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關注
1
英國死亡率創歷史新低
去年英國的死亡率創下了歷史新低,2024年登記的死亡證明顯示,人均死亡率已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而且還略低于2019年的紀錄,已經重回長期逐步改善的趨勢。1974年至2011年,英國的登記死亡率穩步下降了一半,這主要得益于治療心臟病方面的進步,包括吸煙預防和醫學進步。
從2011年到2019年,改善速度急劇放緩,然后在新冠疫情期間改變了方向,死亡人數比正常情況下多出數千人。2022年是疫情后的第一年,死亡人數也大幅增加。盡管類似發達國家自2011年以來也經歷了死亡率改善放緩,但英國的情況更為明顯,預期壽命“在同類國家中墊底”。增長放緩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減少吸煙等較為容易的改革措施已經做完,進一步改善變得更加困難。與此同時,在社會不平等加劇和NHS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英國的肥胖、飲食不良和運動水平低等問題加劇。
然而,總體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僅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因為英國四分之三以上的死亡發生在70歲以上。因此,主要趨勢是由這個年齡段的人的情況所驅動。令人擔心的是,研究也發現年輕人群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比如20-44歲人群的死亡率呈“令人擔憂”的上升趨勢。
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死亡率實際上一直在略有上升,甚至在疫情爆發之前也是如此。目前的年輕人死亡率甚至比2011年都有上升。盡管這一年齡段的死亡人數遠低于老年人,但原因更加多樣。英國每年死亡的20-44歲人群不到20,000人,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3%。外部原因和藥物相關原因最為重要,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通常就是因為這些原因而死亡,例如藥物過量、酒精相關死亡、事故、兇殺和自殺等原因。
2
歐洲成立“自愿聯盟”以保障烏克蘭和平
昨天,英國首相斯塔默宣布了一項四點計劃,旨在與烏克蘭合作結束戰爭。他在周日表示,英國、法國和其他國家將成立“自愿聯盟”,保障烏克蘭安全。在訪美結束后,他召集了18位領導人舉行峰會,這些領導人大多來自歐洲,包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后者稱感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歐洲團結達到了長期以來未曾見過的極高水平”。
峰會結束后,澤連斯基前往桑德靈厄姆,會見了查爾斯三世國王。不過他也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已準備好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烏克蘭原本有望在澤連斯基訪問華盛頓期間簽署這項協議,該協議將允許美國開發烏克蘭稀有的礦產儲備,但 上周末,澤連斯基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生了激烈的交鋒,在一場讓全世界瞠目結舌的爭吵被直播后,雙方不歡而散。
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巴黎和倫敦提議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空中、海上和能源基礎設施”上休戰一個月。 斯塔默在領導人會晤后不久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各方已達成四點共識: 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并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壓力; 任何持久和平都必須確保烏克蘭的主權和安全,烏克蘭必須出席任何和平談判; 如果達成和平協議,則增強烏克蘭的防御能力,以阻止任何未來的入侵; 建立一個“自愿聯盟”來捍衛烏克蘭的協議并保證事后的和平。
斯塔默還宣布英國將額外提供16億英鎊(20億美元)的出口融資,用于購買5,000多枚防空導彈。此外,英國還將提供22億英鎊貸款,以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這些貸款由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的利潤支持
3
劍橋四分之一居民持非英國護照
說到英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人們通常會想到倫敦,但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劍橋的國際化程度更高: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這里有28%的居民持有非英國護照,而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平均水平為10%,倫敦也僅有23.3%。此外約38%的劍橋居民出生在英國以外,遠高于英格蘭和威爾士17%的平均水平(倫敦的這一數據則是40.6%)。 劍橋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國際學生和雇員,這里有60多家跨國公司,劍橋大學和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都擁有大量國際學生。
然而,除了國際學生和公司帶來的機遇之外,這里的貧困問題也較為國際化。 劍橋被認為是英國最不平等的城市之一,該市收入前20%的人的收入是收入最低20%的人的兩倍多,城市也收容了不少難民。 劍橋難民安置運動的負責人透露,該城市的一小部分移民是來到這里時幾乎一無所有的庇護尋求者。 目前,劍橋約有120個家庭獲得該組織的支持。 大多數家庭是通過安置計劃抵達的, 不到0.5%的劍橋人口(即大約690人)是通過支持庇護計劃或烏克蘭和阿富汗之家安置計劃抵達的。
由于人口增長,劍橋正面臨嚴重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2011 年至 2021 年間,該市人口(涵蓋所有國籍)猛增了17.6%,達到145,700人,增幅超過英格蘭東部的任何其他地區。截至去年年底,劍橋的平均房價為515,000英鎊,遠高于英國271,000英鎊的平均水平。同期的租金為每月1,755英鎊,比英國平均水平高出32%。
4
政府計劃禁止再建無地權公寓
英國政府計劃改革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地權的計劃,未來將禁止出售新的無地權公寓。在地權租賃制度下,地主(freeholders)擁有建筑物所在的地皮,而房產業主(leaseholder)只擁有地皮上公寓的產權,并且產權有年限。政府表示,它希望轉向一種與世界其他地區更一致的房屋建造方式,即共同持有,房主擁有他們所居住建筑物下方的地產股份并對其擁有控制權。今天發布的新政策白皮書指出,將禁止出售新的無地權公寓,并通過新的法律框架鼓勵地主將地權出售。新發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公布。
英格蘭和威爾士總共有大約500萬套無地權房屋。近年來,房產業主無法控制建筑物外部維修和維護的成本成為一個被廣泛討論的社會問題,尤其是物業費高漲的情況下。有業主在2022年到倫敦西郊Southall購買了一套一居室公寓,服務費賬單從2022年的每月約65英鎊增加到今年的每月200多英鎊。還有一位謝菲爾德的三居室公寓業主的物業費在四年內上漲了356%——從每月 106 英鎊漲到了483英鎊——高物業費還影響到了房子的二次銷售。 據房地產公司Hamptons稱,2023年至2024年間,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業主為其大樓的公共維護和服務支付的金額上漲了11%,平均為2,300英鎊。
負責管理大樓的公司表示,成本上漲可以歸因于合法支出,包括能源價格和更高的通貨膨脹率,但許多業主認為漲價幅度不公平。在現行制度下,必須有地產持有人任命物業公司。而如果公寓業主共同持有地產,他們將在對支付的物業費用和決定物業公司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圖文來源:BBC/Telegraph/Sky News/Financial Times/Daily Mai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