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能化無疑成為了汽車產業的主旋律,各大車企紛紛加碼智能駕駛技術,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
長安汽車率先打破價格壁壘,宣布將激光雷達這一高端配置下放至10萬元級別的車型,引發了行業震動。比亞迪緊隨其后,發布了“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并推出了一系列搭載該系統的車型,更令人驚喜的是,6.98萬元的海鷗(參數丨圖片)車型也搭載了高階智駕功能,真正實現了“加量不加價”。
這一系列操作,無疑在汽車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長期以來,高階智駕功能往往與高端車型綁定,高昂的價格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長安和比亞迪的舉措,無疑是在向市場宣告:“智駕平權”時代即將到來,高端智駕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
然而,隨著智駕平權概念的興起,一個關乎未來出行話語權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智駕平權與智駕收費的沖突。
一方觀點認為,智能化是未來發展趨勢,科技普惠是最終目標,智駕平權能讓更多人享受到智能駕駛帶來的便利,是必行之勢。
另一方觀點則認為,目前智駕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各家水平參差不齊,“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依然適用,過早地追求平權,可能會導致技術發展停滯。
這場關于智駕平權與收費的爭論,背后折射出的是對未來出行生態的不同構想。如何平衡技術普惠與商業利益,推動技術進步,將是未來汽車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但肯定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持續下降,智駕平權終將成為現實。
智駕平權與智駕收費
說起智駕收費,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特斯拉。
馬斯克曾經表示,如果智能駕駛能全面實現,可以沒有利潤賣車。簡單來說就是,他想做的是將車輛的價格打下來,采用軟件付費的方式盈利。
這一邏輯理論上是說得通的,被打下來的車價就相當于一張廉價游樂場門票,降低了大多數人的入場門檻,后續的一系列軟件訂閱服務就像是游樂場中一個個單獨的項目,無論你是想坐摩天輪,還是想坐過山車,一個項目一個價格。
但是細究之下就會發現,這個邏輯存在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要如何把車價打下來?
目前特斯拉在售的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價格都集中于20萬元以上,部分配置的車型已經超過了30萬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是妥妥的中高端梯隊,購買門檻相對較高,此前宣傳的低價車型又遲遲沒有上市。
要知道,近幾年汽車市場的主旋律是價格戰,主流市場車企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降本,降低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就算是BBA等豪華品牌,其主流市場的車型也沒能幸免。在這種情況下,愿意再額外花錢購買高階智駕的車主,又能有多少?
就算特斯拉把單車價格打下來之后,其軟件訂閱的邏輯其實也有一個BUG,那就是許多購買低價車型的用戶,一定意義上就代表著預算不足。試想一下,如果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你還愿意再花幾萬塊錢去購買高階智駕訂閱嗎?
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國內大多數車企采用的是將車價和高階智駕功能綁定在一起,相當于游樂場中的通票。
例如小鵬G6為例,雖然標配高階智駕,但是更高階的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如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AI代駕、城市NG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等功能,則需要購買MAX版本車型才能實現。
還有許多車企雖然聲稱高階智駕收費,但是在購車過程中,基本采用的是“限時免費贈送”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智駕平權,如極氪、小米等車企。
前面提到的小鵬汽車近期也采用了標配的方式,其新發布的小鵬P7+車型全部都是MAX版本,全部標配NGP,在分享會現場,小鵬汽車還宣布了P7+及后續車型將不再區分Max和Pro版本,全系均將標配AI智駕,并表示不選裝、不訂閱、不付費。
綜合以上對兩種形式的分析,再加上小鵬、比亞迪、長安的操作,不難看出,將高階智駕作為標配,把高端科技匯集消費者,最終實現真正的“科技平權”,才是當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
為何會有人質疑?
既然智駕平權,沒有套路,直接標配,可以惠及消費者,為何會有人提出質疑的聲音?
這是因為當前汽車行業的智駕功能還并不成熟,繼高速NOA之后,城市NOA開始成為許多車企布局的主流功能,但不同車企之間的高階智駕功能,卻是水平不一的。
余承東就在前段時間表示:“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雖然大家都叫高階智駕,但是實際使用起來是有區別的,就算是許多高價車型的高階智駕,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問題。
另一方面,現如今的智能駕駛依舊是L2級別的水平,L3都不知何時能夠開放、更別說L4和L5了,依然處于遙遙無期的狀態。
以上兩點,說明智能駕駛是一個還有巨大發展空間的技術,同時它也是一項高投入、高門檻的技術,通過收費方式實現商業閉環,支撐車企和智駕公司的研發和創新,可以加速智駕技術的發展。
這就是有人質疑的原因,那就是現在的智駕并不成熟,等到技術成熟,被市場大規模認可之后,再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加速智駕平權的進程。
筆者認為,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無論從哪種說法來看,“智駕平權”都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畢竟對于消費者而言,誰不希望加配不加價呢?
而站在行業角度,長安和比亞迪的舉動也意義非凡,因為推動智駕平權是一個過程,總要有人開“第一槍”,并且在普及之后的大量道路行駛數據,也能反哺車企,推動其智駕技術的進步。
另一方面,雖然現如今高階智駕的成本較高,技術還不夠成熟,但由于摩爾定律的存在,芯片的性能平均每兩年就會翻倍,而價格則會下降一半。
無論是高階智駕硬件中的激光雷達芯片,還是毫米波雷達芯片,都會在摩爾定律的規則下無限進化,或許現在許多高階智駕還只是能用的狀態,但兩年后呢?五年后呢?甚至是十年后呢?
等到高階智駕從“能用”進化到“好用”,當標配高速NOA開始變成標配城市NOA,并且方案成本越來越低時,筆者相信,智駕平權必將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的主流。
由此可見,高階智駕應該朝著平權的方向發展,但實現完全的平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需要克服諸多挑戰。
而高階智駕收費,終有一天會與我們說再見。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