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舉辦了一次特別展覽,公開展出了約3.5萬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老照片。與此同時,這些照片也全部對公眾開放,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
這些照片結集為《華北交通寫真》,由“華北交通株式會社”于1939年至1945年期間在中國北部西北部拍攝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當時管理著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鐵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網絡。這批照片中,幾乎沒有戰爭場景,主要以華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人力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狀況為多,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內容也不少。
雖然名為《華北交通寫真》,但照片實際囊括了中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今天發布一組1938年天津老照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30日天津淪陷。日軍占領天津后立即成立了天津偽政府(天津治安維持會),隨后又成立了偽華北臨時政府,地方治安維持會改組為天津特別市公署,后又改稱為天津特別市政府。
第一輯:
第二輯:
第三輯:
第四輯:
此次分享的照片是1939年8月天津大水災時的場景。
天津北站到豆張莊之間的水害情況。1939年8月6日。
天津北站到豆張莊之間的水害情況。1939年8月6日。
天津北站到豆張莊之間的水害情況。1939年8月6日。
京山線天津北站附近,白河上游的水害情況。1939年8月7日。
被水淹沒的棉花田,漢溝鎮,1939年8月14日。
帶著美國面粉和藥品,水害地區慰問團在漢江鎮。1939年8月14日。
水災情況,特別第三區,天津至塘沽之間,在船只與車輛聯絡出發和到達前的擁堵狀況 。1939年8月。
天津地處區域地形陡峭,地勢低洼,土層植被覆蓋薄,特別容易造成大洪水。天津還處于海河流域下游,由于海河是由上游的永定河、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五大河流還有眾多支流等匯集而成的一條寬度不大的且泄水能力小扇形水系,因此當天津及周邊地區進入夏季雨季時,洪水來勢兇猛且渲瀉不暢,極易引起海河地區洪水泛濫。
1939年8月,華北地區普降暴雨,海河上游和天津市內多處河道水勢猛漲,洪水匯成一片。1939年8月20日,陳塘莊大埝崩決,海河以南地區成為澤國。8月21日洪水進入天津市區,小劉莊、謙德莊和佟樓等地相繼被洪水淹沒。此后,天津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所淹,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浸泡長達一個半月之久,天津的陸路交通和工商業瀕臨癱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法幣約6億元。
北站附近的受災民眾。1939年8月23日。
東馬路上擁擠的避難民眾。1939年8月23日。可以看到一面卍字旗。紅卍字會是民國時期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慈善組織。
日租界旭街的浸水狀況。1939年8月24日。
旭街是天津日租界的主要街道,如今為和平路,北起東南角,南至多倫道與新華路相接。當時,旭街十分繁華,有諸多商家云集,如中原百貨公司、華竹綢緞莊、老九章綢緞莊等。
旭街的救助舟。1939年8月24日。
日租界的避難者,幾名男子在水中護送一名女子和一名兒童。1939年8月24日。
從鐵路局方面調撥過來的應急救援船。1939年8月24日。
東馬路擠滿了難民。1939年8月24日。
北站前的難民集合處。1939年8月24日。
京山沿線水災情況。1939年8月24日。
日租界山口街,避難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職員 。1939年8月24日。
日租界須磨街的浸水情況。1939年8月24日。
在日租界明石街附近,紅卍字會的活動。1939年8月24日。
日租界松島街的浸水情況。1939年8月24日。
東馬路水災情況,1939年8月24日。
日租界石山街,華北交通株式會社職員的救助作業。1939年8月24日。
東馬路上擁擠的避難民眾。1939年8月24日。
水災發生時參與救助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職員們。1939年8月。
特三區碼頭的受災情況。1939年8月。
特三區碼頭的受災情況。1939年8月。
天津站長1939年8月27日的布告。
水災期間的鐵路醫院醫護人員與患者。1939年8月。
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的醫療班看板。1939年8月。
水災之后,天津北站和天津站之間受災民眾們的生活。1939年12月。
無家可歸的災民們的生活。1939年12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