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澤連斯基稱愿以辭職換烏進北約,實際上澤連斯基并不是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障礙,烏克蘭能不能加入北約,跟誰是總統也沒有雞毛關系,這是由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決定的,換句話說不管是烏克蘭還是澤連斯基,并沒有決定命運的資格,更不用說是否加入北約這種事了。
澤連斯基能說這個話,充分說明這哥們對于烏克蘭以及自己的定位和所起的作用缺乏自知之明。他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他把烏克蘭和自己當做解決問題的關鍵角色,殊不知,現在美國只把他當做問題。
所以美國說烏克蘭需要換領導人了,而澤連斯基卻把烏克蘭加入北約當作換掉自己的條件,但是他的籌碼是什么呢?特朗普說的已經很直白了,你已經無牌可打,就是說澤連斯基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了,特朗普這話說的難聽,但是話糙理不糙。
如果澤連斯基非要軟飯硬吃,那恐怕就要見識帝國主義的鐵拳了。
現在烏克蘭這個局面,本質上是西方內部分贓不均導致的內訌。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就短期利益而言,俄烏沖突給金融戰打配合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但是就長期利益而言,為后全球化時代,分割歐洲大陸,分化俄歐經貿結構的任務,還遠遠沒有結束。美國現在難就難在,如何兼顧長期利益的情況下,最大化自己的短期利益。
就短期利益來說,跟烏克蘭簽署一份礦產協議,然后美國從烏克蘭當前的戰爭中抽身出來,這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問題難就難在,要把這塊最大的利益拿走的同時,不能讓俄歐之間再續前緣,重新恢復過去的能源經濟結構。只有這樣,歐洲在經濟上與美國才會捆綁的更加緊密。
這就要求歐洲必須跟俄羅斯繼續對抗下去,而且還得是在美國抽身的情況下,由歐洲來單獨組織力量對抗俄羅斯,只要對抗一直持續下去,俄歐之間的能源經濟結構就無法修復。
在這一點上,有一個國家跟美國的長期利益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幾百年來一直奉行離岸平衡戰略的英國。英國的長期目標就是分化歐洲大陸,所以現在看到美國抽身的同時,英國站出來繼續組織力量進行對抗,其實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02
澤連斯基從白宮被趕出來后,立即飛去了英國,澤連斯基在英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跟美國的辱澤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英國國王都親自接見了澤連斯基,以示隆重。
英國不僅給了貸款,還把包括斯塔默、澤連斯基在內的多國領導人,召集到倫敦召開一個關于烏克蘭問題的峰會,準備就烏克蘭危機和歐洲防務問題進行討論,并計劃制定一個長期方案。
英國干這個事屬于輕車熟路,這是他們昂撒人的祖傳技能,歐洲大陸這幾百年來,一直處于戰火紛爭中,可以說是戰爭頻率最高的地區,近代兩次世界大戰,都是肇始于歐洲,而這背后又跟英國這個攪屎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所以這次英國作為烏克蘭背后的大善人,來團結歐洲,這個事本身就有點黑色幽默。德法自己沒有主心骨,跟英國合作,可以說是對歷史最大的諷刺。
美國不攪和了,英國繼續攪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其實俄羅斯自己的態度就變得尤為關鍵了。
前幾天美國和俄羅斯展開初步談判之后,俄羅斯對美國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什么稀土合作,鋁出口,俄羅斯都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這在咱們看來,反正至少在我看來,為了媾和多少有點記吃不記打了。
其實擺在俄羅斯面前的問題,與歐洲的問題是同樣的。俄羅斯應該修復的是與德法之間的信任,重新修復俄歐之間的經貿關系,才是恢復合作,構建長遠和平的基礎。而跟美國媾和,無異于與虎謀皮,相當于美國砍你一條胳膊然后跟你一起分肉吃,這要是都能吃得下去,那也真的是服了。
后全球化時代,美國在地緣格局上,是從過去斗爭的前線往后縮,要從長遠的戰略利益考量,就應該跟美國反著來,拖著它,別讓它輕易完成戰略收縮,在烏克蘭這盤棋中,有一個共同的冤大頭,是俄烏歐的共同利益,一旦美國不在這里面了,那個共同的交集也就沒了。
所以拖住美國,而不是跟美國媾和,配合美國去打歐洲的主意,那只會在歐洲受傷之后,再一次把自己搭進去,到時候會不會引發三戰不好說,但俄羅斯大概率也落不下什么好處。
戰爭一旦開始,就沒那么容易結束,如果要打出一個新的國際秩序,就不能輕易媾和,所謂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美國想溜的時候拖住它,才是最優的選擇,它熬不住了,不但會有更大的讓步,俄羅斯甚至有可能博取一個解決根本問題的機會。
否則的話,就是重蹈過去二十年的覆轍,迎接一個接著一個的空歡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