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文章。
上文說,烏克蘭強硬利好東方,有朋友感覺不對頭,說東方不是應該支持俄羅斯么?邏輯是這樣的:如果美國如拜登那樣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極限施壓,那么就應該防止俄羅斯不堪重負而崩盤;如果美國如特朗普這般,拉著俄羅斯強壓烏克蘭,那么烏克蘭強勢就更有利。
從東方的視角看,不要一家獨大,彼此制衡更有利于發展經濟、繼續修煉內功。簡而言之,英國需要歐洲均勢才能利益最大化;美國需要歐亞大陸均勢才能利益最大化;中國現階段需要全世界均勢,才能利益最大化。
某種意義上來說,烏克蘭很大概率會成為特朗普的“絆馬索”,即消耗很多精力,卻無法搞定的一個地方。即便表面上能搞定,最終也不會有實質性結果。
大家看著這幾個國家排列在一起,可能覺得有點亂。但是只要記得,他們是冷戰之后美國歷任總統的“絆馬索”就行了。
話說隨著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美國成了世界霸主。美國歷史上,克林頓大概是最幸運的總統(之一),因為他吃到了蘇聯解體的巨大紅利,在美國總統位置上可以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行事風格橫行無忌。那時的美國,即便對中國,也相當粗暴。最典型的就是“銀河號事件”,直接體現了美國的霸權,同時也是中國在韜光養晦時代的屈辱。中國當時正處于改革開放關鍵階段,急需發展經濟,能直接反擊美國霸權的籌碼遠不如現在充分。
然而就在美國不可一世之際,科索沃事件爆發,美國帶領一幫小弟轟炸南聯盟(塞爾維亞與黑山的聯合體,在美國的打擊下分裂)。這里必須再次強調一下,美國在轟炸南聯盟的過程中,悍然轟炸中國大使館,造成幾名中國記者犧牲。雖然事后美國道歉賠款,但那也是美國霸權時代,中國的屈辱性事件之一。弱小的塞爾維亞面對北約絲毫沒有還手之力,但科索沃事件消耗了克林頓政府大量精力。某種意義上來說,塞爾維亞成了克林頓政府的絆馬索。因為美國那場戰爭,目的不僅僅是轟炸南聯盟,更主要的是打擊新誕生的歐元。
小布什時代,中美關系相對還算正常,但這并不表示美國不想把霸權施加在中國身上。最典型的是南海撞機事件,造成中國飛行員王偉犧牲。當時中國為了韜光養晦與改革開放大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在小布什政府橫行無忌之時,九一一恐襲事件爆發,美國發兵阿富汗,由此拉開跨度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
好戰的小布什好高騖遠,阿富汗戰爭尚未結束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雖然美軍憑借軍事優勢占領了阿富汗主要城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尤其是美軍無法消滅塔利班,最終導致阿富汗戰爭失敗。這兩場戰爭牽扯了小布什政府的主要精力,并且導致美國的國債飆升。
所以說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成了小布什的絆馬索。美國在深陷兩場戰爭的情況下,沒有多余的精力在中國周邊搞事情。說實話,如果小布什時代,美國集中力量在中國周邊搞事,那時中國應付起來會比現在吃力得多。
奧巴馬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但他的戰略比較迷糊。他擔任總統前期,主要在俄羅斯周邊搞事情,最典型的事件是和拜登一起策動了烏克蘭顏色革命,給后來的烏克蘭戰爭埋下伏筆;后期在中國周邊搞事情,典型事件就是中美南海對峙。
然而在2016年夏天,南海對峙高峰之時,杜特爾特當選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不僅不買奧巴馬的帳,甚至對奧巴馬冷嘲熱諷,搞得奧巴馬灰頭土臉。因為奧巴馬讓美軍在南海耀武揚威,旗幟就是給菲律賓撐腰。結果杜特爾特不領情,差點把奧巴馬搞破防了。所以奧巴馬時代,菲律賓成了他的絆馬索。
拜登時代的絆馬索,可以說是朝鮮。拜登上任之前,半島南北的關系還算不錯。拜登上任不久,文在寅卸任,尹錫悅上臺,半島南北劍拔弩張。拜登的套路,是想拉著日韓等小弟,在中國周邊制造麻煩。但是朝鮮始終很硬氣,不給拜登任何面子。拜登也沒辦法,一方面朝鮮擁核,另一方面朝鮮背靠中俄。
由于拿朝鮮沒轍,拜登在東亞的一系列布局最終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所以上次總統大選,拜登干脆棄選。原因很簡單,他的那套拿朝鮮都沒轍,對中國更是無用功。
當然拜登也不是一事無成,畢竟他推動了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從烏克蘭顏色革命,到烏克蘭戰爭,拜登都是關鍵人物。他的最終目標,是團結西方對俄羅斯極限施壓,試圖讓俄羅斯二次解體。然而因為中國的存在,他的目標注定無法實現。
拜登拍拍屁股走人了,烏克蘭最終很可能成為特朗普的絆馬索。特朗普之所以要推動俄烏和平,一方面是為了證明他比拜登強,另一方面是為了諾貝爾和平獎(他自認為比奧巴馬強,而奧巴馬都有和平獎),第三是試圖拉攏俄羅斯制衡中國。但特朗普無法搞定俄羅斯,只能通過強壓烏克蘭實現所謂和平。
特朗普的做法很可能無法成功。一是因為,烏克蘭已經成了戰爭機器,很難輕易停下來;二是整個西方,包括美國、歐盟、英國,甚至還包括埃爾多安統治的土耳其,都支持澤連斯基。第三,就算后面能強壓澤連斯基認慫,因為他得罪了左派,也注定得不到和平獎。所以特朗普可能要在烏克蘭投入很多精力,但最終都無濟于事。
回顧冷戰之后的歷史走向會發現,每當關鍵時刻,中國總會遇到巨大利好。從中美博弈的角度看,從塞爾維亞到阿富汗到伊拉克到菲律賓到朝鮮到烏克蘭,這些外部因素,對美國是利空,對中國是利好。有人說,國運來了,擋不住。這是運氣,沒錯;但這真的只是運氣么?一次是運氣,兩次是運氣,三次以后,那就不僅僅是運氣能解釋的了。很多時候,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
實力和運氣,都是歷史大周期運轉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