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
小學成績好的孩子,到了初中雖然有一些會掉隊,但大部分還是一直保持優異的表現,班里面前三名的孩子,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
而小學成績就很差的娃,到初中后基本還是學渣一枚!有沒有可能逆襲?
別開玩笑了!人家一開始就領先,而且比你還卷,想逆襲很難的。
一句話總結:從學霸變學渣這種是有的,但從學渣變學霸,少之又少。
那么問題來了!
小學的學霸擁有什么特征?
1、專注力好,這是重要一條;那些聽課走神,寫作業不專心的,到初中就直接掉到中下游去了。
那專注力跟什么東西有關?
我認為是跟娃從小所處的環境,以及家長的教育模式有關。
什么意思?
大家回想一下,孩子正在認真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是不是經常打斷他,一會兒讓喝水,一會兒讓吃東西,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總之就是無法讓娃全神貫注地完成某件事情。
娃的專注力一點一點的被破壞掉,等到上學之后,他寫作業不專心,聽課不認真,你又開始怪他不努力了……
這是很多家長的矛盾之處,但鮮有家長會意識到這一點。
2、習慣好,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都有良好的習慣。
有好的習慣才會有好的成績!
在小學和初中,我認為習慣對孩子的成績影響是非常大的。到高中就得看天賦,但習慣好的孩子,即使天賦一般,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那習慣包括哪些?
書寫認真、審題仔細,計算不粗心,愿意整理錯題,每天都能抽時間閱讀,有問題會及時問,知道預習和復習,有時間觀念,學習有計劃,不拖拉磨蹭,還熱愛運動!
以上這些習慣,都對孩子的成績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能主動思考,愛動腦子!
這一點是學霸的標配,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一樣。
我們能發現,有一些孩子你教他“A”,他就只會“A”,考試的時候,只要題目變一變,條件改一改,他就認不出這是“A”的變形題了。
而有些孩子,你教他“A”,他能想到B、C、D……考試的時候一眼就能看穿題目的本質,自然也就能考高分。
這就是死讀書和愛動腦的區別!
說到這里,可能有家長會提出質疑,這種主動思考,受動腦子是天生的吧?
確實,有部分是天生的。但更多是后天的因素影響的,包括家長的引導,孩子思維快速發育階段,對什么都感到好奇,于是會一直追問你,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是那樣……
很多家長不是覺得煩就是應付了事,回答得很敷衍,慢慢的孩子的好奇心就變淡,他就不再去主動想這些問題。
還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有太多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家長為了帶娃輕松,于是就天天給娃看電視,玩手機,完全沒有節制的那種。娃就天天泡在電子產品里面,被動接收這些信息,慢慢的大腦就變得不會思考。
如果是老人帶娃,這種現象更常見,有些孩子連話都說不利索,但向上滑視頻的手勢一看就是個“老江湖”。
這一點也是家長的矛盾點,在小的時候你用這種方法剝奪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然后等娃上學之后,學習不好了,你又開始怪娃不爭氣!
以上這三點就是學霸身上最明顯的特征,所以你想知道你家娃到初中后成績會不會好,就看看他在小學的時候有沒有這些特征。
若沒有,現在開始培養也完全來得及。
專注力差,那就養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而且要把大塊時間切割成很多個小碎片時間。你讓娃一直做在那里學一個小時,不現實。
還不如把一小時分為25+5+25+5,即每學25分鐘就休息5分鐘,這樣能確保娃在25分鐘內是絕對專注的,這就是著名的“番茄學習法”。
若是習慣不好,當然就是改習慣!
把孩子現在身上存在的壞習慣列出來,一個個改,一個個抓,再難也要把這些壞習慣給掰正過來。
不愛思考,家長就多發問,引導孩子去主動想問題;同時,多鼓勵和夸贊孩子,經常對他說“你好厲害啊,爸爸媽媽都沒想到,你竟然想到了”。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詞!小學這六年,真的是家長最需要用力的六年,到了初中后,你會發現即使想用力,也找不到著力點了。
最后一直來討論這個問題:家長們,您認為孩子學習好,跟什么因素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