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那句話: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為什么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有這么大呢?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曾說:
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歷,經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擁有這些。
相反,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一直生活在訓斥、恐懼、壓抑、沉悶的環境里,哪怕他長大成人,依然很難樂觀地面對生活,甚至少了擁有“幸福”的能力。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容易陷入焦慮之中。
圖源pexels
孩子不聽話我們會生氣;孩子不夠活潑我們會嫌棄;孩子成績不好我們會動怒;甚至孩子犯錯我們還會打罵。
久而久之,焦慮的父母造就了同樣焦慮的孩子,這份焦慮也把父母和孩子推向了對立的兩面。
到底要怎么做,才是真的愛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親子關系呢?
1921年,英國教育學家A. S. 尼爾創建了一所名為“夏山學校”的特殊教育學校,在這里,孩子們可以拋開傳統教學的束縛,得到最大的自由。
孩子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意愿去上課,即便缺課也不會受到懲罰,在這里學習更不會有令人崩潰的各種考試,和傳統學校有著極大的差別。
可想而知,社會上會對這樣的學校如何評價,有媒體稱這里是“放任自流”的學校,很多人也會想當然地覺得這里的學生是沒有規矩和不講禮節的野蠻人。
然而,事實證明,從夏山學校畢業的這些孩子們都彬彬有禮、情緒穩定、心理健康,都在各自的事業發展上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
夏山學校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獨特的教學理念而促成的。
第一是深深的愛,第二是無限的自由。
因為這兩點,夏山學校拯救了很多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
在尼爾的這本書《夏山學校》中,我們也能深切地領會到愛和自由的魅力。
點擊圖片,即刻購買
書中他曾說:治愈一切的,是愛,是深深的允許,是無限的自由,使自己成為自己。
尼爾在出版了《夏山學校》后,收到了世界各地父母、孩子成千上萬封來信,不少家長被夏山學校和其代表的自由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然而很多父母依舊困惑,自由和放縱的邊界在哪里?
關于禮節、誠實、責任與義務、遭遇霸凌、厭學、成癮、青春期、性啟蒙、職業發展、隔代養育等諸多具體的養育難題,應該怎么辦?
《自由,不是放縱——夏山校長答家長問》篩選了來信中的提問,就這些父母關注的“經典”教育難題,尼爾給出了顛覆,也療愈的解答。這本書是夏山理念在家庭教育、親子關系中的延伸。
點擊圖片,即刻購買
“當你給予一個孩子自由,也就同時賦予了他責任。”尼爾這樣定義父母給予孩子的自由。
自由,是一切成長的基礎
大多數孩子都是在謊言和愚蠢的禁令下長大的。
在這本書里,尼爾也講過很多的例子,其中一個最簡單的事例是這樣的。
一位只有3歲的男孩,在院子里玩耍,很快被一堆泥巴所吸引,他開始玩泥巴,玩得不亦樂乎。
但他的母親看到了,二話不說就拎起他回屋里換衣服,因為他身上沾了一點泥巴。
孩子自然不情愿,一直哭鬧著,等換了新衣服出來,男孩依然想去玩那堆泥巴,趁著母親不注意又沉浸其中,可沒過幾分鐘,這位年輕的母親咆哮著再次拎著他進屋換衣服。
這樣的場景,反復上演了好幾次,母親嘶聲力竭,男孩委屈巴巴。
這樣的例子,在家庭教育中時時刻刻都在上演,每一個出生的孩子,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束縛,孩子的活力被一股反對的力量扼殺,在幼年的時候,“自由”已經變成了奢望。
可以說每個人,包括父母,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場漫長的否定:不要吵鬧,不許撒謊,不能亂蹦亂跳,不能口無遮攔,不能沒禮貌......
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強大束縛下,父母卻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健康樂觀、心態平和,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面。
沒有自由,就沒有成長的空間,所有人就如同模具里的形狀,不能溢出邊框一點點,都長成了類似的形態。
其實,在整個社會中,很少有能夠真正自由成長的孩子。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種種要求下,被塑造起來的。
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復做,就變得專注,在長久的專注中,他掌握了規律,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遺憾的是,大多數家長都沒有這樣的耐心,很難容忍孩子自由,因為嫌麻煩,一個像木偶一樣聽話的孩子對家長來說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省心的。
可惜家長不懂,這種“簡單”醞釀個十幾年后,就是一種災難。
發自內心的愛,才能滋養孩子
如果我們對一些父母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一定勃然大怒,奮起反抗。
每一個父母心中,都覺得自己是很愛孩子的,甚至這種愛是遠遠超過愛自己的。
然而,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往往伴隨著一些附加項,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乖巧懂事、禮貌大方,一旦孩子違背了這些要求,“愛”也會變成指責和訓斥。
現在的家庭里,父母訓斥孩子、給孩子臉色好像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毫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漸漸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去,也就習慣了被父母打罵的行為。
可悲的是,等他長大后,他會用一生的精力去維護自己那點可憐的自尊,在矛盾和痛苦中苦苦掙扎。
當父母愛孩子時,孩子就學會了愛一切,愛是兒童最好的食糧。
可現實中很多家長在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給孩子買最好的衣服,最貴的玩具,報最貴的培訓班,可卻不愿和孩子一起去玩把沙子,在孩子需要他的時候,他只是低頭刷手機。
豐厚的物質也許是愛,但絕不是正確的愛, 一件衣服的昂貴與否,是不是大品牌,并不能贏得孩子的歡心,反而父母的用心陪伴,能激發出孩子真正的歡笑聲。
父母都會說,我怎么會不愛他呢,我給了他生命,給他吃穿,養育他,我心里很愛他。
但是,父母卻“以愛之名”每天埋怨他,指責他,訓斥他,給了他一大堆否定的話;會當著客人的面吵他,甚至在大街上就踢了他一腳,這些行為都不是愛,而是傷害。
到底什么是愛呢?
愛是忍耐,是慈祥,愛是相信和包容,愛是永不止息的期待。
在夏山學校,每一個孩子首先會得到自由,其次會都得一份真誠的“愛”,這樣的愛沒有附加項,就是單純的對一個孩子的愛。
得到愛的孩子,獨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記憶力好,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
因為他有一個穩定的愛的環境。
好的教育,往往是松弛的
夏山學校從1921年創立之后,因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很快聞名于世,因為學校因材施教的自由教學模式,夏山學校被評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
尼爾在創立這所學校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讓學校來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來適應學校。
夏山學校的校舍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我們培養出來的只是一個懂事的“機器人”,他們從小就懂得規矩和法則,懂禮貌守紀律,但他們沒有自由,甚至是沒有尊嚴的。
其實,沒有什么問題兒童,只有“問題父母”和“問題人類”。
在壓抑和束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軟弱恐慌,在自由中成長的孩子卻更開朗無畏。
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著一味溺愛孩子,而是給孩子屬于個人的自由和尊嚴,給予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
現在的我們都喜歡“松弛感”,穿衣打扮要松弛,與人交際要松弛,可一提到教育孩子,當父母的就會立刻變得緊繃起來。
強壓之下,也許會培養出來一些符合社會規則的“成功人士”,但卻培養不出來一個平和樂觀、幸福滿足的孩子。
很多家長質疑夏山學校,正如很多孩子向往著夏山學校,這樣的自由讓家長質疑,這里的自由讓孩子們向往。
作為父母,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更加健康地長大,首先要學的就是松弛教育。
點擊圖片,即刻購買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過去和未來是人類不快樂的兩大原因。
留戀過去,恐懼未來,會讓我們失去了幸福的能力。而孩子恰恰是我們過去和未來的連接體,孩子讓我們聯想到自己的童年,更讓我們展望和擔憂著未來。
正是有了對未來的擔憂,我們常常干預孩子,覺得他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以愛之名”的干預破壞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父母應該學會放松心態,保護孩子天然學習的天賦,如果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空間,就會發現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超出我們的想象。
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尼爾,也出版過很多關于兒童教育的書,他一直在傳達著自己“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
在這本《夏山學校》一書中,我們能很清晰地了解到一個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期望,也能通過尼爾的這種教育理念,來對照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自由,不是放縱——夏山校長答家長問》一書中,尼爾通過對家長的答疑解惑,更深層次地解答了如何給孩子真正的愛和自由。
點擊圖片,即刻購買
家庭教育的這條路,很漫長也很曲折,很多家長都會產生焦慮,但讀過這本書之后,家長應該會明白,愛孩子,尊重孩子,才是教育的基礎。
在書中,尼爾說:
夏山學校的未來也許并不重要,但是夏山理念的未來對于全人類極其重要。我們的子孫后代必須擁有自由成長的機會。給予自由就是給予愛,唯有愛能拯救世界。
有了愛,孩子就擁有了內驅力量;有了自由,孩子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家長,也會在愛和自由的教育中,找到和孩子相處的平衡,把親子關系推向更融洽更和諧的未來。
點擊圖片,即刻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