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現代社會,女性的穿著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
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穿著應該保守得體,不得暴露,以符合社會對于女性的道德和家庭角色的要求。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當代女性自我意識逐步覺醒,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穿衣的個性和自由,并通過不同的穿著方式來表達自我。
而近日,一位陪讀媽媽的黑絲穿衣風格又引起網絡熱議,再一次將“穿衣自由”與“世俗身份”的矛盾沖突呈現在我們面前,
來和學爸一起探究一下這背后的故事吧。
01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成為女性在職場無法避免的話題,而當女性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后,回歸傳統的媽媽身份后,就必須按照世俗眼中媽媽們的樣子生活嘛?
近日,河南一位陪讀媽媽王女士(化名)的黑絲穿衣風格引發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河南的這位媽媽,原本有著屬于自己的事業,但是眼看自己的兒子步入高中,兒子的學習成為這個家庭里頂頂重要的事情。
為了孩子的學業,這位媽媽經過一番考慮后,還是選擇放棄事業,將自己的重心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成為一名全職陪讀媽媽”。不過即使放棄了職場,這位媽媽并不想連自己的穿衣自由也就此犧牲掉。
因此,在其兒子所在的高中門口,總會看到一位每天踩著十厘米的高跟鞋,穿著包臀短裙和黑色絲襪的女人接送兒子。
這種穿衣打扮在一群衣著樸素的“媽媽”群體中顯得格外“耀眼”,這位“黑絲媽媽”甚至成了學校門口的一塊亮麗的風景。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這種獨特的穿衣風格便引起了其他家長的注意與不滿,都一致認為她的穿搭不符場合和身份。
勸她“注意影響”,穿得正經一點,畢竟她都是高中生的媽媽了。
言下之意就是年紀大了,就別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了...
也可能在這些家長眼里,這位媽媽的打扮會帶壞自己的孩子。甚至有家長聯名向學校投訴,說她的穿搭“帶壞校風”。
而王女士對此并不這么認為,她覺得自己打扮得漂亮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給兒子最好的精神支持。
她也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穿搭,配文總是充滿自信:“我要給兒子最好的照顧,也要讓自己看起來漂亮!”
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穿衣自由,這與年齡,身份無關。愛美是每個人的自由。
但網友不買賬:“你這是陪讀,還是來選美的?”
對這位媽媽穿衣風格不滿意的并不只是“外人”,她的老公也表示不理解,說自己的妻子自從沉迷打扮以來,連家務都不怎么做了。而且兒子現在也開始天天照鏡子,說要學媽媽的“精致’。
還說妻子每天都想著怎么打扮,怎么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認為這與她辭職陪讀的初衷相背而馳。
“穿衣自由”是沒錯,但的確是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學爸也有點擔心,這位媽媽的穿衣打扮是否太過超前,追求自我而忽視了兒子的心理。畢竟高中正是青少年性啟蒙的關鍵時期,作為“母親”也有責任進行正確引導的。
如何平衡“自我”與“母親”身份的沖突,可能是這位女性急需面對的生活課題。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黑絲媽媽”的穿著不僅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也讓其他媽媽們對她敬而遠之。
她們擔心“黑絲媽媽”的動機不純,甚至有人懷疑她是不是在校門口“釣魚”,試圖吸引其他男性家長的注意。
這種誤解和偏見讓她感到困惑和委屈,但“黑絲媽媽”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她始終認為,這是自己的穿衣自由,又不影響別人,為什么要改變?
在現代社會,許多陪讀媽媽都面臨著“黑絲媽媽”類似的困境。
她們為了孩子放棄了事業,卻在陪讀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她們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找回自我,卻常常因為不符合社會的“標準”而受到指責。
這種矛盾和沖突,不僅讓陪讀媽媽們感到困惑,也讓整個社會陷入了深思。
02
關于“黑絲媽媽”的穿衣爭議,突然讓學爸想起了之前武漢被撞死小學生的媽媽,
只因為化了精致的妝容,沒有按照網友預期的“瘋瘋癲癲,邋里邋遢”的形象來,便被網絡暴力,致使其崩潰跳樓自殺。
在陪讀媽媽的案例中,因穿著短裙、黑絲襪被指責“不符合陪讀媽媽的身份”;
而在武漢小學生被撞事件中,又因穿著工裝、化著淡妝被質疑“不夠悲傷”,網友們同時否定了其作為“女生”和“母親”的兩種身份。
這兩起事例都將焦點集中在女性的外貌和穿著之上,其本質反映出了社會對女性形象的刻板期待,在這種刻板認知里,“精致”與“母親”這兩個名詞似乎成為了矛盾體。
難道說成為母親就必須要失去做“女孩兒”的資格了嘛?學爸覺得在成為母親之前,她首先是自己。
當然,黑絲媽媽這個事件之所以引起廣大網友的激烈反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關于黑絲穿搭的刻板印象。
學爸不難理解其他家長們對黑絲的排斥感。但其實黑絲最初只是一種時尚元素,本應是個人風格的表達之一,但在我們的認知里,黑絲總是與“性感”、“誘惑”、“色情”等不太好的詞語相聯系。
這種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社會文化背景和媒體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一些影視作品和網絡文化中,黑絲常常被用作性暗示的符號,從而導致人們對其產生了一種固化的認知。
這種認知不僅限制了人們對時尚的多元理解,也對穿著黑絲的女性造成了不公平的偏見。
而社會中對穿黑絲女性總是帶著有色眼鏡進行審判,質疑她們穿黑絲的動機,可能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釣魚”。這背后反映出的是社會對女性穿著的過度解讀和性別偏見。
這也使得女性的穿著往往被賦予過多的道德和性意味,似乎男性則很少受到類似的質疑。
03
“黑絲媽媽”的案例引發了關于穿衣自由、性別刻板印象和教育責任的廣泛討論。
在現代社會,母親作為獨立的個體,有權追求自己的美和幸福,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穿衣自由是個人權利的重要體現,但這種自由并非絕對的,當個人的行為可能對他人或社會產生不良影響時,就需要考慮其邊界。
但學爸也理解“黑絲媽媽”之所以如此堅持,也是因為她曾經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性,為了陪讀,她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打扮,找回一些自信和自我價值感。
但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人,而不是通過外在的“表演”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因此,陪讀媽媽們需要回歸教育本質,多與孩子溝通,關注他們的學業、理想和心理健康,而不是將自己打造成“時尚偶像”。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做自己”與“媽媽”身份的平衡,讓孩子在愛中自由成長。
網友評論:
網友1:
看見尼姑就想到和尚,看見黑絲就說人家不正經,這類人真特么虛偽懦弱!
網友2:
我覺的挺好,展示自己美的一面沒有什么不好
網友3:
明顯準備釣金龜婿的,掐指一算老公離婚
網友4:
穿得漂亮又不是罪過,各有各活法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