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發生嚴重爭吵之后,乘坐飛機飛往英國倫敦。
在倫敦,澤連斯基和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晤,會后雙方簽署了向烏克蘭繼續提供30億歐元資金支持的協議,協議規定為貸款性質,資金來源為英國扣押的俄羅斯海外資產的利息。隨后,由英國主持,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領導人紛至沓來,著名的馮德萊恩也沒缺席,在倫敦舉行了歐洲峰會,共商支持烏克蘭的大計。
會上歐洲各國紛紛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會后英國牽頭發布了聯合聲明,提出了一個歐洲版本的烏克蘭和平方案,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提出了類似的方案。歐洲國家決定,以這個方案為基礎,一是繼續支持烏克蘭軍隊作戰,二是拿去跟特朗普討價還價。畢竟,連斯塔默自己都說,烏克蘭的和平還是需要美國的支持。
歐洲的和平方案
英國首相斯塔默提出、法國總統馬克龍又說了一遍的歐洲版本和平方案大概是什么樣的呢?大伊萬看了一下,大概包括如下五點:
第一是繼續極限施壓,要求對俄羅斯加強經濟制裁,甚至連帶制裁,以經濟制裁逼迫俄羅斯坐在談判桌前;
第二是確保烏克蘭以強勢的地位參與談判,說白了就是強化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遏制俄軍的攻勢;
第三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絕對保證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對俄羅斯的戰略削弱;
第四是在削弱俄羅斯的基礎上,繼續強化烏克蘭的軍事能力,持續對烏克蘭進行裝備援助和人員訓練;
第五是簽署和平協議后,英法派出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美國負責對英法維和部隊進行支持掩護。
這個和平方案呢,大伊萬覺得,沒毛病,理論上來說確實應該如此。畢竟,對于俄羅斯和烏克蘭,俄羅斯和北約來講,現在已經處于戰略上的絕對不信任狀態——任何一方的戰略讓步,都可能被對方判斷為頂不住了,然后獅子大開口提出更多、更強勢的談判條件。
俄羅斯之所以咬死了那四條,是因為一旦在諸如停火、維和部隊等問題上松口的話,必然引來北約的駐軍,必然導致烏克蘭實質性加入北約,然后導致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滿盤皆輸。
也就是說,在俄烏沖突上,雙方戰略高度不互信,已經導致兩方呈現出零和博弈的狀態,在談判條件上誰也不肯松口,任何一方只要稍微松口、稍做讓步,就實際上預示著博弈完全失敗。
但很明顯,歐洲提出來的條件是一回事,可能不能實現又是另一碼事了。顯而易見,以歐洲目前的本事,他沒能力實現自己提出來的所有談判條件:
比如極限施壓俄羅斯,已經施壓三年了,俄羅斯還是巋然不動。歐洲的制裁已經連Switch游戲手柄都列入制裁清單了,可以想見經濟制裁的牌已經快要打完了;
強化對烏軍事支持,沒有美國的話,歐洲就是一群廢物點心。烏克蘭軍隊的進攻能力肉眼可見的已經不行了,連組織營一級的進攻都組織不利索,指望軍事擊敗俄羅斯已經不可能;
繼續強化烏克蘭的軍事能力,派遣北約駐軍,只要俄羅斯不停火就沒戲。但在烏軍無法擊敗俄軍的情況下,想指望俄軍停火似乎只能寄希望于北約來騙、來偷襲俄羅斯那位七十歲的老同志,以俄羅斯目前的口風,也沒那么容易。
如何看待這個方案
所以,歐洲提出來的和平方案,大伊萬的觀點是,理論上確實應該這么提,因為不這么提的話就滿盤皆輸,但是提出來之后達成不了,反而更顯得歐洲是一群小丑。當然,歐洲可能根本沒考慮這么多,歐洲現在的想法,大伊萬傾向于是這樣的:
其一,歐洲可能根本沒點AC數,不知道目前烏克蘭戰場上是什么情況,覺得烏軍已經快要贏麻了。俄羅斯坦克沒了,火炮沒了,人也快沒了,烏軍只要撐到2026年初,俄軍自然崩潰,現在退讓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其二,歐洲的沉沒成本太高,已經無法回頭了。歐洲在俄烏沖突中的損失僅次于烏克蘭,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去工業化嚴重,德國的工業4.0以失敗告終。現在在人工智能的競爭上,已經被中美拋在后面,基本在下一次工業革命中,已經完全喪失了先機。
以歐洲的比較優勢,對中美來講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優先被當道菜端上桌子是必然的。所以現在對歐洲來講,反正也沒法回頭,還不如一條道跑到黑,跑到黑萬一有轉機,最起碼還能絕地翻盤嘛不是。
其三,歐洲想借著新烏克蘭和平協議,以及對烏克蘭的支持,對特朗普政府要價,這個要價又可能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是單純經濟利益層面上的,隨著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吵那一架,美國試圖搶劫烏克蘭資源的美烏礦產協議居然橫生枝節,現在扔在那兒沒人管了。既然現在沒人管了,那等于是給了歐洲機會。所以,歐洲趕緊炮制了一個符合烏克蘭胃口的和平協議出來,既是在搶劫烏克蘭資源的問題上重新占得先機,又可以借這個由頭跟特朗普政府討價還價。
第二層是政治層面上的,隨著以MAGA派為代表的特朗普政府在美國上臺,美國的極右翼保守主義政府和歐洲的離岸民主黨左翼大西洋主義者政府,其矛盾已經呈現出公開化的趨勢。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毫無疑問尤其嚴重,基本上已經開始公然對撕了。
其實這種對撕,對烏克蘭是有利的,而離岸民主黨也想借著這個機會,給特朗普政府制造麻煩,逼迫特朗普政府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此次新的烏克蘭和平協議,可被視為歐洲對特朗普的政治要價。
第三層可以說是歐洲的兜底,歐洲可能完全明白自己快要一條道走到黑了,或者說即使不明白、也明白自己需要一個拉所有人下水的兜底條款。特朗普想讓俄烏停火,然后自己收割烏克蘭的利益,順帶讓美國重新回到對俄戰略主動的有利位置傻上,歐洲絕對不能允許特朗普這么為所欲為,政治上、經濟上的好處都讓美國他自己拿走了。
所以,歐洲現在的想法很簡單,不能這么讓特朗普政府輕輕松松地解套,必須確保歐洲和美國風險共擔,利益共擔。這就是為什么歐洲現在急著和美國對著干,出了一個讓烏克蘭打到底的和平協議的因素。
歐美相爭,烏克蘭得利?
毫無疑問,歐洲這么一鬧,其實是有利于烏克蘭的,澤連斯基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特朗普想要的和平的,即使是就地停火也接受不了。
一方面烏克蘭受的損失太大,如果沒有北約的政治保證,一旦停火無論哪一方要搞政治清算——無論是北約略起文過飾非之心,還是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想要搞事,澤連斯基都必然是第一個被拋出去的犧牲品。
二方面如果就地停火而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或者實際上加入北約,則俄烏沖突對烏克蘭就是徹底的戰略失敗,損失巨大幾乎沒什么戰略成果。
無論是哪個因素,對澤連斯基都太可怕,他必然會被拋出去犧牲掉。因此,除非得到北約的政治保證,或者拿到一些還能說得過去的成果,否則澤連斯基是絕不可能答應停火,也絕不會同意放棄權力,不然他唯一的下場可能就是尸骨無存。
結果,烏克蘭和歐洲在絕不停火的問題上,居然達成了一致,也造就了現在這樣,烏克蘭借著歐洲的力量,居然可以對特朗普政府要高價、放狠話,跟美國對著干,表示絕不辭職也不停火,而歐洲封面也對澤連斯基表達了高度贊許的奇特景象。
但不管怎么說,歐洲加上烏克蘭這么一串聯,對特朗普政府這么一鬧,直接結果必然是給俄烏沖突、尤其是特朗普想要的俄烏沖突停火制造了更多的變數。其實特朗普在俄烏沖突停火問題上的操作,思路還是比較正確的,知道如果讓歐洲摻和那必然壞事,因此特朗普初期的打算是拋開歐洲,和俄羅斯談判,迅速造成既定事實,然后強壓烏克蘭接受。
但咱們暫且不提特朗普提給俄羅斯的條件,和俄羅斯想要的條件相差甚遠,俄羅斯不可能接受這種事了。特朗普在強壓烏克蘭接受不成的情況下,就這一個時間差里,給了歐洲上桌的機會。現在隨著烏克蘭和歐洲全面靠攏,北約一方已經事實上變成了特朗普要首先和歐洲進行戰略博弈,再強壓烏克蘭,再和俄羅斯談停火的問題了。
博弈模型高度復雜,已經從美俄博弈變成了幾方大亂斗,美國和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烏克蘭也在背靠歐洲拼命摻和。這種情況下,大伊萬的觀點是,特朗普的停火已經一地雞毛,不可能實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