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力
一、燦哉!中軸線
登上景山放眼望,金碧輝煌龍騰狀;
一軸輻射萬千里,壯美中華金光燦。
北京中軸線兮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中有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兮,全長不下8公里。哦吁!遵《周禮·考工記》兮,位京城兮“中”。
何以“中”?中國人自古崇尚“中”,甲骨文“ 中”旗揚中。呵兮!五千年前,黃帝戰蚩尤兮逐鹿中原“中”,元前一千年,周文王伐崇侯虎兮東遷都豐邑(長安)中,呵兮!周成王滅商建西周,“宅茲中國”,定鼎中原兮遷都鎬京(洛陽)中,北宋趙匡胤,陳橋兵變哉定都開封中,呵兮!史上建都兮步步“中”。
壯哉!靖康之恥,元滅北宋哉定都北平,皇城東西“中”。明朝靖難之役兮朱棣遷都名北京兮,南北“中”,壯偉哉!元明清三代八百年哉皇權自東西南北哉移鼎“中”。
偉哉!新中國,一錘定音,首都北京!呵兮!中國心臟兮,大國脊梁天下中。
哦吁!從西岐西安遷北平、盛京(沈陽)南京移北京,北京啊北京,東南西北中心“中”。
若夫!中國人自古崇尚“中”,中正、中和、中庸兮允執厥中,孔子兮“過猶不及”,老子“守中”。朱熹“不偏不倚”,呵兮!遵循“中”兮,中華魂魄“中”。
若乃!中國名稱盡在“中”,周成王“宅茲中國”兮首舉“中國”,孫中山辛亥革命兮稱中國,新中國成立哉,偉大中國!
壯偉哉!北京中軸線,大國心臟線,輻射八邦兮引擎全國鑒。
哦吁!俯瞰北京城,天圓地方,一個方正的城,軸心一條大中線,呵兮,超大“中”字現。
若乃,西有燕山剛托,東有渤海環抱兮,中有“六海”柔依,意蘊兮,剛柔中正和。
呵兮,行走中軸線,一路風光見,首都無限美,江山盡歡顏。
正是:中軸擎天嘯,氣勢震天驕,
屹立北京中,神圣九州豪。
二、壯哉!中軸線
中軸一線貫南北,氣勢恢宏震魂魄;
星移斗轉八百載,泱泱古韻今猶在。
歷史滄桑,星漢泱泱。傳承兮文化根脈,秉續焉千秋魂魄。
哦吁!近八百年前,忽必烈建元大都,殿宇宮庭兮“丅”字廣場,開啟兮中軸線。明朝朱棣建皇宮兮紫禁城,壯哉!仿天星紫微垣兮天上人間!彰顯兮皇權至上!夫為政以德兮譬如北辰!(《論語:為政》)。
壯哉!天安門兮,受命于天,安邦治國。紫禁城兮,皇權城。太和、保和、中和殿兮三大皇權殿。《易經》曰:“保和、太和乃利貞”兮盡顯皇宮神圣。
呵兮!雄偉天壇祈年殿,皇家祭天祈福載,地壇先農壇兮,求五谷豐登見。
燦哉!左太廟,右社稷焉,“左祖右社”,正陽門前、前門大街、大柵欄兮“前朝后世”顯。
壯哉!暮鼓晨鐘鳴兮。人間煙火祥,呵兮!東西長安王府井,今之東西城區,二環、三環兮四五環,呵兮!樓宇接天兮街連街……
若乃!中軸線兮龍脈祥,依燕山兮天龍騰,西山玉泉入太液,歸“六海”兮。靈氣生焉龍脈潛,呵兮!陰陽平衡兮剛柔濟。
呵兮!金水橋兮御河衛,雄獅吼兮華表立,哦吁!天安、地安兮門接門……
壯哉!遠望中軸線兮金龍騰,近看市井哉乾坤城。呵兮!人間煙火,歲月如歌
中軸線屹立兮安如泰山,縱貫南北兮國之脊梁。呵兮!承載古都之重兮秉持中心之美,峨吁!氣貫長虹,歷史長河。
壯哉!中軸線,宛如一條巨龍在飛騰……
正是:昔之龍潛在,今之躍飛淵……(《易經》曰:“潛、在、躍、飛淵)
偉哉!暮鼓晨鐘日月轉,昨夜今朝天地寬;
千秋乾坤中軸處,國泰民安萬年歡。
三、偉哉!中軸線
天安門上舉目望,紅旗招展天宇亮;
中軸心兮金光閃,引擎全國盡輝煌。
歷史變遷,軸心壇變,昔之皇宮寶殿,皇權撼,今日軸心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兮人民至上!革命烈士紀念碑,主席紀念堂兮人民不忘!國家博物館焉文脈燦.
壯偉哉!中軸線,大國脊梁載.哦吁!昔之封建專制皇權圣,今之人民民主人民上!哦吁!共產黨領導,共產主義哉一定實現!中軸線兮見證!
壯哉!1919五四運動,北大紅樓學生出,天安門兮新民主革命上。1935年一二九運動,群眾高舉反日旗幟兮天安門示威壯。
壯哉!正陽門,解放軍入城儀式兮威武震撼!
偉哉!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天安門上五星紅旗升,莊嚴國徽閃,中央掛兮北斗像。
呵兮!天安門、新華門兮中華民族心臟門,人民大會堂兮民主專政堂。
壯偉哉!天蒼蒼,地茫茫,苦難的中國人兮終于站起來……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歌響……
哀兮!1976年1月16日,千里長安送總理,呼聲泣聲感天動地兮難忘!
壯哉!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天安門游行。“小平你好”,北大學生高舉兮,熱情激蕩。
壯偉哉!國慶大閱兵,50周年。70周年兮威武震撼。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聲響。
呵兮!天安門前花壇兮萬千人民盡歡顏。哦吁!未來80周年、90周年、百年國慶。呵兮!萬千年國慶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哉風光無限……
壯美哉!中軸線,中國人兮魂魄線,聚心鑄魂兮齊心連,歷史銘記哉鋼鐵線。
偉哉!申遺成功,驚艷世界。呵兮!壯偉北京中軸線,引擎全國兮,輻射世界!
呵兮!中軸線啊,奮進線,一條巨龍兮東方巔!
歌聲:“北京啊北京,祖國的心臟,團結的象征!”
正是:北京中軸線兮中國心。天安門上國旗擎;
定海神針中南海,龍躍蒼穹天下驚。
【作者簡介】楊力教授,著名國學大師、中醫學家、易學家、醫易學家、作家、歷史文化學者、易經養生法開創者、中國象數科學提出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家學會會員。楊力教授學識淵博,精通文史哲醫和養生文化,行醫50年。為碩士、博士研究生講授《易經》和《黃帝內經》40年。楊力教授著作頗豐,涉及文史哲醫200多部。已逾5000萬字。楊力教授的最新文學力作《詩賦新韻集》已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