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秦朔朋友圈
作者|劉子1984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農村窗戶上貼著喜???????
“愛情”買賣
年前回鄉,隔壁束頭村有一場喜宴,十里八鄉廣泛關注。道是四十多歲的兩兄弟,娶了十八九歲的兩姐妹,一起辦酒席。
束頭村兄弟倆老實巴交,沒什么能力,一直娶不著媳婦,此前有一個“媒人”上門說親,對方是兩個緬甸姑娘,要價彩禮每人20萬,一共40萬。
主家看著兩個光棍兒子,一想鄉下彩禮、買房加起來遠不是40萬能搞定的,很快答應了。不久,在“媒人”的張羅下,兩個兒子去了趟緬甸丈母娘家,現場交了錢,姑娘就跟過來了。
看過的都說,姐妹倆長得很水靈,總是兩人坐一起嘰里咕嚕。附近村民開始猜測,她們能在這個家待多久——這樣的“跨國婚姻”,這些年日益常見,光我們大隊(行政村)就有四五起,新娘多來自緬甸、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普遍待不長久。
最早的一樁已過去七八年,夫妻倆還算和睦,養育了三個孩子,前年妻子回鄉省親,然后就不讓回來了。其中道理,村里人也說不清,有人說是女方家里人不讓,我估計,大概率是當年新娘辦的是臨時出國旅游或務工手續,多年未歸違反法律,一回去就很難再辦到簽證了。
這種情況在東北也很常見,許多女人辦個旅游簽去韓國,然后就待在韓國找工作不回來。一個,要小心不被當地相關部門抓到遣返(不常見),第二個,去了就不能輕易回國,因為一回國,就再也辦不到出國手續了。因此一去不歸者不在少數。
還有一樁跨國婚姻發生在一個遠親家,妻子來自越南,花了13萬。此前,“媒人”在十里八鄉到處說(兜)親(售),要價15萬,相親的幾家都沒答應。這家壓價到13萬,女方和“媒人”同意了,于是很快辦了個酒席,就算結了婚——結婚證都沒去領。
婚后不久,越南女人生了個姑娘,奶完孩子不幾個月,撂下一句話——“我要走了,有人來接我了”,一去不回。
原來這個女人在越南還有家庭,孩子都有好幾個。大概來之前就跟主家談好了,生了孩子就走,這不,孩子剛斷奶,女人就被“媒人”接走了。畢竟法治社會,不可能把人囚禁起來,主家嘆一口氣,就算花13萬買了個孫女,放她離去了……
束頭村兩兄弟與緬甸兩姐妹,自有許多事要磨合,比如語言、習俗、性格,更重要的是,男人要賺錢。
遠親家的越南女人之所以急著走,也是因為嫌婆家每個月給的1000元生活費太少——事實上,禮金能到姑娘家手里的,一般也就三四萬(對這些國家多數農村家庭來說,已是巨款),剩下的錢,都被“媒人”團隊拿走了。
可想,完全建立在金錢交易基礎上的“愛情”,雙方又完全不了解,如果男人賺不到錢,貧賤夫妻百事哀,大概率難長久。
婚姻調查
如此越來越多的跨國婚姻,是鄉村婚姻亂象的縮影。我問村里幾個一起長大的單身漢,這樣的外國女人,年輕,“價錢”也不貴,為什么不考慮一下?
他們的回答是,風險太大,“不到實在沒辦法,誰會去花這個錢”。
這樣的光棍,我們村就有好幾個。我摸排了一下,以戶為單位(幾位剛畢業的、在城市就業、未分戶的大學生不算在內),對村里22~55歲適齡中青年男性的婚姻狀況做了個統計——女性不統計在列,原因后面再述。
我們村(自然村)不大,不到40戶人家,人口160多。這類婚齡家庭總共34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原配婚姻家庭。
共14戶,占比約41.2%。其中,夫妻雙方長年在一起生活的、婚姻相對穩定的11戶,占比32.4%,就是說,保持正常婚姻的家庭,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而夫妻兩地打工,存在“打工婚姻”——一方或兩方在外有人,婚姻不穩定甚至吵離婚的,有3戶,這3戶也存在離婚可能。事實上,這3戶代表的打工婚姻現象,男人在打工地有女人,甚至女人在外打著打著工跟人走,重新再婚的事,在城市農民工群體中并不少見。村里人都懶得議論了。
第二、離婚再婚家庭。
一共12戶,占比約35.3%。離婚在鄉村日益普遍,加上下面的離婚后未再婚的單身漢戶數,離婚家庭總數達16戶,超過原配婚姻家庭的14戶。
這12戶家庭中,夫妻雙方都是二婚(或以上的)有8戶,其中,4戶并未領取結婚證,但已生了孩子或共同撫養孩子,已是事實婚姻。夫妻某一方二婚的3戶,另外1戶為男主人去世、女人再嫁。
這12戶人家中,女人嫌棄男人賺不到錢或男人好吃懶做,女人忍受不了離去,婚姻亮紅燈而處于半單身漢狀態的有3戶。鄉村二婚家庭的不穩定性很大。
第三、離婚未婚的單身漢。
4戶。這4位單身漢,拖兒帶女,賺不到錢,很難再娶。他們普遍工作不穩定,不求上進,自己賺錢自己花,較為自私自利。他們還普遍存在好賭狀況,但自身往往活得較為瀟灑,上不管父母的養老,下不顧兒女的成長,乃至孩子的學費都得由老人承擔,導致大量的鄉村全家啃老現象。
第四,未婚單身漢。
共有4人。其中3人年齡已達45歲以上,打了半輩子光棍,條件差,基本得打一輩子光棍。其中一人30歲左右,由于身高、相貌原因,相親屢屢受挫,但能賺錢,有望告別單身。
第五,其他非正常婚姻。
如前述婚姻“買賣”,本身就游走于法律邊緣,不受法律保護,或領不到結婚證,或女方不知何時離去。我們村暫未出現。
綜上,本村的婚姻結構,令人擔憂。保持正常婚姻的中青年家庭只有11戶,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反之,則是光棍潮不斷襲來,以及值得一提的是,本村已經連續多年都沒有辦過婚宴酒席了,新婚家庭青黃不接……
“婚戀理論”與鄉村女性流失
上述統計,為何只統計男性不統計女性,并非“重男輕女”傳統。
一方面,鄉村戶籍一般以成年男丁為基礎,未婚女性不分戶,直到出嫁并入夫家戶籍;
另一方面,更現實的是,鄉村女青年基本流入城市,且男女比例持續失衡,基本不存在嫁不出去的單身女子。
現實是,現代社會基本不存在沒在城市工作、生活過的女性。有一個說法,“女人見過城市繁華后,會想留下,而男人見過城市繁華,會渴望回家”,不無道理。
本村出去的20-55歲的適齡中青年女性(不含外嫁過來的),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城鎮以上,她們要么長年在外務工或經商,要么已在城市買房、安家,甘心在鄉村工作、生活的,基本沒有。
這就導致,無力留在城市(起碼是城鎮)買房、安家的鄉村男性,基本組成了社會“婚戀理論”中的“D男”群體——那些條件較差、難以找到配偶的男性群體。作為該理論中“D男”群體的組成部分,本村中青年男性婚姻困難并不為奇。
這個“婚戀理論”廣為認知,即男女各分為ABCD四級。由于男性往往傾向于選擇略不及自己優秀的女性(A男選擇B女或C女,以此類推),而女性則傾向于選擇略優于自己的男性。如此,導致A女(城市優秀女性)和D男(退守或留守鄉村的男性)單身增多。
這種社會現象廣泛存在,既加劇了鄉村男性婚姻困難,也加重了社會人口危機。不同的是,城市“A女”多半選擇主動不婚或不育,而鄉村“D男”則是無可選擇,極不穩定的“跨國婚姻”便成無奈之舉。
中國的人口問題如何解決?人口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光盯著城市是不行的,因為在城市生活、教育成本走高,和經濟內卷的雙重壓力下,尤其是大城市生育率持續下降是全球性普遍規律。指望每月發個千兒八百(或一次性兩三萬)的補貼就能顯著提高生育率,而不整體改革社會分配機制,幾乎不可能。
這個補貼如果放到鄉村,效果就會好很多。事實上,除了4戶一直打光棍的家庭,本村生育率并不低,除個別離婚未婚的單身漢家庭,一般都有2~3個孩子。尤其是二婚家庭,普遍有3~4個孩子,因為初婚基本有1~2個孩子,二婚后一般又會再要——某種程度上,鄉村頻繁的離婚再婚現象,側面提升了鄉村的生育率,無意中有助于緩解社會的人口危機。
生育率統計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連續多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區是西藏、貴州、寧夏等經濟欠發達和較低城市化的省份——唯一例外的是廣東,一方面,廣東也有許多欠發達地區,另一方面,廣東有多子多福的文化傳統。
問題在于,較高的生育率,又將給鄉村家庭帶來較大負擔,增加了鄉村社會的不穩定性、不和諧因素,加之鄉村經濟難見起色,鄉村婚姻的不穩定性持續增加!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如此,鄉村婚姻及其生育率,反而更需要、且利于財政補貼的引導;其次,鄉村人口不能光產生數量,而需要質量的提升——現實中,中國城鄉教育持續失衡(鄉村教育甚至被全面取消),鄉村兒童的成長、原生家庭性問題日趨嚴重(我們下篇文章再解析),這種趨勢必須扭轉。
所謂“城鄉融合”,不能光站在“城”的角度單向要求鄉村融合,社會精英群體和管理部門,適當融合“鄉”的視野和訴求,往往才能獲得真正的好方案。
小結
婚喪嫁娶,自古為鄉村社會文化及運轉之本,綜上可見:
第一,隨著打工潮、社會思想開化以及鄉村經濟狀況的惡化,鄉村婚姻狀況越來越不穩定。這種日益不穩定的婚姻狀態,尤其是光棍潮現象,正在給鄉土乃至整個社會帶來越來越多的不穩定因素。
第二,經濟因素是鄉村婚姻狀況的決定性因素。家庭收入是否穩定,直接決定著婚姻質量。上述婚姻穩定的家庭,通常夫妻雙方都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務工收入。而大多數離婚和單親家庭,基本是不穩定的收入狀況所導致、引發。
問題是,隨著社會經濟進入長期L型底,基礎設施、房地產投資的逐年下降,制造業對農民工就業吸納力的長期停滯,人工智能、機器人、農業產業化對農民、農民工就業的沖擊,鄉村家庭收入的停滯乃至惡化是趨勢性的。
第三,鄉村混亂的婚姻結構,又引發了嚴重的鄉村兒童成長問題,如普遍性的單親家庭、原生家庭問題,以及兒童過早進城鎮讀書、缺乏家庭和社會教育從而加劇的心理問題,等等,我們后面文章再詳解。
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社會組織和相關部門的重視。
第四、政府和社會精英,在研究城市和社會問題時,應當將鄉村納入研究視野,首先從思維上進行“城鄉融合”,才能找到更合理、準確的現實答案。
譬如上述人口問題的研究,不要光盯著城市,對合法的“跨國婚姻”的保護以緩解“D男”結婚難題、對鄉村生育補貼政策的覆蓋乃至適度傾斜、城鄉教育公平的推進,等等。換個角度,往往就會有更好的、更現實的答案。
婚喪嫁娶,亦為民生之本。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包括鄉村!
No.6223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劉子
作者簡介:專欄作家,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學者,“鄉建者小會”發起人。“鄉村三部曲”之一——《大地上的中國》火熱預售中,敬請關注。個人公號:劉子的自留地。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版權聲明:【文藝所使用文章、圖片及音樂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