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驚天一扣,扣碎了“鐵飯碗”的枷鎖。
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CBA全明星周末,扣籃大賽顯得尤為引人注目,身高僅1米76的外卡人員陳登星,完成了一記“史詩級”扣籃。
他助跑、騰空、飛躍7人,胯下換手將球砸進籃筐。
全場沸騰,籃球名宿齊刷刷亮出滿分,這位39歲的“草根扣將”以雙50分的絕對優勢奪冠,甚至擊敗了前NBA扣籃王迪亞洛。
賽后,當記者問他最想感謝誰時,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如果沒有那位引路人,我現在可能還在銀行數錢。”
1
時間倒回9年前,陳登星還是一名普通的銀行員工。
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復著點鈔、對賬、接待客戶等流程,生活看似穩定,但他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有人很具體描述過:“那種感覺就像被關在一個透明的盒子里,看得見外面的光,卻觸不到。”
與許多銀行人一樣,他面臨著職場常見的困境,晉升緩慢、工作機械、個人價值感缺失但他與籃球的緣分從未斷絕。
午休和班后時,他常溜到附近的球場練扣籃,哪怕只有半小時。
同事調侃他“不務正業”,他卻自嘲:“扣籃是我的‘精神加班費’。”
2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一次業余籃球賽上,陳登星的一記暴力扣籃,讓場邊觀戰的前職業球員大為震撼。
賽后,他口中的“伯樂”急忙過來找他說:“你的彈跳和爆發力,不該埋沒在柜臺里。”
這句話像一記驚雷,劈開了陳登星心中的所有猶豫。
他毅然辭去銀行工作,投身職業籃球訓練。家人反對、朋友不解,甚至有人嘲諷他“29歲了,還做白日夢”。
但他堅信:“如果一輩子都不敢為熱愛冒險,那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3
轉型之路布滿荊棘。年齡偏大、身高劣勢、職業化訓練的強度,每一項都是挑戰。
他每天凌晨5點起床,綁沙袋練彈跳,對著錄像研究戈登、拉文等扣籃大師的動作。
2019年,他在CUBA扣籃大賽中一戰成名,被網友稱為“中國戈登”。
2021年,他首次參加CBA扣籃大賽,以1分之差屈居亞軍,卻因“高齡追夢”的故事圈粉無數。
2024年,他在澳門3x3WT扣籃大賽奪冠,證明“草根”也能站上國際舞臺。
2025年,他終于用兩記滿分扣籃,讓“陳登星”三個字寫進CBA歷史。
4
陳登星的故事,撕開了銀行人共同的痛點,我們是否活成了“工具人”?
據統計,國內銀行業從業人員超過400萬,其中許多人像曾經的陳登星一樣,在穩定與熱愛的夾縫中掙扎。
一位匿名銀行員工留言:“每天蓋章蓋到麻木,但想到房貸和孩子的學費,連辭職的勇氣都沒有。”
不過,陳登星用經歷告訴我們:“圍城”的墻,從來不是行業本身,而是自我設限的心態。
某銀行客戶經理轉型自媒體,靠理財科普視頻年入百萬;柜員利用業余時間考取心理咨詢師,開創副業幫助職場人減壓等。
你的熱愛,就是最好的指南針。
陳登星的成功并非鼓勵盲目辭職,而是傳遞一種思維,在現有軌道上尋找“破局點”。
銀行人擅長的數據分析、風險把控、溝通能力,跨界到金融科技、咨詢等領域可能是優勢。
不妨利用業余時間嘗試副業,如寫作、攝影、編程,低成本驗證可能性。
通過行內培訓、行業交流活動,甚至像陳登星一樣,在業余比賽曝光自己。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熱愛永遠是高分選項,陳登星的飛躍,不僅跨過了7個人的高度,更跨出了社會對“穩定”的執念。
如果你也在迷茫,可以問問自己:“五年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別人39歲還能飛,你為什么連跑都不敢?
也許,你需要的不是立刻辭職,而是一次勇敢的“精神扣籃”,跳出思維的框,去觸摸那片屬于自己的星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