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分。
今年院線最高分電影。
《初步舉證》
一部兼具口碑和高分的電影。
與以往的電影風格不同,該電影是被搬上大銀幕的舞臺作品——舞臺紀錄電影形式。
朱迪·科默一人分飾多角,一個人撐起一百多分鐘的戲。
角色轉換的換裝,舞臺上的場景調換,全都由朱迪·科默一個人完成。
沉浸式投入角色視角,強大的臺詞功底,飽滿的情緒表達,淋漓盡致展現激烈的舞臺戲劇張力。
前期的辯護律師和后期的受害者,一個女性身份的轉變,撕開公認法律“公平”的遮羞布。
一個強奸案經歷782天訴訟,最后以失敗告終。
一個巧舌如簧的律師在委托人的案件百戰不殆,到了自己的性侵案件打了敗仗。
泰莎忠誠于法律,信仰法律的規則高于一切,負責運用法律特定規則束縛一切違法犯罪行為。
律師職業擁有話語權,很多人擠破腦袋在激烈競爭篩選機制經歷層層考核,最終拿下資格證,成為一個合格律師。
泰莎出身底層階級,靠著滿腔熱情向上攀登,走上理想的位置。
身為一名躋身職場精英的“寒門貴子”,他經歷法學系統專業學術熏陶,時刻謹記遵循法律體系運行規則是一名律師執行職責首要原則。
“在明知對方犯了罪的情況下,你該如何為他辯護呢”
這不是律師該考慮的問題。
律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審視證詞,找出對方漏洞,這才是律師該考慮的問題。
律師變成受害者,從審視到被審視,角色轉變擊破一個律師多年建立的價值觀、世界觀。
泰莎脫下所謂象征公平正義的正裝,換上一身綠色長裙。
那一刻,高高在上的律師淪為無助可憐的普通女性。
站在大雨中嘶吼:不公平!
一夜之間,泰莎成為一名受害者。
也是在這一夜之間,泰莎“高于一切”的法律決定真相信仰崩塌。
處理案件的法律條文明文規定的規則倒灌到她身上。
曾經視為準確判斷法則的完美法案,頃刻之間露出猙獰的獠牙。
繁瑣的程序,冷漠的表情,漫長的歲月試圖消磨人的意志,擊垮支撐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782天里,泰莎忍受來心理創傷反復折磨,司法系統以無聲取證冷傲回應。
不斷進行質詢、取證,尚未愈合的心頭傷疤反復撕開結痂,流出折磨身心的疼痛鮮紅血液。
“為什么我要站在這里被人當成騙子?明明他是施害者,卻是我在受審?”
受害者大庭廣眾之下被反復審視,無數雙眼睛,所有的聲音催促拿出證據。
作為一名律師,獨立個體的判斷準則被要求必須建立在法律體系內,遵循法律機制運行“一致性”。
審判過程中,符合法律事實的一致性被判定為“絕對真相”。
法律學科規訓嚴格要求一名合格的律師必備善于挖掘證詞中漏洞的技能。
無數次審問取證,2年多的時間里,受害者泰莎配合這樣的法律程序,一次又一次回憶當晚醉酒模糊中被侵犯的過程。
法律準則:一旦出現漏洞,一律按疑罪從無處理。
法律體系中的公平原則,原告被告雙方證詞決定案件結果。
看似給予雙方站在同一個高度,給予對對方證詞提出反駁的同等機會。
卻忽略了“受害者”的特殊性。
一個受害者經歷身體和精神雙重創傷,法庭上要進入回憶,尋找被侵犯過程中符合法律事實需要簡潔而富有邏輯的證言。
這是不可能的!
一個受害者對性侵過程的記憶是不清晰,不連貫,缺乏條理的。
正因為如此,他們既不能按照法律體系要求的“簡潔而有邏輯”的規定給出一個合乎法律認可的證據,他們的證言也被認為“不可信”。
當一個受害者回憶受侵犯過程,腦海中栩栩如生的畫面是被侵犯的過程以及侵犯者丑惡的印象。
這是心理學中的“記憶高潮”。
特定的強烈情感和鮮明記憶頻繁在腦海重放,從而產生深遠影響。
與“影響深遠”形成對比部分蛛絲馬跡才是真正的法律要求的證言。
“記憶高潮”被丟在一邊,受害者處在不平等位置的事實。
這起性侵案件里,律師詢問泰莎當時為什么沒留下證據?
若當時雙手被禁錮,為什么不用聲音大聲反抗,阻止對方的行為,尋求外界拯救?
英國婚內強奸不成立,泰莎處理過諸多類似案件。
第一時間進行反抗,用行為和語言進行搏斗,證明被侵犯過程留下激烈掙扎的痕跡,證明是被迫性行為。
泰莎曾跟男同事有過曖昧,他們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發生過一次關系。
于是當那天晚上的酒后行為,忽略泰莎的拒絕,順勢而為實施侵犯。
如果你不同意,為什么不劇烈反抗?為什么你要穿著暴露出去約會?甚至是你為什么要跟一個男人一起喝酒?
通常這些疑問率先把矛頭針對受害者,而非給侵犯者定罪。
判斷酒后亂性的觀點,完全忽略了當一個人已經被酒麻痹了神經,大腦的遲鈍和行動的無力所處環境造成的斷片。
職業素養讓泰莎深知每個法律程序運行步驟,了解充足“證據”的重要性,司法才是正義武器。
合乎律師判斷的邏輯和節奏,條理清晰地敘述前因后果,給出完美的解釋,沒有一點漏洞。
絞盡腦汁想到不用雙手反抗是因為雙手被對方鉗制在頭頂,嘴巴不能喊出聲是因為對方用另一只手死死捂住。
這樣的合乎邏輯,畫面清晰的描述跟判決想要的正確答案重合,是正確的答案。
然后進入下一個提問。
為什么要洗澡?
是啊,為什么要洗澡?毀掉證據。
律師的專業性,她應該第一時間保留證據,撥打電話報警,站在法庭上甩出證據。
但是她沒有。
本能的身體心理嫌惡反應,她第一時間想要做的是清洗身上殘留的骯臟。
心理的恐慌讓她驚慌失措,情緒崩潰到差點忘記了報警,僅靠最后一絲理性匆匆指引。
外界的諸多干擾,打亂了她的專業和經驗,也干擾她保留證據細節在當庭對峙過程與法律體系的真相分庭抗禮的警覺。
無論如何,案件注定失敗。
“父權體系下
完美女性受害者是偽命題
女性無論怎么做
都難以符合那套嚴苛又荒謬的標準”
明明是受害者,應該站在法律的庇佑中,靜靜觀看被法律判決的時候犯罪者的驚慌失色表情,處理好一切后,重拾生活美好。
身為律師滔滔不絕,身為受害者百口莫辯。
多年的職業敏感,必然失敗的結果早有所預料,為什么泰莎扛住輿論壓力也要堅持走到最后?
“每三位女性中就有一個受害者”
世界上的性侵案件千千萬萬,以不同的方式上演。
然而告上法庭,公之于眾的只有冰山一角。
處理性侵案件的錯誤拷問方式,通過揭露過去傷痛得到的“就算打官司了,最后也就那樣”的結果跟訴訟過程承受的壓力占比不對等,導致大多數人選擇沉默。
恥于眾目睽睽撕開創傷亦是一件困難事。
但是總要有人站出來,怒發沖冠地譴責犯罪行為,呼吁調整法制制度。
“法律是由一代又一代男性主宰制定的”
法律懲罰一切罪犯的經驗由人制定,準確來說是由男人的經驗制定。
千百年來的性別權力不均滲透在人類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女性的權力被邊緣化,處在失語意境,誰能為“三分之一女性曾經歷過侵犯”討回公道?
只有女人。
勇敢站出來發聲,尋求真正的正義。
一個人的影響力無限,每一次發聲濺起一點點火花,喚醒沉默的聲音。
日積月累,聲音響徹每一個時空,凝聚成獨有的女性力量。
今天的絕大部分性別自由平等經歷無數次歲月洗禮,不知多少個“泰莎”勇敢堅定站出來,才徹底走到今時今日的相對平衡相處模式。
時至今日,性別主場的絕對公平正義仍是一個偽命題。
成千上萬個“泰莎”困在無助角落里,無助等待被救贖。
譬如婚姻中存在的家暴行為,婚姻冷靜期等等,仍有很多人期盼有一天進一步調整,讓女性安全得到保障。
泰莎的出場猶如一塊石頭在水里炸起的水波漣漪。
109分鐘獨角戲震耳發聵,將女性覺醒意識推向高坡。
撬開事實真相內核,用憤怒的火焰燒掉壓迫,嘶吼的聲音喚醒沉睡的人。
吶喊的聲音響亮,敲醒靈魂深處的共鳴,這樣的威力將持續蔓延到每個觀影觀眾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