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吃喝就喘憋,一口飯反復咽都咽不下去,最近每天幾乎只喝粥或者湯,結果體重一個月掉了8斤,現在瘦的都快成‘紙片人’了。”患有慢阻肺病的趙大伯在《看呼吸》患者群里講述了自己在飲食上走過的彎路。
“像趙大伯這樣在飲食選擇上存在誤區的患者及家屬不在少數,盲目跟風或者過度極端都可能會加重病情。”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節目“慢阻肺病患者一吃就喘怎么辦?”中,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危重癥亞專科主任羅紅教授逐一破解了4個特別常見的飲食誤區。
誤區一:吃飯越慢越安全
隨著進食時間延長,面部及咽喉肌肉運動所消耗的能量、短暫屏氣的次數也會增加,反而加大了缺氧的風險,因此,并不是吃飯越慢越安全。
正確做法是采用“分餐制+節奏控制”,即選擇豆腐、魚肉等不需要過多咀嚼的食物,每餐控制在15-20分鐘內,每口咀嚼15-20次后吞咽,吞咽后暫停呼吸進行2次縮唇呼吸。
誤區二:喝湯比吃固體食物更好
很多朋友認為營養都在湯里,但實際上湯的營養密度較低,而且過量湯水可能加重胃腸脹氣,壓迫膈肌上抬,限制呼吸肌活動,從而加劇呼吸困難,因此,喝湯并不比吃固體食物更好。
有些患者認為喝湯能夠減少吞咽的難度,但是肺功能非常差的患者的吞咽能力和氣道保護能力都比較弱,流質的湯特別容易引起反流誤吸,增加了食物誤入到氣道的風險,甚至會導致吸入性肺炎,所以不太主張喝太多湯。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優先選擇高能量、密度適當、容易咀嚼的食物,比如蒸魚、豆腐、堅果泥等,另外,心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每天的飲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即可,特別容易嗆咳的老人,可以在水中添加“食物增稠劑”。
誤區三:盲目依賴補品
慢阻肺病患者需要的是“精準營養”而非盲目進補,補品通常針對特定營養素,過度依賴補品可能導致其他營養素攝入不足,反而破壞營養平衡、影響免疫力。另外,部分補品(如維生素A、維生素E、鈣劑或中草藥)可能與慢阻肺病患者的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從而影響藥效或者產生副作用。
真正的有營養是天然的食物,大家應該優先通過飲食調整,少食多餐并且根據“高蛋白、中高脂肪、低碳水”的原則選擇食物,必要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體質確定合適的營養補充劑。()
誤區四:完全排斥高脂肪食物
慢阻肺病患者通常因為氣喘而進食困難,并且呼吸肌耗能增加、基礎代謝率升高,少量高脂肪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降低因為進食時間長、吞咽費力導致的缺氧風險。另外,脂肪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更少,對于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適當提高脂肪供能比例可以減輕呼吸負擔。
不過,大家要注意區分健康脂肪和有害脂肪,優先選擇健康脂肪來源,比如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牛油果、堅果等, 以及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籽油等,少吃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油炸食品、人造奶油。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日更版公眾號,會每天和大家見面,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點贊分享,把《看呼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還沒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私信小助手入群。我們將在群內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將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羅紅
教授,一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危重癥亞專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危重癥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遺傳及罕見病籌備學組副組長,湖南省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會長,湖南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主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