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突然修改三大條令,美專家警告:可不能把國運押到臺灣身上!
這兩天,解放軍對外發布了新修訂的“三大共同條令”——隊列、內務、紀律條令。
細心觀察新條令,會發現“備戰”、“打仗”、“戰時”等詞匯高頻出現,其中“戰時”二字出現次數竟然多達49次。
這絕非偶然,而是刻意為之,旨在提醒全軍上下,戰爭準備應始終處于最優先的位置。
從軍官培訓體系到智能物資管理,再到軍民融合和外島防衛,各項細則的修訂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強化戰備,提升戰斗力。
值得關注的是,新條令對軍功表彰方式進行了重構,將軍功明確分為戰時軍功和非戰時軍功。
戰時軍功的設立,從四等功到一等功,更加精細的劃分無疑會激勵官兵在戰時更加英勇作戰。
同時,非戰時軍功的體系也得以保留,從表彰到一二三等功,這樣的雙重體系既兼顧了平時的表彰需要,也為戰時做好了充分的激勵準備。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新條令中首次寫入了“軍人退伍誓詞”,其中“若有戰,召必回”成為了一種誓詞,這不僅是對退伍軍人的一種精神召喚,更是對現役軍人忠誠度和戰斗意志的一種強化。
這種誓詞的加入,會在心理上給軍人以強大的支撐和動力。
那么,解放軍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進行這樣的條令改革呢?
根本原因還在于當前國際地緣局勢的復雜性。隨著臺海、南海等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中國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以確保國家的領土主權和安全。
這次條令的修訂,可以說是解放軍軍改的重要一步。
與更換武器裝備、調整作戰模式等顯性的戰斗力提升措施相比,這種從日常點滴做起的改革,更能潛移默化地提升軍隊的整體效能。
可以說我軍釋放的信號簡單粗暴,美專家很快就讀懂了還專門發了一篇文章《美國的戰略不應押注于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
美專家警告:若介入臺海戰爭,將給美國本土帶來毀滅性打擊。
文章一開頭就拋出了一個重磅問題:如果大陸采取武力方式統一臺灣,美國會不會出手介入?
咱們先說說如果美國介入會怎么樣。中美兩個大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可不是鬧著玩的。
自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還沒見過這種大國間真刀真槍干起來的場面。
想想看,核武器、網絡武器這些高科技玩意兒一旦用起來,那后果可是災難性的,誰也別想好過。
美專家更是直言表示,一旦美軍介入,會危及美國本土。
那美國要是不介入呢?
這樣一來,美國在亞洲的軍力部署和名聲肯定會受點影響。
但話說回來,這些損失跟介入沖突后可能面臨的巨大代價比起來,那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文章作者從軍事、經濟等多個角度給大家好好算了筆賬。
從軍事角度看,解放軍可不是吃素的。我軍的武器庫里頭,已經有了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利器。
如果美軍非要介入,那拿下臺灣順便瞄一下美國,對解放軍來說,就是射程再遠一點的事兒。
而美國呢,雖然在宮古海峽、巴士海峽這些地方還能探測到解放軍的動靜,但說實話,統一前后對兩軍對峙的局面影響真不算大。
經濟上嘛,美國也是早有準備。臺積電的問題,他們早就開始著手應對了。
就算真的開打,臺海附近的航線受了影響,那美國去日本、韓國的商船還能找新航線嘛。東亞這塊寶地,美國可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再說說聲譽問題。有些人擔心,中國統一后,亞洲其他國家會不會都靠攏過去。
但其實呢,美國在這邊有印度和日本這兩個鐵桿兒伙伴。所以,就算中國統一了,美國還是有能力拉起一支“制衡聯盟”。
這筆賬一算下來,美國其實沒必要為了臺灣卷入一場可能毀滅性的戰爭。對他們來說,保住亞洲的既得利益、確保本土安全,這些才是重中之重。
臺灣雖然重要,但如果美國決策者把它看得太重,那可是要犯大錯誤的。這種錯誤,就算是再強大的軍隊也彌補不回來。
特朗普對臺灣問題的看法,跟這篇文章作者的觀點可謂是不謀而合。他上臺后加速將臺積電產業鏈轉移到美國,這不就是給臺灣當局敲警鐘!
而咱們國防部的發言人也越來越直白地警告“臺獨”分子:早晚收了你們,只要有人搞“臺獨”,就必然遭到解放軍出其不意的迎頭痛擊
這就是明告他們別搞事情,搞了就等著挨揍吧!
這次還特地加了“出其不意”四個字,這意思可就更明顯了——打擊“臺獨”可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隨時都可能動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