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困擾著學生健康成長。尤其是心理危機,以其突發性和破壞性無情地沖擊著一個個原本安寧的家庭。平穩有序健康的校園生活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家庭的共同期盼。
但危機與機遇這對矛盾的對立面,不僅相互依存,還緊密交織在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中。在一定條件下,它們還能相互轉化。
因此,對心理危機提前進行科學有效的預防,不僅能避免悲劇發生,更能提高學生群體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
在校園心理危機的識別、預防與干預過程中,班主任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他們既是學生的知心人,也是聯系學校和學生家長的紐帶。其具體工作涵蓋多個關鍵環節,包括心理危機的篩查與預警,針對心理高危學生與家校聯手做好危機預防與轉化工作,以及持續跟進為學生提供在校心理支持與輔導。
專題培訓,注重實操
班主任預防心理危機的工作應從積極參與學校組織開展的系列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能力專題培訓開始。培訓形式結合校情和學情,重在實際操作。
一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證書培訓,積累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
二是每年春秋季節天氣多變是心理危機的高發期。學校可在開學前組織班主任開展春秋季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能力培訓。
培訓要重視實際操作,并要求班主任認真完成作業。比如,在學習完《筑牢生命的心理防線——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班主任須知》講座后,班主任要通過與心理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及時分析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完成《高危學生心理動態預警跟蹤表》的填報。
開學第二周開展班級全員心理普查,班主任要學會科學看待普查結果,將數據與行為對接,積極觀察學生在班級的表現,并與重點學生進行談心。
特別是畢業班班主任在高考成績公布后,針對實際成績與平時成績落差較大、個人期望較高實際分數較低、前期估分較高實際分數較低等三類學生要逐一做好跟蹤和疏導工作。
三是根據中學階段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開展系列心理專題培訓,比如青少年抑郁、焦慮、厭學、網癮等。
精準家訪,分類篩查
開展精準家訪不僅是班主任了解學生校園學習狀況的有效途徑,還有助于重點學生的心理危機預防。
新生家訪:班主任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前期學習、人際交往、家庭生活以及在新學校的適應情況,及早提供必要的支持。
轉學生家訪:要在入校前一周及入學后一個月兩個窗口時間內進行家訪,了解學生轉學前的學習與家庭生活情況,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
六類重點學生家訪:對于各類精神疾病、嚴重心理問題、明顯性格偏差、嚴重網絡成癮、嚴重親子關系不良以及休學在家等六類重點學生,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與就醫情況,做好心理幫扶工作。
特殊事件學生家訪:對于近期遭遇過失去親人、家庭變故等重大家庭生活事件的學生,要在事件發生后立即家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服務。
實地走訪前,班主任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與家庭背景,聯系心理教師查看心理檔案、心理測評信息等資料;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時可根據家長當下的表情、動作、坐姿、教育理念及時調整心理輔導計劃,并直觀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和成長背景,觀察親子交流的情況、尋找干預的切入點,從而更好地幫助家長輔導孩子。
此外,班主任還應提醒家長把握愛的邊界,多用耳朵積極陪伴,學會用長遠眼光看待孩子成長,盡量做到不焦慮、不雞娃、不忽視;引導家長把成長的主體責任還給孩子,建立適應中學生活的作息時間和家庭公約,劃定親子責任邊界、明確新的陪伴方式。
每次家訪結束后班主任需要第一時間更新本班級特殊學生名冊,若有新發現需要及時填報《高危學生心理動態預警跟蹤表》,并與心理教師溝通該生的具體情況。對心理高危學生需要進行多次回訪,記錄越詳細越好。班主任還可撰寫家訪典型案例,把家訪過程中的點滴感悟、家校溝通方面的好方法寫成案例。這不僅能幫助班主任做好自我防護工作,還可以利用班主任例會進行家訪經驗分享,互相借鑒學習,共同做好心理危機預防工作。
明確步驟,有效干預
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若發現疑似心理高危學生,需要第一時間聯系心理教師,反饋學生心理狀況,并由心理教師進行專業評估,同時及時上報相關領導。
心理教師評估之后,如果目前還不是心理高危學生,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繼續關注該生的心理動態,既要做好該生的風險防控,也要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如為該生提供同輩的人際支持,安排學生做好日常的低調關注,協調各學科教師適當調整對該生的課程及學業要求,利用恰當的機會給予更多的正向評價,鼓勵該生多運動或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同時班主任需要遵守保密原則,非必要不與其他科任教師交流該生相關信息,以免學生承受不必要的壓力。與科任教師的交流集中在關注學生是否在課堂缺席和日常學習行為表現,促使科任教師調整對學生學科學習結果的期待,增加對學生的積極幫助。
如果學生確為心理高危學生,在家長來訪前首先進行學校研判,達成共識后,班主任第一時間聯系學生父母到校面談,并與心理教師、家長、年級組長、分管校領導開展多方會談,商討進一步的干預方案。
班主任在聯系家長時盡量采取委婉的表達方式,避免引發家長恐懼情緒或者防御退縮行為。
干預方案商定之后,若學生需要辦理停宿、請假或者休學以配合長期治療,班主任應協助家長到相關部門問清楚時間節點與注意事項。相關手續辦妥之后,班主任需要將該生情況在心理輔導站和教務處備案,并反饋到年級組及分管領導處。
在家長接走孩子后,繼續關心和關注學生的治療進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與信任關系,并將了解到的情況反饋給心理教師。班主任干預的每一步,都需要及時記錄。
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應對是一項需要各方協同配合、相互支持的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班主任應當努力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中國教師報》德育版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