黑歷史”一籮筐:從“天價炒飯”到“導游辱罵游客”,再到這次“關門打狗式宰客”,每次都是“曝光——道歉——罰款”三件套,但亂象依舊春風吹又生。其調查多流于表面,好幾次云南發生的宰客事件中,地方文旅局都表態“嚴查嚴懲”,但調查結果常避重就輕,未觸及行業利益鏈核心。例如,未深入核查購物店與旅行社的回扣關系,或低價團的運作模式。有評論尖銳指出:“監管部門是否與商家存在利益勾連?”一直諱莫如深,地方文旅局官員并沒有因此丟掉飯碗。
哲木觀察注意到;云南多地曾發起整治行動,如麗江打擊非法組織旅游活動的民宿,但類似問題仍反復出現。游客投訴渠道雖暢通,但處理效率低下,部分案件需媒體曝光后才被重視。運動式整治,難除頑疾,避重就輕,難觸及根本。其中的原因也不難看出,旅游是云南經濟支柱產業,部分地方政府為保GDP增長,對亂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央媒批評云南文旅部門將“強制消費”輕視為違規而非犯罪,這是縱容了違法行為的蔓延,甚至是包庇了違法犯罪,導致宰客現象屢禁不止,膽子越來越大。
云南的旅游業若想擺脫“宰客天堂”的污名,需云南文旅部門摒棄“以罰代管”的惰性,從根源上重構行業生態。否則,再美的風景也難掩“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尷尬。云南坐擁優質旅游資源,卻總被“宰客”標簽拖后腿。與其靠“割韭菜”賺快錢,不如用真誠和服務圈粉。畢竟,游客要的是“風花雪月”,不是和你“斗智斗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