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世界先進制造技術論壇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2025年3月1日,IBM中國投資公司正式宣布停止運營,北京、上海、大連三地的1800名員工集體失業,辦公場所設備火速拆除。
有員工透露,部分人僅獲“N倍月薪”補償,而此前提出的“2N賠償”“緩沖期”等訴求均未實現。
對此,官方回復稱:
IBM在全球范圍內整合產品開發職能。
繼去年秋天中國實驗室的調整后,原以承載IBM產品開發職能為主要目的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已完成其主要使命,因而計劃關閉。關閉流程將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IBM(中國)有限公司是IBM中國的業務實體,其運營不受影響。
我們的業務重心依然是幫助中國企業抓住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上述變化不會影響我們支持大中華區客戶的能力。
這一幕似曾相識——2024年8月,IBM已裁撤中國研發部門,千名員工在“三分鐘線上會議”后被裁,盡管當時補償方案高達“N+3”,但此次調整被視為此前裁員的延續。
41年興衰史:從“IT黃埔軍?!钡谨鋈煌藞?/strong>
IBM與中國市場的淵源始于1979年中美建交,1984年正式成立中國公司,一度被譽為“IT界黃埔軍?!?,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其中國研究院更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領先全球,員工年薪曾高達2-3萬,遠超當時人均收入,甚至“戴工牌逛街都會被搭訕”。
然而,近年來IBM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業績雪崩:2023年收入暴跌19.6%,2024年上半年再降5%,成為亞太區業績“拖油瓶”。
戰略失誤:錯失云計算與AI風口,全球市值停滯不前,而微軟同期增長12倍。本土華為、騰訊等企業強勢崛起,IBM技術優勢蕩然無存。
研發撤離:2024年8月宣布關閉中國實驗室,研發職能轉移海外,此次投資公司關停為其“最終章”。
外企大撤退:奔馳、戴爾、星巴克集體“瘦身”
IBM并非孤例,一場外企“裁員潮”正席卷中國:
奔馳中國:裁員15%,賠償方案高達“N+11”,但中國市場營收下滑8.5%,銷量跌至5年前水平。
戴爾:兩年裁員超2萬人,目標員工總數砍至10萬以下。
星巴克:傳言出售中國業務股份,被瑞幸反超“王座”。
國產崛起:新能源車、AI、無人機改寫游戲規則
外企退潮背后,是中國企業的全面逆襲:
比亞迪:2024年銷量427萬輛,同比增41%,碾壓BBA在華份額。
華為鴻蒙:用戶破8億,字節跳動憑TikTok重塑全球社交版圖,大疆占據美國70%無人機市場。
文化自信:Z世代用消費投票,“國際范”不再吃香,本土品牌以技術+文化重塑賽道。
IBM的未來:不退出中國,但必須“換腦”
IBM強調,此次關停僅為研發部門調整,核心業務(如混合云、AI服務)仍通過IBM(中國)有限公司運營。然而,其轉型之路充滿挑戰:
戰略重心:押注企業數字化,收購云服務公司HashiCorp、聯手高通布局。
本土化困局:缺乏靈活運營,難以復制特斯拉、蘋果的成功模式。
歷史總在重演:依賴特許權或技術壟斷的企業,終將被革新浪潮吞噬。 中國周期已切換至“科技+文化”主場,外 企若無法讀懂本土需求、加速認知革命,注定淪為“舊時代的遺物”。
正如網友所言:“時代拋棄你時,連再見都懶得說。”
感知芯視界媒體推廣/文章發布 隗女士 15061886132(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免費下載
光子產業報告【500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