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旅行人信札》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5年2月
1981年,
就讀于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的陳嘉映,
在臨近畢業之前的春天,
用兩個月的時間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期間他寫下25封給親友的書信,
后來編成了這部《旅行人信札》。
這萬里之游,
吃住最差的,
欣賞最美的,
孕育最高的。
即使身處真情實意之中,
人也該有一個機會出離他處熟的環境,
中止不斷重復的話語,
在寂寞中同自己交流,
從沉默的方面把生活再體會一遍。
書摘
前向右側臨窗坐著。離開桂林后行程萬里,卻幾乎不曾坐過火車了。窗外始終是平原,適于耕種而不適于觀賞。思考著詩人和哲人的同異。
入夜,車廂里擠起來。一直睡不著。結束啦。這一番游蕩,兩個多月,跑了幾十處地方,曾到過一次數次的,從不曾到過的,都是走車觀花,不得其真。游歷也像讀書,不可只求其多,碰到勝地,就像讀到名著,必得靜下心來,細細求索體味。塔克吐的景色,不足成旅行者的勝地,住在那里數年,熟悉了每一座林子,每一座山丘,星沉日出,風起云涌,其中多少美色,只有鄉居者能知。就像一個心愛的人,原無須西施王嬙,一顰一笑,自有粗心行人看不到的風情。
但像這樣“匆匆把世界跑上一遭”,自然也有它的樂趣和好處。天下的美色實多,雖不得盡覽,難免愿意多看到一點。二三流的書籍,雖不值得細品,稍加瀏覽,也可廣所識。何況一流的東西,說到底是從二三流中生長出來的。
那就不要責怪自己匆忙吧——火車、汽車、輪船、步行,始終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色匆匆。房舍、林莽、田野、河流和波浪,已經登覽的和不曾登覽的山峰,熟人的和陌生人的面孔,良好的和不佳的印象,不斷向身后滑去。向小窗口扔進一角錢,一張什么票扔出來;遞上一支煙,剛剛點著,就道聲再見;剛剛綻開的笑容,應當澄清的措詞,正要展開的討論,欲說還休的情意,即將發作的惱怒,稍縱即逝。生活變成了若斷若續的卡通片。剛聽到一句聰明話,又聽到一句更聰明的,接著便淹沒在一大團愚蠢的嘮叨之中。教誨、詢問、問候、祝愿,緊接著是道別。一分鐘后,在人群中就認不出剛剛交換過姓名地址的新朋友;半小時內,足夠讓你處身在兩種不同的方言之中。車入春城,衣襟猶帶峨嵋云;船泊金陵,還聞匡廬飛瀑聲。
也許這就意味著常青的生活?出于人不斷向陌生探求的本性?抑或寧愿匆忙生活而不愿深入生活的本性?是啊,我們怕高處太冷,深處太黑。我們寧愿在不深不淺處漫游。然而,這里一切都在流動,而終極和永恒,不是住在高處,就是藏在深處。
但為什么要永恒?流動又有什么不好?我們為什么一定要把生活點化成一尊不朽的、同時也不知其年輕不知其蒼老的石雕?
不行,困了,想不動了。好在做哲學的日子還多著呢,那時再把這許許多多鮮活的印象塑造成形吧。
四點后,天開始亮了。西邊,林木之外,殘月半斜;東邊,霞光漸明。好一個靜謐清新的早晨!
不朽的京城正紅日東升。
5月23 日 5: 07
?
?
陳嘉映,《旅行人信札》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5 年 2 月
你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與陳嘉映一起去洛陽(3.19-23)
招生中 | 2025年浙江大學「生命哲學」高級研修班第四期
復旦明道·心理學研修班,正在招生中(2025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