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黑公關”攻防戰:懸賞500萬背后的行業暗戰
3月2日,鴻蒙智行發布了一條“懸賞令”——最高獎勵500萬元,征集針對其品牌及尊界S800車型的異常評論線索。這一動作背后,是近期網絡上突然涌現的數十萬條負面攻擊信息。這些評論的賬號大多活躍度低,文案雷同,且集中在同一時間段發布,被認定為“有組織的黑公關行為”。
一場數據異常的輿論風暴
根據鴻蒙智行的調查,異常評論主要呈現三個特征:
1. 賬號異常:大量注冊時間短、互動記錄稀少的“僵尸號”參與評論;
2. 時間集中:同一話題下,短時間內出現數百條相似內容;
3. 內容模板化:文案高度重復,集中于“技術造假”“測試違規”等指控。
事件導火索或與1月的一場測試爭議有關。當時,尊界S800在與邁巴赫S680的對比測試中,被曝出測試車輛未經車主知情導致損毀。盡管江汽集團回應稱測試車輛通過正規租賃渠道獲取,并提前告知用途,但該事件仍在社交平臺持續發酵,最終演變為針對品牌的集中攻擊。
車企為何成為黑公關重災區?
汽車行業競爭激烈,黑公關早已不是新鮮事。2024年,比亞迪、蔚來等車企也曾推出“萬元懸賞”打擊惡意攻擊。但鴻蒙智行此次將獎金提高至500萬元,側面反映出行業競爭的升級。
從動機看,黑公關的矛頭往往指向兩類車企:
1. 新勢力挑戰者:如鴻蒙智行這類依托華為技術快速崛起的企業,可能威脅傳統車企市場份額;
2. 技術爭議對象:尊界S800搭載的華為智能駕駛技術,若成功突圍,或打破現有市場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鴻蒙智行2025年2月銷量達2.15萬輛,旗下問界、智界等品牌成交均價位居行業前列。這種增長勢頭,或許加劇了競爭對手的危機感。
打擊黑公關:治標還是治本?
鴻蒙智行的應對策略分為三步:
1. 法律追責:聯合尊界法務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已對部分涉案人員采取強制措施;
2. 懸賞激勵:通過高額獎金鼓勵網友提供線索,擴大信息收集范圍;
3. 輿論澄清:發布聲明強調測試合規性,試圖挽回公眾信任。
但這種手段能否根治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兩大難點:
1、隱蔽性強:黑公關多通過境外服務器或虛擬身份操作,追查成本高;
2、利益鏈復雜:從“水軍”組織到幕后金主,產業鏈分工嚴密,單一企業難以徹底鏟除。
行業反思:為何總有人“不想讓你成”?
車企間的暗戰,本質是市場話語權的爭奪。以尊界S800為例,其售價定位直接沖擊30萬-50萬元豪華車市場,觸動了BBA(奔馳、寶馬、奧迪)及部分國產高端品牌的利益。而華為技術的加持,更讓傳統車企擔憂喪失“技術定義權”。
這種現象并非孤例。2024年,某自主品牌高管公開稱“特斯拉智駕領先國內兩年”,被質疑刻意貶低合作伙伴;小米造車初期,亦遭遇“手機企業不懂造車”的輿論圍剿。這些案例揭示了一個潛規則:當新興勢力威脅現有格局時,打壓往往比合作更“高效”。
普通人如何看待這場混戰?
對于消費者而言,車企互撕的戲碼早已審美疲勞。社交媒體上,一條高贊評論寫道:“我們不在乎誰雇了水軍,只關心車好不好開、安不安全、價格實不實在。”
懸賞500萬的舉措,短期內可能震懾黑公關,但長期來看,車企更需要用產品說話。畢竟,再多的公關戰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2025年1-2月,鴻蒙智行累計交付5.65萬輛,市場仍在用真金白銀投票。而那些靠抹黑對手生存的車企,最終會被用戶的選擇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