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姚俊倩
撰稿:姚俊倩、朱柏芳
責編:余俊茹
律師到底有多么不會宣傳自己呢?
大家可以看圖:
比如,發朋友圈宣傳自己。
“王律師,聽說您代理的離婚財產分割案勝訴了,幫客戶拿回來500多萬呢!"
"嗯,是的,客戶剛轉來尾款。"
"那你朋友圈怎么只原文轉發了《民法典》最新的這個司法解釋?"
"不然呢?我轉發學習,多顯專業呀!這樣客戶才會把案子放心交給我"
當你還在用這些方式"宣傳"時:
?朋友圈轉發晦澀難懂法條原文、判決書原文
?官網堆砌"專業""資深"等無效形容詞
?用法律文書思維寫宣傳文案
會宣傳的律師早已:
?把勝訴案例變成軍功章,不僅律所墻上貼,還在朋友圈發
?在朋友圈普法,天天大白話講解新法新規新案例,讓客戶刷到自己,進而了解自己、選擇自己
?跨界結合營銷思維,制作客戶一看就懂的服務報價手冊,不僅給客戶發,還給渠道案源推薦人發
真的替不會宣傳自己的律師急死啦!所以,本文就寫給不會宣傳自己的律師伙伴。
以下enjoy:
01 對客戶不說“專業”,只說“你為什么需要我”
1.1 直擊客戶痛點,建立“我很懂你”的認知
1.2 場景化方案,讓需求“對號入座”
1.3 差異化亮點打造,拒絕“可替代性”
02 對客戶不談“專業”,只談“看得見的專業”
2.1 風險可視化:讓隱患“浮出水面”
2.2 流程可視化:把服務變成“進度條”
2.3 結果可視化:讓案例“有血有肉”
2.4 報價可視化:讓價值有“度量衡”
2.5 轉介可視化:讓案源中間人“有的說”
2.6 福利可視化:讓專業自帶“裂變基因”
01
對客戶不說“專業”,只說“你為什么需要我”
1.1 直擊客戶痛點,建立“我很懂你”的認知
很多時候,律師和客戶的交談,經常不在一個頻道上。
客戶想知道怎么做好賺錢,你和客戶講這么做違法不要做。
那你怎么把客戶代入到“我很懂你,你需要我”的情境中來呢?
就像人每年做完體檢后, 就對醫生和醫院的話,特別服帖。
你得有給企業的法律體檢,這樣你和企業老板就能同頻對話了。
風險都是實打實檢測出來的,切身的風險讓企業直面痛感。
比如,我們LegalMVP研發的,通過60道體檢題目(區分民營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檢測企業新公司法下的法律風險。
具體效果,可以參看下面這個視頻:
通過體檢報告,把企業客戶的潛在風險都可視化地展現在體檢報告上,你比客戶自己都更懂自己,同頻對話下,激發潛在客戶咨詢和簽約的效果會大大增強。
1.2 場景化方案,讓需求“對號入座”
很多時候,你給客戶講你的方案,客戶聽得云里霧里像是天書。
你以為你講的夠明白了,但是一堆法律專業術語、一堆行業黑話,客戶真覺得你講的就是火星語。
你做服務方案,最好使用客戶的話語體系,嵌入到客戶的業務流程中,客戶才能讓自己的需求對號入座,覺得這個方案就是給自己量身定制。
比如,在設計勞動用工整改方案的時候,你的方案是嵌入到客戶的人力資源管理全流程的,客戶一看就懂。
在的三折頁、宣傳單中,我們根據客戶管理人力的業務流程,按照入職、在職、離職來劃分服務的階段,讓客戶根據不同的業務流程階段,一眼找到自己對應的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下單下得更爽快。
1.3 差異化亮點打造,拒絕“可替代性”
律師的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
在律師人數即將突破100萬人的當下,咱們一定要給到客戶一個你必須選我的理由。
比如,以表格的方式,對比出客戶請其他機構、自己內聘法務處理企業日常法律麻煩事的成本,和請你做律師的成本,突出差異化的成本優勢。
比起其他律師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為何客戶非選自己做律師不可,這樣的一份清晰到位的差異化亮點展示,實在是太硬核了。
02對客戶不談“專業”,只談“看得見的專業”
2.1 風險可視化:讓隱患“清晰可見”
法律風險,一般都是亡羊補牢的時候,才會被客戶看見。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把法律風險,提前揭露出來,讓這些隱患,被提前看見。
以免,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比如,通過,把企業在新《公司法》下的風險隱患,提前揭示出來:
然后,在應對建議上,會給出一個基礎的思路,植入客戶可以聯系律師定制解決的認知。
最后,再配上 一張可視化的風險知識結構圖,讓客戶能更形象、大白話地理解風險到底是什么。
2.2 流程可視化:給服務安上“進度條”
客戶購買了你的法律服務的流程,到底是怎么樣?
很少有律師能夠給客戶展示清楚。
這會帶給客戶非常強的不安全感,難免會覺得律師收了錢,就沒在認真干活了。
比如,當律師在面對有復雜的訴訟和爭議解決的客戶時,客戶問:“張律師,這官司大概要打多久?我這邊急著出結果?!?/p>
你說:“這個…不好說,每個案件情況不同,您可能得等半年到一年?!?/p>
客戶:,"半年到一年?這中間具體要干啥要這么久?"。
你說:“呃,比如取證、立案、開庭……“
客戶一聽,頭都大了,直接打斷你。
但是律師如果這個時候把具體的服務流程,用可視化的流程圖來展示的話,那客戶對整個服務過程也會更加清晰,都知道律師在這期間為自己的案件做了哪些事情,也讓客戶更好理解律師的辦案進程。
2.3 結果可視化:讓效果“有血有肉”
有客觀的客戶服務案例背書,比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效果好多了。
過往服務客戶中,拿下的典型業績,都不妨曬到你的宣傳物料里,讓客戶看到實打實的結果。
比如,如下講解案例的范式,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2.4 報價可視化:讓價值有“度量衡”
法律服務報價,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黑匣子。
缺乏一把度量衡。
比如,在律師新簽常法顧問單位的場景下,你給客戶報價3萬,法律咨詢公司報價3000,客戶怎么選?
乍一聽,人性都會選更便宜的,你說對不對。
但是,當我們給出明碼標價的服務內容和份量的“度量衡”,設計出套餐報價后,客戶就知道,怎么選了。
原來,幾千塊的常法,和幾萬塊的常法,服務內容和份量是不一樣的。
此外,我們就可以在報價上給出套餐外的收費標準,對比突出套餐的優惠價與單點的單品價,讓客戶看到實打實的價格優惠,打動客戶盡快下單。
就像咱們訂餐一樣,飯量小的自然就選小一點的套餐規格,飯量大的就必須得升級成更大套餐,才能滿足自己的胃口。
服務項目、服務次數、服務形式、套餐優惠額度等等,全部白紙黑字地沉淀到紙質物料上,這樣的報價,太專業了。
2.5 轉介可視化:讓案源中間人“有的說”
律師談案,往往需要熟人“推薦人”。
但是熟人推薦,真不知道怎么推薦,如果只有“專業”這個形容詞來形容你和你的法律服務,顯得太空洞和不專業了。
這個時候,必須得讓中間人“有的說”。
比如,我們可以把精心制作的產品手冊發給“推薦人”,這樣他們就可以直接把手冊發給企業,高效解決售前咨詢的基本問題。
不然我們的熟人做推薦,真的“沒的說”。
產品手冊所承載的功能,不止產品介紹,更是一種產品背書,因為我們在手冊中展示的夠清晰、夠專業,你的推薦人也才能更有信心地推薦你給他身邊熟悉的人。
2.6 福利可視化:讓專業自帶“裂變基因”
簡言而之,就是把律師的專業,做成福利產品,附帶一定好處送給客戶,讓客戶得到實打實的好處。
比如,在講新《公司法》課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聽課的老板發一張可以實現專業裂變的海報。
這樣,客戶享受到了免費做體檢的福利,會有動力幫你做宣傳,實現裂變。
03結語
律師,當你不會宣傳自己,你再專業也是只有你自己知道,客戶看不懂,就算再多的勝訴也都是沉默成本了。
當客戶可供選擇的律師群體越來越多,即將突破100萬檔口之時,酒香真怕巷子深,案源焦慮真的會越來越深。
當你的專業價值被看見、被理解、被需要,你自然就不愁案源了。
相信以上的方法可以幫助到你。
如果你對文章中舉例的產品手冊模板、課件模板、新公司法專項體檢工具包感興趣的話,可以掃碼下方芒芒二維碼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