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民營企業實力如何?民企數量山東位列第一梯隊,但山東民企缺少硬核科技巨頭是發展的硬傷。
山東的優勢產業是化工(中國第一省)、農業(中國第一省)、冶煉、能源開采、港口貿易,所以山東當下的五個世界級企業:山東能源、山東高速、山東黃金、山東港口、山東重工,其中1個冶煉、1個開采、1個港口貿易,非常契合。
盡管這些領域并不是特別適合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但山東仍然把民營企業數量做到了位居中國省市區前列——當然只是數量,論真正的頭部民企,山東民企的數量和質量,即綜合實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比如,浙江的民企總體數量不如山東,但不能就此說明浙江的民企實力低于山東,事實上浙江才是民企500強企業最多的省。而且,民企500強數量前十的城市,代表山東上榜的也不是青島或濟南,而是東營(15家),排名全國第8。
山東沒有非常突出的區位優勢,因為不在三大都市圈內,沒有足夠的政策紅利傾斜,注定了山東出不了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那種工業領頭羊城市。青島、濟南、煙臺,乃至威海、濰坊、東營的工業都不差,山東有足足6個工業營收超萬億的城市,然而最高的青島也不到1.5萬億元。
這或許就是山東產業經濟發展的痛點所在,青島拉動能力最強,但卻是五大計劃單列市之一,強計單市對省內并無更多的益處。濟南作為省會,有一定輻射能力,但效率和力度一直是槽點。因此,才有了地理條件和產業基礎底子不差的其他城市競相發展的局面,下限不低,但上限也不高,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山東民營企業的發展現況。
不管是強省會還是強計單市,或者各城均衡發展,山東現在需要做的是先把蛋糕做大,再琢磨分蛋糕的事,曾經的山東GDP略高于江蘇,如今已經落后,含金量也存疑。本該發揮重要作用的山東民營企業,少有真正做大做強占據全國市場話語權的。
從入選民企500強(50家)、制造業民企500強(59家)、服務業民企100強(5家)的山東民企數量及所屬領域來看,還是傳統產業居多,這有利有弊,最大的短板就是:山東缺少高新技術類型的民企巨頭。
而且,若要列出粵蘇魯浙4省各自的本土民企100強,蘇浙的門檻都是200億元以上,廣東是120多億元,山東則是接近150億元。
山東,迫切需要有民企巨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有所作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